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艺术家
作者:三悦十一 | 分类:都市 | 字数:90.6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三百七十四章 众人论“仁”
听完孔母教子的故事,徐校长恍然大悟,这是徐校长第一次听说这个故事。孔子的教育思想深深地影响和指导着徐校长的教育教学实践,你比如说------“因材施教”,就指引着徐校长在学校大力推行分层教学、个性化培养。在徐校长心里,孔子就是“因材施教”的典范。今天听了颜康教授讲的小故事,徐校长明白了,原来孔子的这些思想,很多很多都是来自孔子的妈妈。
徐校长接过话筒:
谢谢颜康教授的分享,今天长知识了,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这个故事。难怪孔子他老人家把因材施教演绎的如此的精彩,在感谢孔子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感谢孔子的妈妈。今天在这里我跟大家分享两个孔子因材施教的小故事。
颜渊问仁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这事颜渊问仁,师徒俩的对话,接下来还有一个小故事。
司马牛问仁
在《论语》里面,有并列的两个词条,前面一条叫“司马牛问仁”,接下来的一条叫“司马牛问君子”。
司马牛问孔子到底什么是“仁”。孔子的回答是:“仁者,其言也讱。”翻译过来就是:“什么叫作‘仁’呢?不爱说话,说话很慢、很笨的,就是‘仁’。”
司马牛觉得这个答案很怪,也很纳闷:“只要说话笨一点儿就可以当仁者了吗?”所以司马牛又问孔子:“什么是君子?”孔子就回答:“君子不忧不惧。”司马牛立刻又问:“不忧不惧就能当君子了吗?”
同样是问“仁”,不同的人问,孔子的回答是不一样的。大家琢磨琢磨,是不是有点意思。
对司马牛这个人,司马迁在《史记》中,他形容司马牛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焦躁、没耐心、爱顶撞老师。一天到晚不用大脑思考,每天就在那里凭直觉来判断老师的话,所以孔子就故意针对司马牛的缺点,去回答启发他,让司马牛慢慢地去感悟。
而颜回这个人,他家境清贫,却潜心好学,一直受到孔子称赞。孔子曾称赞颜回“不迁怒,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者回也”。所以孔子回答颜回也是针对颜回的特点来的,只是强调个人自身应该怎么做,相信颜回悟到的会更多。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老师跟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老师知道自己的学生的毛病在哪里,而且也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对付这个学生,给他一种什么样的教诲。
其实这才是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就是就是启发引导人去感悟思考,而不是简单的说教。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又有谁能说清楚什么是“仁”呢?孔子讲了很多,孟子也讲了很多。古今之文人墨客,圣贤先哲也讲了很多。但是能留在我们心里,我们能记住的又有多少呢?再就是即便是记住了,说一套,做一套的人,不是大有人在吗?有的人满口仁义道德,做起事来全是些鸡飞狗叫之事。
徐校长的话一下子激发了大家的热情。
线上线下,围绕着“仁”字大家热烈地讨论了起来。
喧闹的大街发来了帖子: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意思就是说:“君子与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内心所怀的念头不同。君子内心所怀的念头是仁,是礼。仁爱的人爱别人,礼让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尊敬他。
紫夜星辰说: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此乃仁也。
给人以有礼貌的言语,让人感觉比布帛还要温暖。给人以讲话尖酸刻薄的语言,会给对方的心理带来很大的伤害,比用长矛利戟刺人还要严重。言语礼貌就是仁。
肥蚂蚁说: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在热烈的讨论声中,秦晨接过了话筒。秦晨说:我跟大家分享一篇小文章,我昨天晚上看到的,激动得我一晚上都没有睡好。
“仁”,是一个会意字。从人,从二。右边的二是重文。三个“人”聚在一起为“仁”。本义:博爱,人与人相互依靠,聚在一起,互帮互助,相亲相爱。
仁爱的实行是人人皆可为的,和阶层地位无关。所有人在仁者的眼中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下贵贱之分。这才是真正博爱的体现,仁者并非只会关怀比自己轻贱的人,仁者眼中只有贴近仁与远离仁的人。远离仁的人祸害自己与身边的人,贴近仁的人能够成就别人同时成就自己。
然而仁爱的实践又是任重道远的,在日常生活中必须严格遵循“礼“的规范,时时检束自己的身心,即便在没有人的地方也能够如同在大庭广众之下一样不懈怠放纵。
“礼“的作用是在邪僻之心没有产生的时候就遏制在萌芽中。
仁的体现就是礼,所谓“非礼勿闻“、“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动”。其实就是正心,正视听。倘或一个人说自己是仁爱的,却不知道守好自己的眼、耳、舌,做不到杜绝邪僻,随从自己的私欲去观看邪僻的事物,听闻邪僻的信息,说邪僻的话,而不知羞耻,自以为乐。这个人一定会危害到自己和身边的人。
天下没有人认为自己是不正义的,即便是罪犯也认为自己是对的。如果仅凭每个人认为自己是正义的,那么君子、小人,仁者、奸人也就没有区别了。的确从本质上来说,每个人都是一样的,都可成为圣贤,但同样也都可以成为小人。
区别就在于言行上,君子在细微处见精神,即便是小事也不放纵自己的身心。诚心守善,体现在外就给人以温纯敦厚的感觉。言语祥和就可以善慰人心,行事不逾越常理就踏实可靠,所以众人都能受其感化,愿意亲近他。
小人日常行为放纵,内心私欲膨胀,不能忍让和耐守寂寞,就容易胡作非为,性情亢奋,骄傲自大,诡辩滑舌,论人长短,好传是非,甚至损人利己,更有甚者损人不利己。日久方长,众人唯恐避之而不及。
君子能够汲引他人的仁爱良善之心成就别人,而小人却总唯恐天下不乱,希望让每个人都和他一样在人性的阴暗面中度日。
善人与善人处,日益进其仁。恶人与恶人处,日益涨其恶。
自古道仁爱之理,自天子以至于庶人,都不可废弃。天子去仁,国家昏乱。庶人去仁,家庭纷乱。
存而养之,人间自然如处天堂,家庭和睦,朋友相亲,众人相爱。
去而舍之,地狱就在人间,相互竞争,尔虞我诈,永不知足,众叛亲离。
心变了,世界就变了。所以君子见邪僻,唯恐避之而不及,小人见邪僻,却狂傲自恃不以为然。是以君子视善、语善、行善,博学于文,守之以礼,仁而爱人,持而久之,所行之处无处不得自在,至善生神,神生仁爱,仁爱生智慧,智慧成就一切。最终能与天地并立,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成为一个大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