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兴补天录之丁令威
作者:朱四公 | 分类:历史 | 字数:36.5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1章
但此事之奇,连当事人的我自己都是疑窦丛生,顾不得唐突,我望向远公,请教道:“师叔,我到底是中了什么邪术呢?”
远公闻言,看了陶渊明和陆修静二人一眼,似乎不好回答。陶陆二人也只是微笑,沉默不语。
过了一会,陆道长轻声问道:“法空,你听说过魂魄之说吗?”
我有点惊讶:“那不是……”。
魂魄,我当然是听说过的,但这个概念,却很少见诸佛门。
按正统佛门看法,魂魄之说是外道说法,是邪知邪见,勤求此道,不过是浪费工夫,于解脱毫无益处。
所以,佛门中人,对此历来敬而远之,比如二师兄法顺就从来不会提及。
但人本性里对神神鬼鬼的好奇,让怪力乱神的种种说法,在佛门之内,也四处流传。
偶尔从其他师兄那里,我听到一些鳞爪,不知真伪,但也不敢向法顺师兄印证。因此,严格说起来,我对魂魄之说,称得上是一无所知。
师叔看穿了我的心思,微微一笑,说道:
“研究外道的说法,当然于佛门的解脱之道无益,对一心解脱来说,确实是在浪费时间。
但并不是说,外道说的东西就一定是假的。《论语》上说:“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何况是无数先贤曾费尽了毕生心力的魂魄之学。
好比登庐山汉阳峰,上山道路,确有多条,都是正途。但在这些正途之外,还有很多歧路,走这些歧路,根本登不了顶。
但歧路也是路,歧路上的景色,也可能是真美景,有的景色,甚至可能也很不错。”
历来人称师叔慧远是辩才无碍,这番话,说得我也十分信服,于是耐心听师叔说下去:
“师侄,你虽然已经入我佛门,最终也将归于佛门,但你今生与外道有太多尘缘未了。这一点,倒是类似于我,而不同于你师父、我师兄那般粹然佛门人物。
我们学佛之人,这条清净之道,含有两大方面。一是如何选择修行法门,二是如何提高修为进境。
影响这两个方面的,有人力,也有天意。
每个人的修为进境,只要你一心努力,个人尚且能做得了几分主。但每个人的修行法门,修行路径,却又有太多身不由己的地方,有太多微细机缘的影响。
比如我,要不是当年我的胞弟,你的另一位师叔慧持起了个心思,要去太行山游历;
又或者,家慈家严没有让我与慧持结伴而行;
又或者,我们没能在太行遇见你师祖;
又或者,你师祖当日没有解说《放光般若经》打动我。
以上种种微细机缘之中,只要有丝毫歧差,我可能就以雁门儒生的身份终老北地了。
师侄,我把这番道理打破了说给你听,一方面是希望你在修为上要发勇猛心、精进心,不可有时刻懈怠,这是你人生里自己能做主的部分,是修行的根本功夫。
但另一方面,在机缘上,要随遇而安,见机而行,这是修行的增上功夫。舍筏才可登岸呐。”
师叔又伸手示意一下陶渊明:
“众人皆知,儒门老祖师孔圣人,终生不语怪力乱神。
但只是不语怪力乱神,他老人家并非不知怪力乱神;他老人家不语怪力乱神,也并非不收拾怪力乱神。
孔儒之学,可绝不是乡愿之学。按儒门正义,面对洪水猛兽,历来是主张抑洪水,驱猛兽,以求百姓安宁,天下太平。
怪力乱神,多半由人而起。孔夫子之世有怪力乱神,千百年后,只要有人之世,怪力乱神也还会有。不但有,还会屡屡兴风作浪,弄得四境不宁,众生不安。
就比如说陶先生,一代大儒,若遇着怪力乱神,搅动风云,播乱华夏,陶先生也会做金刚怒目,持剑逆击之,去打倒这些怪力乱神。”
远公虽然是出家人,这番话却说得相当慷慨激昂。听到这里,我应了一声:“是,师侄明白了”。
师叔赞许的笑了笑:“更何况,我们佛门也不是不讲魂魄,细细体察,也是有所涉及的。
只不过,佛门之中,修行的路径不在于此,根本用力点也不在此,西方历代祖师,大多有意大而化之的处理它。
但我华夏一族,又有所不同。一来先天禀赋,二来另有其他根由,魂魄之说在华夏大为盛行。
道门源出本土,与魂魄之学关系天然密切。他们修行的路径,往往就围绕魂魄展开,他们修行的着力点,也正落在魂魄之上。整个道门,在魂魄之学上,下得功夫都特别深。
正所谓兴一利,必生一弊,正因为功夫下得深,有些心术不正、奸滑酷贪的人就可能利用这种功夫来害人。
比如,有人刚才就用道门秘术,差点把你的魄摄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