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岳父是刘邦
作者:晓梦鱼 | 分类:历史 | 字数:96.3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四百一十八章 吴王造反了
太后吕雉是先皇刘邦事业坚定的继承者,在有些事情上比刘邦走的更远。
在对待诸侯王这个问题上,刘邦的眼光始终盯在了那几个异姓王身上,刘邦在有生之年始终致力于将异姓王全部铲除掉,在死之前刘邦基本上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他自己分封的异姓王只剩下了长沙王吴臣还有赵王张敖。而太后吕雉临朝称制之后,始终在想方设法压制其他诸侯王。在太后吕雉看来异姓诸侯王不可靠,就连那些刘姓诸侯王对皇室来说也是威胁。
正因为这个原因在赵王张敖提出推恩令的时候太后吕雉都会欣然接受。
现在事情刚刚开始吴王刘濞就跳出来反对,太后吕雉当然不会轻易退缩。
当吴王刘濞找借口不来长安时,太后吕雉马上让皇帝刘盈下一道措词十分严厉的圣旨,要求吴王刘濞不管怎样也要赶到长安,如果吴王刘濞再不听命令就派人将他抓到长安来。
前去传旨的使者一刻也不耽搁的离开了长安,太后吕雉的火气小了一点儿。
这种事情光靠发怒是不行的,冷静之后太后吕雉知道必须作好应对的准备,吴王刘濞能够听从旨意更好,如果刘濞抗旨,朝廷这边必须有相应的应对措施。
大汉国在长安的重臣都被集中到了皇宫大殿之内,太后吕雉与皇帝刘盈在上首高坐,一众大臣坐在那里低头不语。
如今的大汉朝廷已经不同往日,当初大臣们在大殿上拿剑砍柱子,大呼小叫的事情已经不会再发生了。经过叔孙通的整治,大臣们言行举止都有模有样,变得规规矩矩的了。
这样虽然突显了皇家的威严,却也使得君臣之间多了一层隔阂。
而今天要讨论的事情更让大臣们无法发言。
“事情的基本情况已经向你们介绍,你们有什么想法?”看大臣们没有踊跃发言的意思,太后吕雉只能开口询问了。
大臣们不自觉的缩了缩脖子,生怕太后点名到自己的头上,本来这就不是一个好回答的问题,皇帝与太后要将诸侯王的封地分割成小块,大臣们在此事上最好还是不要插手,双方的地位都比大臣高不说,诸侯王大多还是刘氏子孙,现在强调天下是刘氏的天下,大臣们一个外人在里边掺和,最终肯定是费力不讨好。
太后吕雉见众人都不肯出头只能自己说了:“推行推恩令对大汉来说是一件大事,对于这件事我与皇帝是下了大决心的,不把法令内容落实绝不罢休,为此也要作出最坏的打算。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骚乱,现在就要集中兵马作好准备。樊哙由你统领关中兵马,保卫长安地区的安全,灌英你立即带兵进驻函谷关,做好出兵平定叛乱的准备。”
“臣遵旨。”樊哙和灌英大声的应诺着。
太后吕雉本来没把各诸侯王放在眼里,因为刘邦在称帝之后分封的诸侯王不是以能力为标准,他的标准只有一个是不是刘氏一族的人,这个标准是对天下人公开讲过的,在刘邦与臣子们订立白马之盟时就明确的讲过,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这也就造成了诸侯王中有刘邦的弟弟刘仲那种还没有见到敌人就跑的软骨头,也有齐王刘肥那种见识短浅的农夫,还有就是刘邦的那几个还未成年就被封了王的小孩子。
太后吕雉从心底里就瞧不起那些诸侯王,认为他们兴不直什么风浪来。
只是到了调兵遣将的时候,太后吕雉却感到无将可用。
诸侯王虽然弱小,大汉却也没有以前强大了。这倒怨不得别人,账只能算在刘邦头上。是刘邦一手把大汉最能打仗的人都收拾了。
大汉朝最能打仗的当然是韩信了,韩信现在还关在牢中,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出来了。彭越变成了肉酱,连刘邦本人都不在了。
现在樊哙、灌英等人也都已经老了,而且这些人都不是将才,听命向前冲行,让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就有点儿强人所难了。
大汉朝如此重要的朝会在沉闷的气氛中结束了,领了旨意的樊哙与灌英立马开始调兵遣将。其他人则一致保持了沉默,因为如果参与的太深,最后不管是那一方获胜,大臣们的地位都会很尴尬。
与此同时吴王刘濞的王城内也不平静,现在吴王刘濞对召集群臣商议获得好主意已经不抱希望了。遇事吴王刘濞还是习惯性的把丞相茅京找来商议。
“太后的态度很强硬啊,长安我是不会去的,去了八成是有去无回。太后强硬我也不是软柿子。”太后吕雉派来传旨的使者被送走了,吴王刘濞虽然接了圣旨却没有一点儿想遵从的意思。
“既然如此我们也应该早作准备,太后已经在关中调兵遣将,以太后的脾气派人来讨伐大王也不是没有可能。”诸侯王在长安都有自己的眼线和探子,太后吕雉的行动以及大臣们的反应早已传到了吴王刘濞这里,丞相茅京觉得此事不会善了,提议吴王刘濞作好自保的准备。
“事到如今不是鱼死就是网破,不用太后来讨伐我,现在我就举兵清君侧,讨伐皇帝身边的奸臣,还政于皇帝。”吴王刘濞这个提议并不是一时冲动。吴王刘濞分析了大臣们在商议推行推恩令时所表现出来态度后得出结论,大臣们与太后吕雉并不十分团结。现在他与太后反目,大臣不一定都支持太后。而吴王刘濞提出清君侧还政于皇帝就更有迷惑性。
根据吴王刘濞判断,现在大臣们对于太后吕雉独揽朝纲肯定是不满的,大臣们忠于皇帝刘盈是因为刘盈得到了刘邦的传承。现在朝廷中的一切事务都由太后吕雉说了算就有点儿名不正言不顺了。这个时候提出还政于皇帝,肯定会有人支持的。
当然吴王刘濞不会为了刘盈争取利益,吴王刘濞也看到了皇帝刘盈的懦弱,如果把太后吕雉搞下台,到时当皇帝的人还是刘盈,说算的就会是吴王刘濞了。
对于刘濞来说,能够统领天下,这权力的诱惑力还是很大的。
想清楚其中的利害得失,吴王刘濞决定他造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