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烟
作者:白石头 | 分类:军事 | 字数:449.6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百九十章 小【六】
雷振春确实是将军,确实他说的手中掌握兵权,但是那都是曾经了,而且那个时候他所持有的兵权也是袁世凯赋予他的,那些兵只会在他当值的时候才回听从他的命令。 也就是说,说到底,虽然现在雷振春看起来有着权势。
我点点头,还是没有说话,只是这么看着袁世凯,袁世凯也笑了笑,继续说道:“咱们就给他九十天为限,九十天查出来了,他会给你一个交代,要是查不出来……”说到这,袁世凯看向了雷振春。
对其道:“那就是你的问题了,那你就直接把这个责任担下来吧。”雷振春点点头,回应道:“明白。”而后袁世凯满意的点了点头,又对我道:“你看这样可以吗?”可能是袁世凯认为我有可能不会就此罢手吧。
他又对我说道:“现在是多事之秋啊,松坡啊,你也是军人,有些话就不用我多说了吧,国家为重啊。”
这是真情实感的一句话,袁世凯今天从开始到现在唯一一句真情实感语重心长的话,就是这一句了,当然了,我也明白见好就收的道理,而且我相信我今天的表现已经足够了,对于袁世凯的话,我也就自然不会否认了。
我点点头,对袁世凯道:“大总统我明白。放心吧。”而后我便站起身子,对袁世凯敬了个军礼,已做告别,不过当我转身的刹那,我借着这个时机,又对雷振春说了这样的一句话。
虽然全国上下的呼声有所不同,但是我知道,其实现在的局面相对来说已经是比较可观且相对客观的了,假如不是袁世凯的积极策略,恐怕到最后要签订的绝不是这个《民四条约》而是实打实的“二十一条”了。
虽然两个条约看起来的差别并不大,但是实际上,对于国家利益来说,这个《民四条约》对于国家利益的伤害还是能够比之“二十一条”要略微的减轻的,而且说起来,虽然上面的时间年限都是九十九年的最高年限,但是好在没有来一个“无限制”的使用权不是。
尘埃落定下的《民四条约》,大街小巷上不断留有非议的“二十一条”,这些都已经无关紧要了,虽然问题就此暂时搁置解决了,但是我还是看的出,这些天里,那些没日没夜工作,为了应对日本方面的那些大员们,一个个面目上的蔚然与落寞。
他们欣慰自己的行动,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为国家争取回了那么一点点的权力与利益,使之落寞的,还是这个《民四条约》虽然大家都知道,心照不宣的清楚,无论其实过程如何,这个不平等条约还是要签署的。
只不过就像现在这样而已,或多或少的为国家的利益,为了民族的名誉为了国人的骨气,多争取一下罢了。虽然结局对于局内人看来,已经算是不错的了,至少他们的辛勤努力没有白费。
可是这个结果,又如何能不让人位置落寞那?或许有些人在怨恨吧,怨恨自己,假如在那个时间里,自己能够再多去一个地方,自己少抽一泡烟的功夫,可能就会让这份条约加一步的修改……
可是一切,已经无所谓了,签订了条约,就好像是判决之后的结局,无法改变,可是这也绝不是永远无法改变的。至少或许有一天,不,是会一定有这么一天,当国家变得强大的时候。
能够与世界列强比肩的时候,那么这个所谓的条约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可是那一天需要多久?十年?二十年?亦或是三十年、四十年?没人知道,可是大家依旧还是会为了自己很可能看不到的那一天而努力。
或许掌权者可能在一些问题上的做法是口是心非的,但是这并不能代表什么,老百姓就是老百姓,而领导者就是领导者,接触的不同,看到的不同,自然谋划的也就不同了。或许这就是本分的问题吧,无论是什么人,什么样的身份,其实只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就可以了,当然了,也只有做好本分之后,才有权利亦或是有资格去进一步的参与到其他问题中,然而想要在新的领域拥有权威发言权的话。
那么这个其中的过程的艰辛,自然不需要多说了;其实我知道,现在市井坊间的流言蜚语,真的很让人难过,国、贼两个字不是谁都能承担的起,承受的住的。袁世凯是这样的人,一个有血有肉却又好像没有情感的人一样。
他选择了承担,其实本来这个时候我对于他的看法是有很大改变的,只不过,他召集内阁的一次重要会议上,让我突然地顿悟了,或许我还是看错了他这个人,他可以治理国家可是他做不到绝对的清醒。
或许金钱、色、欲、权利等等一切的一切,对于人的诱、惑力,都是有限的,唯独生存与活着,对人的诱、惑仿佛是无限的,其实想来这并没有错,无论是怎样的诱、惑,拥有的什么亦或是可以把握什么,如果没有生命的话,那么又该如何去消遣、享受啊。
那一次的内阁会议,是在《民四条约》签订后不久召开的,其实我在参会之前,本以为袁世凯这次的内阁会议是为了向大家解释亦或者是说安抚《民四条约》之后,这些内阁人员的情绪的。
可是我万没想到的是,这一次的内阁会议的主题,竟然与《民四条约》毫无关系,或许有关系吧,当然了,这个关系袁世凯是绝对不会承认的。
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胡瑛以及李燮和这六个人,在内阁会议上的讲话,以及他们所持有的坚定态度,使得原本可以略微让众人轻松下来的内阁会议,变成了一场没有硝烟且不需要厮杀的战场。
会议上,杨度率先向众人宣布,正是成立“中华筹安会”,虽然筹安会打着“学术团体”的旗号,以研究国体为切入点,但是实际上,从他们的讲话中能够很清楚的得知这样的一个消息。
那就是这个所谓的学术团体筹安会的真正目的在于研究“君主、民、主两个国家体制哪一个更适用于中国的同时,对于两者进行公平且客观的对比,与此同时在得到合理结论后从两者中取其优而去其劣,以为国家体制之衡准。”
而只是笑了笑,而后反之对雷振春开口,道:“雷将军,不知道你对这件事的态度如何啊?”虽然杨度没有理会段祺瑞这是非常错误的,但是可当段祺瑞听到了他下面的问话的时候,不由得一怔,而后随即挑了挑嘴角,不再说话了。
而雷振春被杨度这么一问,却是一愣,而后四下看了看,半晌,这才算是“缓过神来”,憨笑着对杨度道:“晳子兄,这件事我还真不懂,什么国体什么东西的,我不知道啊,你也知道我是一个粗人,这些事我就听大总统还有段总长的。”
“呵呵。”无论是袁世凯还是段祺瑞,在听到了雷振春的回答之后,都不由得冷笑了起来,其实雷振春这一招非常高明,假如我的猜测不错的话,那么这个筹安会其实就是袁世凯授意组成的。
那么也就表示之前杨度说的话,其实就是代袁世凯说出来的,那么也就等于死袁世凯一直在和在场的众人对话,而显然的,杨度之所以会选择询问雷振春其实也是早就安排好的,因为雷振春这个人虽然没有什么太大的能量。
可是至少他心狠手辣,而且他和段祺瑞的关系比较复杂,也说不清楚他到底是完全的忠于袁世凯,还是和段祺瑞之间还有一些联系或者是他同时“忠诚”于两人之间。这样的人是无法信任的。
所以杨度才会在当众如此的询问他,要的其实就是他的一句话,无论是雷振春支持或是不支持,其实这都无关紧要,段祺瑞的态度虽然没有说明,但是基本航已经可以确定了。那么雷振春假如要是是不支持的话,那么就等于他承认了自己是站在段祺瑞一边的,最差他也是同时“忠诚”与两人的,那么也就表示他雷振春这个中立派,是毫无用处的。
反而同理。其实这是非常狠的一招,因为无论是袁世凯亦或是段祺瑞都不是他雷振春能够得罪的起的,支持其中一个,那么他必然就会成为另一个的眼中钉,除掉他或是不除掉他已经不重要了,只要解除他的一切职务的话,那么他的后果就可想而知了。
恰恰这两个人还都是能够与轻易办到的,雷振春的处境,已然不太妙了,但是,虽然杨度之询问了雷振春一个人,但是也是杀鸡儆猴的办法,虽然没有在继续说下去,可是在场的人必然在心里也都有了一个揣度。
轻重利弊恐怕已然清楚了。
场上随着袁世凯与段祺瑞的冷笑而安静了下来,一时间有了一丝尴尬,这是一场足以对碰出火花的斗争,段祺瑞也好,袁世凯也罢,他们两个人的不同阵营就决定了中立派是无法立足的。这是逼迫,而且是毫无预兆无法更改周旋的逼迫。
此时此刻,或许是巧合,或许是故意而为吧,袁世凯的目光与段祺瑞的目光竟然同时聚集在了我的身上,显然的,他们是想用我来押宝。这是一场赌局吗?或许是或许不是,但是这与我都无关。
我是一个赌注亦或是我就是一个试水的小船,亦或者我就是他们打算用来警告他人的靶子,但是无论如何,其实这都不重要了,虽然中立派固然无法立足,可是我,当我搞清楚了这其中的缘由之后。
云南去,我要去做我一直想要做却没有机会以及时机去做的事。
就在前几天,我听说冯国璋来到了北、京,而且他竟然是披星戴月的连夜乘坐专列中途没有停靠补给过,直接就来到了北、京车站。不用想也知道他肯定是来见袁世凯的,但是他到底是如何打算的还不得而知。
不过有句话说得好,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吗,虽然这也算不得坏事,但是却还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传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
据说冯国璋来到北、京之后,什么安排都没有做且没有提前打招呼的情况下,径直就去了袁世凯的大总统府。这里要说一句,因为二十一条的问题,冯国璋那段时间确实在北、京工作过一段时间。
但是自从二十一条的问题尘埃落定之后,他便没有停留的,直接回了南京,继续称霸金陵的同时,也是为了威慑那些南方党派。言归正传据说冯国璋见到袁世凯的时候,是在一个深夜,袁世凯刚刚从一场什么会议上回来。
冯国璋见到袁世凯之后,他们两个人的对话的具体细节不得而知,但是能够肯定有这样的几句对话。
其一,对于前几日杨度等人联名通电全国的筹安会的问题,冯国璋对袁世凯发问道:“大总统,我想问一问,杨度他们搞的那个什么筹安会,是得到您的允许的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具体的是做一些什么工作那?还有就是这是不是隶属在内阁或者是整个政、府系统体制之内的那?”
面对这一连串的问题,其实都不要说是袁世凯了,就是普通人恐怕都会觉得有些不耐烦,但是没有拌饭,提出这样一串问题的人,是冯国璋,是他大总统的基础,是他袁世凯的弟兄,是北洋的忠诚、重臣。
所以虽然袁世凯也有一些不情愿,但还是不动声色的一一回答他,说:“华甫啊,这个筹安会吗,我知道,但是他们这个联名通电啊,是搞得有些过分了只是一个调研部门罢了,弄得好像是什么政、治综合体一样。哎,明天我就告诉他们,让他们公开的把这个联名通电的问题,解释解释。把你都给惊动了,看来他们确实做得太过分了一点。”
“至于你说这个筹安会隶属在那个系统啊,要我看,他们就算是一个民间组织罢了,当然了这与一般的民间组织还是有所不同的,毕竟这个筹安六君子啊,都是带有政、治色彩的人,姑且算是政、府体制内的吧,也没有职权,算给他们一个休养的地方吧。”
据说,袁世凯说话的时候,面色是带着一丝无奈的,也不知道他是对于这个筹安会而感到无奈那,还是对于冯国璋的到来而感到无奈。说起来,其实我想杨度他们搞得那个联名通电啊,应该是没有经过或者是得到袁世凯允许的。
毕竟这样的一封联名通电,动静实在是大了一点,而且筹安会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还是应该有一少部分人知道的,所以在这个时候还把这样的一个机构,弄得如此高调,很显然,必然的会招来麻烦,而袁世凯这一个人本来就是一个油滑且懂得进退的人,所以想来这件事应该不是他授意的,而是杨度等人自作主张了。
冯国璋与袁世凯的对话是从这里开始的,当然了这其中必然是穿插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然而比较重要的对话中,第二段传出来的版本是这样的。一番无关紧要的谈论之后,冯国璋再一次提起了有关筹安会的话题。
而且这一次,冯国璋是以筹安会作为一个引子,进而说出自己这次来到北、京的真实目的,也就是亲自面对面的确定一下,袁世凯到底有没有称帝的想法以及决心,同时也是要看一看内阁现在的势力情况,以及自己是否需要做一些应急的准备。
冯国璋对袁世凯问道:“筹安会我听说这是一个专门讨论国体的机构啊,大总统啊,他们讨论什么君主制度,民、主制度的,说是要找到一个最适合现今中国的体制机构权力方式,这不是乱弹琴吗。这才安静几天啊,本来就还处于内忧外患的情况,在他们要是再这么搅和下去的,哎……”
冯国璋的一声叹息,可能说勾起了袁世凯对于昔年光景的回忆吧,沉默的许久,袁世凯才对冯国璋开口,说:“华甫,我明白你的意思,咱们都是北洋军人出身,说到根上,文、武同朝难同力,我其实也对于杨晳子那些人很头痛,可是没有办法啊,现在的权力构成不就是这样的吗,我明白你的担忧,可是怎么说那,他们就是一帮子酸秀才,能有什么大动静?他们爱弄就让他们弄去吧,总之你我同心同德,国家就还是国家,他们再怎么闹,还能比那些列强更可怕?那些列强都没有毁坏或破坏的国土,岂是他们那些文人能做到的?”“我明白。”冯国璋点点头,不过他还是对袁世凯道:“大总统,不,袁大哥,不是我担心什么只是现在的风声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