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兴补天录之丁令威
作者:朱四公 | 分类:历史 | 字数:36.5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4章
因此,说是校勘,坛内实则是终日诵读不绝。这个过程,从这些先贤诸生的角度来看,是校勘,但从设立乾坤大坛的角度来看,却是超度。李斯瞒过坛内这些耆老名宿,其实就是利用勘诵这个过程,以这些上古经典超度各路亡魂。
从超度本身看,这一手,其实是一个上上妙招。坛阵之法,在当时本就是旁门秘术,未入大雅正堂,世人知之甚少。这些耆老名宿,都走的是经术正途,因此基本不识坛阵之法,化度时并不知自己是在超度,这就是所谓的“不着于相”,于超度一途,实则功用甚大。
更有一样,这五家学问,尽出孔子,于化度而言,又更是得力。孔门所传,究其根本,原就是巫、史、祝、卜一脉,儒门经典,原本也都具备强大的超度功能。上古先儒,那说起来,一个个也都是究天人之际的上古大巫啊。
只是延至孔子,在延续旧儒习业,通习旧儒经典的基础上,他老人家又将其整理贯通,另有阐发,新搭了儒门框架,别开了儒学新枝,从此儒门才脱离了巫祝一途,而以学问,从此也才以后世所谓的经术二者见长。
但即使如此,孔圣本人,也都曾做过丧礼傧相,替人超度亡魂,儒门超度之术,其来有自。而且,孔门的这一巫术渊源,至今尤显端倪。试想,一地新乱过后,若闻弦歌之声,古圣今贤往往都会赞叹不已,他们为什么这么看重弦歌未绝?
因为只要一地弦歌未绝,以儒门经典,这般日复一日的消解世间戾气,稍加时日,自然就会天朗地清。孟母三迁,必择学宫,这孟老太太思虑深远,除了善于渐化、教子有方的世间法之外,自然还有一层考虑:安家在学宫之侧,怨厉自少,于人于家,都是大有裨益。”
我听到这里,也不禁有些感概:“怪不得听我师父他们说,后世有那安家在学宫之侧的,购屋置房的费用,每每都要高出寻常地段两三成,若是学宫声誉卓着,远近闻名,单价高出五六成的也不在少数,甚至于一屋难求,有价无市。原来是另有这番缘由。”
班缓闻言一愣,缓缓出言赞道:“单以货殖之术而言,倒也是理应如此”。顿了顿,不想再岔开太远,说出了四百年前这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于经学和法术二途,无论哪一个,李斯自然都是行家里手,在当世之人看来,韩非死后,那就是天下无双,无人能比,而他的坛阵之学,更为识者所推重。因为当世坛阵之法,称为秘法,所学者寡,法脉微薄,大多仅见于荀卿门下,而荀卿,正是他与韩非的授业恩师。
但实际上,不为世人所知的是,于坛阵之学,他最初竟也是一窍不通。原来当年学于荀卿门下之时,李斯就认为,身逢大争之世,坛阵这种学问,根本无助于富贵功名,因此视之为雕虫小技、僮仆之学,向来未曾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