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元辅

作者:云无风 | 分类:历史 | 字数:323.8万

第134章 朝局变化(中)

书名:大明元辅 作者:云无风 字数:4410 更新时间:2024-11-25 22:43:43

禁卫军的兵源并非来自原先的京营卫所兵,而是由戚继光在河北民间招募。由于禁卫军成立时间不长,所经历的战争也还不算多,这些民间招募来的士兵一时半会儿显然难以成长为将领,因此禁卫军的将领来源就比较复杂了。

总的来说,禁卫军的将领以及中层军官来源有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戚继光的嫡系。这其中真正的“老将”只有吴惟忠一人,余者都是中层将校,在禁卫军体系中,大多是位于连、排、棚这个级别的军官,另外有几名营级军官。

这种安排是戚继光在请示高务实之后才做出的,原因有两点:一来禁卫军属于朝廷嫡系,甚至可以说是天子亲军(其作用有别于锦衣卫),而戚继光并非勋贵一系,显然不敢在这样一支军队里安排太多自己的亲信将领,以免到时候弹章如雪,吃罪不起。

二来真正意义上的“戚家军”主力已经被戚金带走,去了辽东戍边。军队既然走了,将领当然也得跟着走,除了一些早年已经积功升官去了全国各地的将领外,当时还在军中的将领基本都跟着戚金走了。

至于吴惟忠,他是戚继光身边的得力干将,也是戚家军的“老人”,戚继光总要留个知心人在身边处理各种事务,否则他自己单枪匹马带这么大一支军队,那不得累死?

禁卫军的第二部分将领,来源于宣大三镇以及蓟州、昌平、保定等镇。这其中,毫无疑问宣大三镇属于高务实的嫡系;蓟镇虽然不是戚继光的嫡系,但属于戚继光的老部下;昌平、保定等镇则是高务实的辐射范围,大致可以看做高务实麾下的旁系将领,或者说泛实学派将领——他们投靠的文臣大佬属于实学派。

至于第三部分,自然就是勋贵、功臣的子弟了。这是没法子的事,禁卫军的属性摆在这里,如果军中一个勋贵子弟和功臣荫子都没有,别说朝廷文武百官不放心,连朱翊钧恐怕都要在心里打个突。

这部分将领都不是勋贵本人或其直系,通常是次子及余子,比如朱应桢的弟弟朱应槐、张元功的弟弟张元德等人。此外则还有来自于全国各地功臣名将之后,这部分以将门恩荫为主,比如高务实麾下著名的嫡系将门麻氏,就有麻承训(不是麻承勋)、麻承宣、麻承诏三人被麻贵一脚踢到了禁卫军。

其余将门,尤其是高务实的嫡系将领们也有这样的待遇,只要该将领本人获赏恩荫,高务实在方便的情况下都会帮忙“操作”一番,让他们按照恩荫的级别进入禁卫军锻炼。

在高务实看来,这是在现有体制下最好的解决办法,不仅仅是双赢,甚至是三赢:高务实本人、将门、朝廷,都是受益方。

而且,相较于这些将门始终留在本镇世袭,高务实认为把他们海纳百川一般收进禁卫军会更好一些。一来避免将门在本镇的势力继续滚雪球一般膨胀起来,一来也让他们在禁卫军体系内形成良性竞争。

武将嘛,你不服我,我不服你。你说你们铁岭李氏是天下第一将门,我大同麻氏就是不服。以前大家不好比划比划,现在可方便了——禁卫军有季训、有年比,大家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看谁带的兵厉害!

什么叫打破固化、良性竞争?这就是了。

戚继光一直说高务实的这个办法简直是个天才设想,不过他还是提出过一个补充建议,那就是既然这样办了,那么禁卫军的司令就一定不能挑一个有明显立场偏向的人。

戚继光本人是出了名的带兵严厉和处事公平,他能保证自己不偏心,但他很担心高务实将来安排的禁卫军司令继任者偏心,是以有此一说。

但其实这事高务实也没法一口答应,禁卫军虽然是他所缔造,但他又不是皇帝,哪里能保证将来的历任司令是谁?只能说在自己的影响范围内会举荐相对更公正的继任者。不过这事暂时倒也不着急,戚继光的任期还没结束,而且他还应该能连任一届。

今天来的禁卫军将领倒也不多,除了戚继光本人之外,就只来了个麻承宣作为将门代表,勋贵之家倒没派人来,大概是因为今晚勋贵们要拜会高务实的缘故。

双方一见面,戚继光就先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原来他来倒不是为了别的事,而是担心禁卫军现在的体系会不会出现变化。

前文曾说过,京营改制这事大明朝廷其实是一直都在搞的,前前后后改了好多回,推到重来、制度回滚之类的情况经常出现。戚继光就是担心这一点,他生怕好不容易有点样子的禁卫军因为高务实离任,朝廷莫名其妙又给“制度回滚”成了之前的模样,那他这么久以来的心血就白费了。

这一点高务实还是可以保证的,安慰戚继光道:“南塘公不必多虑,京营改制是皇上的宸断,皇上早在御极之处便有此意,本部堂在其中不过是做些建议罢了。

皇上之所以这样做,想必南塘公也清楚,都是为了彻底消除北疆隐患。也正因如此,禁卫军在察哈尔被消灭之前绝不可能出现大的变化,而只要禁卫军在覆灭残元之战中表现出色,眼下的制度也就有足够的理由留存下来。

所以,南塘公,禁卫军与其现在担心这些,倒不如进一步抓紧训练,储备物资,争取在那一战中打出威名,立下殊功,奠定万世之基。”

戚继光点了点头,轻叹一声,自嘲道:“大司农所言自是正理,只是心血在此,终不免心中忐忑罢了。”

高务实又随口安慰了两句,转头问麻承宣:“麻标统,你所来又为何事?”

麻承宣苦笑躬身,先告罪道:“大司农恕罪,本来卑职是没打算来的,只是不巧叔父来函,言及此番随大司农出征西北之后,我大同诸卫又仗大司农虎威而获不少功赏,其中有不少同僚听说禁卫军操演严格,训练刻苦,都希望将家中余子送来……”

高务实听了之后稍稍思索,摇头道:“禁卫军如今无缺,这你是知道的,即便本部堂未曾卸任,这事一时之间也不好办了。”

麻承宣苦笑道:“是,是,卑职自然是知道的,只是……呃,卑职觉得叔父大概也是被缠得没法,只好让卑职来一趟,至少不让人背后说咱们麻家的闲话。”

这一点高务实倒是可以理解,麻家现在摆明了就是他高某人特别重视的嫡系,如果大同诸卫的乡党请麻家代为传个话麻家都不答应,这在乡梓之间的名声不得臭大街么?如今的人特别重视乡情,所谓兔子不吃窝边草,大抵便是如此。

高务实只是微微颔首,没有多话。但麻承宣经验不足,戚继光这一代军神同时也是官场老油条,却是个察言观色的行家里手,早已听出高务实刚才这句话是话里有话的。

戚继光见麻承宣没有听出来,不得已只好自己点破,轻咳一声,道:“大司农见谅,末将有些耳背……您方才说‘一时之间’不好办?”他把“一时之间”特别加重了语气。

高务实伸手指着他,笑道:“南塘公,你这就叫耳背?”

戚继光只是含笑不语。

高务实无奈道:“本来是有个主意的,可以给禁卫军中的每个军官职务多加一人,可惜还没来得及办就先离任了,这事恐怕就要拖一拖,看什么时候得空和皇上提及,再请届时的新任戎政侍郎上疏……”

这句话让戚继光和麻承宣同时大吃一惊,戚继光这样镇定的人也不由得睁大眼睛,忙问道:“啊,大司农原本打算让禁卫军再扩军一倍之多?”

高务实笑道:“不然,并不扩军。”

戚继光一愣,诧异道:“既不扩军,如何多出一倍军官来?”

高务实心道:我要怎么给你解释一战之后德国的“十万陆军计划”?

一战之后的德国,作为战败国被限制了军队规模,国防军被称为防卫军,要求人数不得超过十万人。于是时任德国防卫军总司令冯·赛克特天才般的搞出了一个“十万陆军计划”,为后来二战时期德军的超高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赛克特传记的作者拉本瑙,在德军大胜英法联军后表示:“没有赛克特,今天(指1940年)就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参谋部,因为这个组织是必须经过好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建立起来的。

无论军官们如何有天才,如何努力,也不可能在旦夕之间建立起来。概念的连续是为了保证在现实的严重考验中掌握领导权所必需的。个人的知识或能力是不够的。在战争中,有地发展起来的多数人的能力是必要的。这种集体能力需要几十年才能培植成功……”

早在1921年,赛克特就秘密地在纸上忙于设计一支完备的德国陆军,并且谦恭地为他的种种活动同协约事管制委员会进行辩解。

禁止征兵,赛克特就把这一点兵力,视为未来德军的核心,成为大熔炉,在可能的时候,百万大军便会从那里产生出来。这十万人就是十万个骨干,一旦决定扩充,小兵就会变成军士,军士就会变成军官。

赛克特关于战略、战术等思想的描述对高务实现在没有多少参考价值,但他培养军官的思路是高务实特别重视的,只不过如何向戚继光表述则有点麻烦。

高务实不得不按照戚继光能听懂且又“有章可循”的语言来描述:“这个计划简单来说,有些类似于内阁的观政进士,当然具体的情况有些差别。本部堂的意思是,在禁卫军中每一个职务除了正式的那一人之外,还设立一个见习军官。”

他说到这里,指了指麻承宣,道:“比如说麻协统,你是协统身份,如今禁卫军满编,本部堂也不可能毫无理由地把你调离,安排另一个人来取代你。可是如果本部堂又需要同时锻炼另一员将领,怎么办呢?

就可以在你的协统职务之外再设立一位‘见习协统’,这位见习协统并不是真正的军事主官,他留在你身边的主要意义就是向你学习,学你如何训练、如何带兵、如何处理一协军中的各种事务。

而你呢,也有责任和义务带好他,因为将来他的表现是和你挂钩的——换句话说,他在你身边见习,将来如果立功,那么他立的功就有你一份;如果他兵败,那么他的罪责也就有你一份了……本部堂这么说,二位明白了吗?”

戚继光笑道:“大司农说得透彻,深入浅出,末将虽然愚钝,也还是能够听明白的。”然后顿了一顿,思索着道:“大司农的计划高屋建瓴,末将以为极其有用。但有一件事,末将还是想问明白一些。”

高务实点头道:“南塘公但说无妨。”

戚继光道:“这见习军官……他的本身实职是否也与内阁观政进士一般,远低于他所学习的对象?”

高务实笑道:“南塘公是担心我让连长去跟着协统见习?那自然不会。本部堂的意思是,比如说有荫官子弟原本来禁卫军,要给他一个协统,但禁卫军岂是说来便来的?都需要先经过见习,见习时间并不短,至少也需要两三年。

见习完成之后,禁卫军承认他的军官资格,可以以其见习军官本职——如见习协统的本职便是协统——来外调其余各镇各军。”

“哦……”麻承宣忽的恍然大悟,道:“就是说,他来禁卫军锻炼,禁卫军给他锻炼的机会,但他的职务并不真的在禁卫军中,将来见习完成,他可以凭借在禁卫军中的资历外调地方。”

高务实淡淡地道:“不错。”

麻承宣欲言又止,高务实微微挑眉:“你是不是说,恐怕这样一来,很多人就会觉得来禁卫军锻炼没有意义,于是就干脆不来了?”

麻承宣有些尴尬,但还是没辩解,那也就是变相承认了。

高务实摇头道:“不会的,禁卫军中见习完成,外调之时必然高升,这一条本部堂一定会给皇上分说明白。”

戚继光心中一动,问道:“呀,这是不是数年前大司农便曾经与末将说过的‘军校’?”

高务实闻言哈哈一笑,点头道:“虽有不同,大致如此。”

戚继光叹道:“可惜,大司农若在戎政侍郎任上……哎呀,看末将这老糊涂,大司农高升,末将该恭贺才是。”

高务实摆手道:“无妨,我虽离任,也会推动此事的,南塘公不必担心。”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月票支持,谢谢!

PS:昨天本来打算把和戚继光会面这一章留白的,但想想还是写一下,朝局的事押后一点,留在和勋贵们去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