最后的党项
作者:李玉岿 | 分类:历史 | 字数:78.3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李玉岿《最后的党项》上部七十八
李玉岿《最后的党项》上部七十八,播种希望的开始
新式的犁,李昆宝父子的设计和李昆玉他们做模具,都有些困难。经过李保山和父亲,还有那些叔叔大爷们多次合计,多次修改方案,直到新来的这些移民来到野驼山的半个月前,李昆宝父子操刀设计的新式的犁,才设计好。当时以李昆宝为主设计,辅助李保山的一些重要的参考意见,再加上李昆玉和老弟兄们在做模具方面精湛的手艺,经过多次反复修改,最终设计并且做出了合理而让大家满意的模具。
随后,就铸造出来了李保山理想中的那种新式的犁。
李保山父子和李昆宝给这种犁冠名为铁犁。这种铁犁,差不多就是后来直到上百年以后,农村用牛马包括骆驼作为动力耕地,普遍用的那种铁犁。这种铁犁就是犁铧子后面有一个用铸铁铸造的基座,而基座上又有一个前后贯通的圆孔。木头扶手下面,是接触的一截铁器,铁器下端,是一截长长的.从上逐渐弯曲下来的圆形铁棍, 作为一根轴,穿过前端铁犁基座那个圆孔,把两者紧密的连接在一起,铁棍前面开孔的地方垫铁片,穿销子。而穿销子这个部位的这根铁棍,又比较巧妙的隐藏在基座后面,让组装好的这一套铁犁下端接触泥土的部位,形成了一个比较顺畅的流线整体。可是整个犁铧子和基座,与这根从上面通下来,前后呈水平的铁轴,又不是死的,根据需要用脚左右不拉,可以随心所欲的让基座倒向左右任何一边。
别看这么个小小的农具,在当时可是一个稀罕用具,因为首先一般人没有铸造做铁犁的这种思维,其次即使有了这个想法,当时普遍以木头为犁地主要部件的年代,在当时人们认为那么复杂的设计,一般人也做不到。况且这种铁犁,如果没有上好的铸钢材料作为从上面弯曲通下来的那根轴,较高强度的生铁铸造基座,用来支撑和固定犁铧子,即使再好的奇思妙想也没有用。
这套完美的设计,最终铸造出来的一套套铁犁,都是那么精妙,让大家看一眼就有一种惊喜不已的感觉。
由于李昆玉他们模具做的精致,安装配套铸件的时候,每个部位的缝隙都是那么严丝合缝,最终安装成功以后,甚至让大家不敢相信,这么精妙的东西居然是由他们亲手制造出来的。
当时李昆玉他们几个人就在村周围一块刚刚开化的塔地上,套了两匹马开始犁地试验了。
这一试不要紧,让李昆玉父子和李昆宝,包括围观的所有人都大吃一惊。两匹马拉起这样的铁犁很轻松不说,速度也比之前快了很多,主要是当时犁地的效果非常好:能把上面乱哄哄的那些杂草彻彻底底的盖在下面,可以给土地起到施肥的作用。而这个情况,还大大的改善了之前种地的一种情况。过去那种老犁,并不能做到把泥土上下翻个儿的目的,所以犁完地以后,如果土地之前本身的杂草很多的话,那么绝大多数这些杂草还在土地的表面,这样种地的时候,耧头往往就被这些杂草糊住,难以把种子埋进泥土里。当然后面的滚子也难以把籽种上面的土壤压结实。
大家都是耕种土地的好手,不用下一步大面积的耕种,就知道这种铁犁的优点有多么大。首先两匹马拉拽这种铁犁,明显的看到牲畜比以前轻松很多,一天下来肯定要比之前的老犁多翻很多地。由于犁地这一道工序做得到位,种地肯定也比以前每天要多种不少地。这种铁犁犁出来的地,下一步的产量不用说,肯定也会在之前的基础上提高一大截。
为了照顾弟弟的面子,李昆玉当着众人的面,把弟弟李昆宝大大的夸赞了一番,说这都是弟弟设计出来的,这是他的功劳。
实际上李昆玉的心里说,如果没有儿子李保山的那个建议和基本的思路,包括中途儿子多次参与修改设计方案,如果没有他的这个炼铁技术,其实什么也是不存在的。
为了慎重而慎重,做到万无一失,随后李昆玉就让身边的几个老弟兄们,把另外几张铁犁组装好拿来,还牵来几匹马,赶紧在周围这一片大面积的试验一下这几张铁犁的优缺点。如有什么优缺点,那么赶紧加强或者改造。
随即李昆玉身边的那几个老弟兄们就照办了。
不久,几张铁犁套上马匹,整个在周围这一片大面积的犁了两个多小时的土地。实践证明,他们新做出来的这种铁犁,效率确实比之前的老犁,整个高出一大截。
缺点吗?没有,至少到现在他们还没有发现缺点。
那么还有什么好说的?从现在开始在李昆玉和几个老弟兄们几句合计之后,让不少人把手里的活计都停住,都在迅速的炼铁和铸造这种新式的铁犁。
李昆宝带领着两个儿子为总指挥,也在昼夜不停迅速的指挥着老家来的那些能干木匠活的人,做着配套的铁犁扶手木把和其他配套的木料配件。这些马上就要用到这种铁犁上,开始大面积的犁地了。
包括用牛皮和马皮做的各种拉套的护具和套绳,也在李昆宝父子三人的参与和手把手的把关下,一套套迅速的完成着。
在第2批移民来到野驼山的三天前,李昆玉他们已经把在南海子和北海子耕种土地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准备完毕了。
野驼山的人们,包括第1批来的移民们,这两天就在翘首以盼的等待着第2批移民的到来呢。
按照李昆宝他们的原计划,让第2批移民来到野驼山歇息三天,再组织他们到山前山后耕种地。但是这批移民来了以后,他们只休息了两天,就强烈要求赶紧开始干活儿,不能因为他们耽搁了春耕的季节。
好吧,确实不能耽搁时间了,因为清明节也过了,必须要迅速的开荒种地了。给他们保养身子,强身健体的那些工作,只能放在一边耕种土地,一边进行了。
但是给他们换一些穿穿戴戴的事情不能少,开会不能少,宣布规章制度不能少。
当天晚上在饲养院流水席一般招待完第2批移民吃吃喝喝以后,野驼山大队的大队长李昆玉,就在饲养院的院里,给本村人,第1批移民和今天刚移民来的人们,开了一个会议,通报了一下让大家需要知道的一些情况。尤其是今天刚移民到这里的人们吃吃喝喝,和对他们下一步的安排,以及野驼山是个什么样新式的集体所有制大队,给大家说的明明白白。
李昆玉把这些话说到了点子上,因为他说的这些内容,都是今天新移民来的这些人们最关心的事情。大家听得聚精会神。
包括原来野驼山小队,新成立的南海子和北海子小队,老鹰沟铁厂,都是一个小独立核算单位。但是这些小独立核算单位,都属于野驼山大队,最终这些小独立核算单位所获取的任何一样生产资料,都要由大队统筹分配统筹安排。这些小独立核算单位的领导人在哪里干不在哪里干,也不是固定的,会根据情况随时随地调换。包括这些 小独立核算单位的人员,也不是固定的,也会根据各个地方的需要,随时随地互相调配的。
李昆玉特别给大家强调,现有野驼山的各种资源,都有他们的份儿,下一步他们获得的任何一样资料,都是大家的,也都是属于他们自己的……
这时院子里好多今天新移民来的人们,已经被感动得泪流满面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好的事情!因为野驼山究竟富裕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回老家通知他们移民的訾金旺和蔡八,已经给他们说得清清楚楚了。
这些新移民们最最关心的问题,李昆玉已经给大家解释得清清楚楚,也让大家彻彻底底的吃了一个定心丸。这些人们都不傻,都是明白人,他知道,实际上人家野驼山几十个人目前的富裕程度,就是坐下10年不动弹也够吃够喝,人家这样做等同于把人家提前来这里吃了几年苦,受了几年罪打拼下的所有财富,都凭空分给他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老天啊,大恩人啊……好多上了年岁的人,实在是被感动得受不了,当场就嚎哭了开来。
直到这时候,新移民们才彻彻底底的相信了訾金旺和蔡八一再说的那一番话:人家李昆玉父子俩人做事儿,已经不止是公道不公道了,就是本着一副救苦救难的菩萨心肠在做事!
好多人不由自主地涌上来,抓住李昆玉和李保山的臂膀,一边摇晃着一边流泪不止的对他们说着各种各样感谢的话语。
尤其是那些老头老太们,泣不成声的对他们说,这两年老家的日子实在是太苦了,好多人们快要饿死了,就是没有饿死也是皮包骨头,他们父子俩人的这种做法哪是简单的移民啊,这完全是一种救命的做法。
李昆玉说:“老家究竟苦到什么样的程度?真的,以前我还没有感受到。早知道这样,应该让老家的人们早一点移民啊,唉……”
这会儿,一个六十多岁的人 ,分开众人上来拉住李昆玉的臂膀。这人除了摇头就是流泪,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李昆玉一看,这是大妹妹的公爹白八。原来他们一家子也不跟着他来移民,包括他的妹妹和妹夫一家子,也在老头老太的阻挠下,当初没有能够移民。现在,所有这一家子总算都改变主意,都来了。李昆玉另外一个小妹妹和妹夫一家子,这次也都移民来到了这里。
李昆玉把白八后背拍了一下说:“叔,不要想那么多了,来了就好,下一步吃喝生活方面的所有事情,你们就不要操心了。”
随后,待大家情绪稍微平复了一下之后,李满粮就在饲养院院子里,给新来的这些移民们念了野驼山大队的规章制度。
这会儿这个规章制度,李满粮已经倒背如流了。因为这段时间,李满粮每天一边在各个地方忙乱干活,一边就在按照这些规章制度的条条框框,和老家这些人们交流,唠嗑,有意无意的给他们灌输,如何团结在野驼山大队周围,如何为集体的利益考虑这些事情。同时他主要是对照这些条条框框,提前在发现着一些不该有的苗头,也在提前把这种苗头掐灭在萌芽状态中。
这小子在做起这些事情方面来,简直是独一无二,再好没有的一个人选了。他的尽职尽责和铁面无私,至少野驼山村里和移民来的这两拨人里,再找第二个人都难。
也正因为认真对待这件事情,李满粮把这些规章制度已经倒背如流了。
李满粮每天干什么工作都不是固定的,他一会儿在烧焦炉上,一会儿在炼铁炉上,一会儿又在红炉上干这干那。再过一两个小时又到了厨房帮忙,或者在木匠房皮匠或者毛匠房。他这样到处乱转,这里干一会儿,那里干一会儿的目的,不是为了偷奸耍滑选择工作,而是为了在干活中,和老家来的这些人们交流,尽可能地把他的工作提前做到位。当然他也是为了时时刻刻监督移民来的这些人,大干快干,不要偷奸耍滑。而他自己,拿明眼人的眼睛早已经看出来了,虽然他这里待一会儿,那里待一会儿,中途不免有些耽误时间,但是他每到一处干活的地方,都是争抢那些最苦最累,最需要力气活的地方干活。所以一整天他差不多都是那种满头大汗的模样。
李满粮这一番工作做下来,基本已经做到了心中有数。绝大多数人只要听听那个规章制度,就会主动遵守,严格要求自己。极个别老家那些不听话的人,在李满粮私下里和他们说这些规章制度的时候,不是那种简单的说教,甚至是带着警告口气在和他们说。
原本老家极个别不听话的人,来之前就是抱着臣服和乞讨的目的,现在来到这里,看到人家这边这么红火,这么强大,不知道比老家富裕多少倍,那些领导们又有后台,听说又有长枪短枪,还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那种,他们哪敢有一点点造次啊。再有李满粮这么一通警告的话语,只有俯首帖耳的份。
李满粮这小子最近这两年在老家就是个人见人怕的主。人家有功夫,而且还是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甚至敢和任何人拼命的人。再者虽然这小子脾气火爆,张口就骂伸手就打,可是让别人惧怕他的,还有人家的一身正气。他和父母,哥哥嫂子完全是不同的两种人。在老家多次打抱不平替别人出头,这也是老家这些人们惧怕他的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
李满粮相信,经他和大家这么一番耳提面命的强调以后,绝对不会有一个人敢突破这些规章制度,不然的话他们知道他拳头的厉害,也知道突破这些规章制度,甚至会赌着他们全家的身家性命。
不要说李满粮,这几天就是李保山也明显的感觉到李满粮做这些工作,收到的一些明显的效果。老家刚来了这里的移民,私下里还在议论,下一步如何打猎,如何成群结队的在山里采摘野果啊,打鱼啊等等事情,通过李满粮的这一番工作做完之后,人们再也不议论这些事情了,都是一心一意围绕着大队,一心一意大干快干的想法。
今天晚上,李满粮给老家来的第2批移民念规章制度的时候,实际上他根本就不需要照着那一张张草纸念,但是为了显得慎重像那么回事儿,他才拿着那几张草纸念的。其实草纸在眼前晃悠的时候,他根本就没有看草纸上的一行行字,完全是凭着大脑里一个个清晰的字眼,清清楚楚的给大家念出来的,并且有些方面还略微给大家解释了一下。他给大家说,总的一个目的是,他李满粮负责这块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希望大家支持他的工作。
新来的这些移民们,在院里一边听着李满粮念这些规章制度,一边窃窃私语,这个在老家就让人有些又爱又怕的毛头小子,没想到来到这里短短这么一段时间,怎么感觉到忽然之间变得让人有些不认识了呢?看看那说话的口气,那做派……我的天啊,就像是一个官员啊!
但是看到人家那么一脸严肃的样子,包括有些关键的部位所做的那种特别声明,让人们又不得不佩服这小子。人家说,就是包括他的父亲和两个哥哥犯了这种规章制度,也照样受罚,请老家来的这些亲人们,都要监督他,做一个见证人的话语,他们一个个也无话可说了。因为都是明白人,大家心里都清楚,这些规章制度是针对大家的,不是针对他们某一个人的,只有严格地遵守这些规章制度,才能团结在野驼山大队这杆大旗下面,迅速的发展壮大呢。
老家的这些人们心里都清楚,他们必须要遵守这些规章制度。只有遵守这个规章制度,牢牢地团结在野驼山大队这杆大旗下,才能对得起人家这些人,没有辜负人家这里允许他们移民,收留他们的一番心意。再者,就李满粮这小子这两年在老家那一带说一不二的威名,包括他的仁义,也是让他们想起来就不得不害怕和服气的。
按照李保山他们几个人这几天私下里的合计,第三批移民的到来,至少在今年秋天农忙以后了,即便移民也要等到秋冬季节或者明年开春之前进行了。暂时移民的事情就结束了。因为再往后即使移民来这里,这边该耕种的土地已经耕种,即使没有耕种,暂时也不能再耕种了。而老家那边,已经开始耕种土地了。两次走了1400人,也给老家那边空余出了大量的土地,留下的那些人,至少暂时也能多耕种一些土地,多有一些生存的空间。相对来说生活条件可能略微能改善一些。何况从目前这边的情况来看,移民太多,这方面的动作太大,恐怕也不是好事儿。人数太多这边也管理不过来。至少把这两拨人先稳定了,发展上一年半载,接下来究竟再移民多少人,他们这些管理层的人,包括野驼山的老户,和两波移民过来的人,大家心中也都有数了。
因为有一个多月前安排老家第1批移民来的人的经验,今天下午这些移民来到这里的人,大家再安排起他们的生活起居,比如领简易的毛毡蒙古包啊,锅碗瓢盆儿的东西,安排他们吃吃喝喝一些事情方面,大家整个就显得轻松愉快多了,一点不着急,也没有一点难度,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这个比较短暂的会议开过之后,野驼山的人和第1次移民到这里的家乡人,多数人都加班忙各种各样的事情去了。
李昆玉和郭娃子,还有李保山,去简易的毛毡蒙古包,把新移民来的这些亲人们看望和问候了一下,他们就带领一些妇女老人和孩子们,开始连夜准备人们去耕种土地,和去老鹰沟建炼铁厂所需要的东西去了。
准备到南海子和北海子耕种土地,看护海子的人们,还有去建炼铁炉的人们,所需要生活中这样那样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繁杂了。只要现在能够想象到的东西,一样不能少,都要准备好,否则到时候短缺了,不是几十上百里回野驼山拿,就要去别处可能更远的地方购买。
小到一些针头线脑,大到简易的毛毡蒙古包,还有犁耧耙杖,铁锹镐头,斧子,各种套具缰绳,任何一样都不能少。除此人吃的各种粮食,牲口料,各种籽种,什么也不能缺。而这些总数加起来都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樊银锁和鄂三,还有李满粮,喊了好多第1次移民来的一些老人孩子给大家帮忙。没办法,现在只能用这些老人孩子包括帮忙,因为那些年轻力壮的人们,包括妇女,自从李保山试射铁胎弓铁那天,李保山和父亲说过关于炼铁保守与否那件事情以后的第2天开始,好多身强力壮的男人们,都被喊到了烧焦和炼铁炉上,忙活开了烧焦和炼铁的事情。
最近这几天铁犁试验成功以后,那些男人们更是不分昼夜的在炼铁炉上炼铁和铸造铁犁,忙得没有一点空闲的时间。
上次,李昆玉和那些老弟兄们,一整天包括一晚上苦口婆心的游说,尤其是对李保顺和李保民的劝说,大家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以后,最终大家还是按照李保山说的办了。
实际上李昆玉在劝说这些人的过程中,也是在自己劝说自己的一个过程,因为其实在保守技术这方面,他也并没有完全同意三儿子的意思,只不过理智告诉他,三儿子的说法绝对是正确的。终于在劝说动大家的同时,李昆玉也把自己的想法扭转了过来。
以前李昆玉还没有看出什么来,但是老家来的这些移民忽然上到了烧焦炼铁炉和红炉上以后,他和老弟兄们忽然感觉出来,这些人有一种拼了命争时间抢速度的干劲。他们除了吃饭包括几步之遥的简易毛毡蒙古包,他们也不想回去休息,就想24小时包括吃住也在这些场地。似乎他们任何一个人就怕自己表现差一点点,被别人说三道四。他们维护村集体利益的劲头,会在他们某一个言行中不经意中表现出来。李保山可以确信,老家来的这些移民们现在给村集体干起这些活来,肯定比给他们自己家干活还要卖力。这种情况和之前野驼山的那些村民们,有什么区别呢?
除了这些人参与炼铁炉上的事情,另外一些男人女人们,跟着李昆宝他们父子三人做各种木匠活儿和皮匠活儿方面,这段时间也都是这种不要命的劲头,他们一个个干活的模样真让人感动啊。
李昆宝父子三人果然像给李保山说的那样,用他们独创的那一套又省时省力的办法,把从山北大草原驮回来的一张张上好的马皮和牛皮,做成了一副又一副耕种地的皮具。
当然实际上最终他们是如何省时省力,把那一张张硬戗戗的牛皮马皮,鞣制成适合于做各种农用具的,也只有他们三个人知道。别人只知道一张张硬戗戗的皮子变软了,变的能做套绳等用具了。反正最最关键的几个步骤,人家父子三人是关起门来操作的。
老二他们父子三人是如何操作的,就连李昆玉也不知道,当然,李昆玉关心的不是这个如何制造的环节,他只要知道这个情况就可以了:照这个速度,即使按照他们的设想要耕种那么多土地,耕种地的各种用具也不耽误事儿。如果要是没有这些人的参与,即使野驼山的人们昼夜不停的努力,至少炼铁和铸造方面,套绳方面,就根本赶不上速度。
直到这个时候李昆玉才知道,原来三儿子的思维和做法又一次对了。只有这种不把他们当外人,不分远近亲疏,不分先来后到,把所有人都死死的凝结在野驼山大队这棵大树上,才能做到一声喝到底。在这个时候他也更加有了自信心。
李昆玉心的话,在这时候这些人中有任何一个人敢把烧焦炼铁方面的技术学会了,在周围私下里做这些活儿,甚至不用野驼山人们说什么,就是移民来的这些人们也会把某个叛徒打废,甚至打死的。
隔一天凌晨4点多,野驼山村周围还是灰麻麻的时候,所有到南海子和北海子耕种土地和管理鱼塘的人们,都出发了。南海子生产队队长高狗蛋,副队长樊银锁和郭家龙,带领着他们手下大约700人,牵着一些骆驼,赶着一群牛马,驮着大大小小的帐篷和各种农用具和粮食等,向着南海子进发了。还包括一大群羊。这些羊一方面是赶到那些荒地里吃草,帮着人们清理荒地,另外也是为开荒种地的这些人们口福准备的。
北海子生产队队长刘羊换,副队长鄂三和韩有粮,带领着他们大约500人,驮着如同去往南海子那些人驮着的那些东西,赶着一些牲畜,去往了北海子。
剩余大约200人,其中大约100跟着李保顺和李保民他们正副队长,奔赴向了老鹰沟建设铁厂。
剩余的大约100人,除了有30多个适合于干烧焦炼铁和红炉上打造各种铁器活儿,以及做各种农用具和皮毛制品,另外都是年龄较大的老人,再就是妇女和刚出生不久的孩子,他们需要留在野驼山大本营休养生息。
前段时间大家昼夜不停赶制出来的各种农用具,他们初步的合计只能满足短时间内的使用,接下来稍有损坏包括自然磨损,备用品恐怕就赶不上了,所以留守的这些人,还要迅速的赶制这些东西。
包括做蒙古包的毛毡子,也需要抓紧赶制。因为毕竟现在给每家每户领的那个简易的毛毡蒙古包,是一个临时遮风挡雨的地方,随后需要给每家每户,做一顶能够容纳十几到二十人居住的.正儿八经的蒙古包。
野驼山大队的大队长李昆玉,要随着去往南海子的人马,一起去往南海子。他对那边的好多事情不放心啊,他要亲自去一起参与一起耕种几天土地方面的事情。
野驼山大队的副大队长郭娃子和韩骡驹,要随着去往北海子的大部队,去做李昆玉要到南海子做的那些事情。
这几年有意无意中,他们已经深刻地感受到了,南海子那一带的山前,虽然距离野驼山才只有一百多里,可是春天的气温明显要比这边暖的早,气温明显也要高一些。同时秋天落霜的时间,也要比山里晚十天半个月。所以最近这一段的时令,急需要赶紧耕地种地。据李昆玉所知,一般来说河套地区在清明节前就大量的播种小麦了。虽然以李昆玉的经验来说,山前地区清明节过后半个多月播种小麦也不耽误时间,不过要知道清明节已经过了五六天了!不管怎么说是不能耽误时间了。现在山前需要赶紧耕地,赶紧下种。
按照他们这段时间的计划,野驼山里好多河槽俩畔,之前他们没有耕种的那些黑油油,长着大半人高杂草的荒地,今年也要被耕种了。实际上李昆玉他们这段时间,已经有意的在这些土地里放牧牲畜,让牲畜吃那些荒草,为下一步种地做准备了。同时也在把村集体各个牲畜棚圈周围那些粪便,翻出来泼洒水让发酵了。他们马上还要把这些粪便运送到那些地理,做耕种地的前期准备工作了。不过毕竟野驼山的节令要比山前晚一些,还有些不到耕种土地的时候,再者经过几年的耕种,他们已经对山里耕种土地有了十足的把握,所以虽然今年耕种的土地面积要扩大很多,但是他们一点也不慌忙。
李昆玉准备在前山亲自参与耕种几天荒地以后,立刻返回村里再组织大家驮运牲口粪便和耕地种地的事情。
虽然相比之下北海子的节令更要晚一些,更不着急,但是毕竟要安顿这么多人,毕竟是新开荒,早赶到那里一天,早做一天的准备,总比晚一天要放心得多啊。
不要说前一段时间了,就是前天晚上一直到昨天一整天,大家收拾准备给北海子带各种各样东西的时候,大家还一直在议论这么一件事情:北海子春天要比野驼山气温升的慢,秋天落霜肯定也要比野驼山早。恐怕白忙活半天,到时候不一定能有一个好收成。
不过李昆玉认为,以种旱地小麦和玉米为主,不用担心!小麦相对来说小苗苗不怕冻,秋天收的早,所以十有八九应该没有什么问题。玉米只要春天能够抓住苗,秋天玉米棒即使没有熟透也不要紧,因为他们现在越来越养了这么多的牲畜,而且看样子下一步还要养更多的牲畜,需要大量的草料。玉米即使没熟了,还有那么多草呢,况且没有熟透也不等于没有一点收成。退一万步说,只要小麦收了,玉米多多少少能收一点也算,最起码还有那么多秸秆!除此糜子谷子和其他一些杂粮,包括土豆和萝卜,不管好坏他们也要种一些,主要是想试一下这些荒地适合于长什么,能不能有点收成。
在李昆玉的说教下,围绕在他身边的这些老弟兄们也说,只要把春天下种这个时机把握好,应该也不存在太大的问题。就说十年有一两年是被霜打了也不要紧。
这会儿,整个野驼山饲养院周围,人们嘈杂说话的声音,几种牲畜发出的嘶鸣声,乱哄哄响成一片。准备出发的人马,乱糟糟的各种声音,问候和欢送他们的声音,互相交织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