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舞隋末
作者:隔壁老黄哥 | 分类:历史 | 字数:170.2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六百七十章 安排
这碰上墨家来人并且忽悠其入彀的小插曲,虽然耽搁了几天时间,但对于新城的建设还有新移民的接收倒是没受什么影响。
转眼也就到了这年的十月中旬,虽然根据军驿传信,黄娜的中军行辕也才堪堪过了聊城,如今正在前往齐郡的途中,但第一和第二批迁移的洛阳官员和工匠,也终于全部抵达到了高密。
工匠们倒是好安置,先按照工种门类搞内部消化,直接先让华夏商行的各家作坊和工厂分流了大部分的民间工匠,然后对于前隋工部的御用匠人们也优先让军工企业来选拔,剩余的再往民营企业去安排。
毕竟新朝肯定是不回再走什么工部匠作监的老路,不管是政府方面还是军方的总装部,都是直接搞行政招标,具体的活儿肯定是让对口的企业来干。
倒是前隋官员这方面有些不好安置了,这些官员虽然各自品级不等,并且三品以上的高官也不多,可即便是一个绿袍的大夫(六品下),家里的妻妾、仆从、下人随随便便就得十几口人。
这样一来,之前安排在四环居民区建造的大量一户建、两户建还有高密度统建房就不好安排了,只能是把这些高级官员和家属往三环的三合院、四合院里去安排。
可即便是整套整套的四合院,对于一些家中动辄就是几十口人的高官家庭而言,也是过于挤窄了,以至于对某些超多成员的家庭,还不得不把相连的四合院给连成两进、三进的超大跨院。
搞得最后不能不临时去调集工匠,然后在跨院里抢修小偏房。
没办法,谁叫杨广、杨浩还有王世充这些王八蛋们治国打仗都他喵的样样不行,封官许愿他们都特么是第一名,这次从洛阳迁过来的官员里,光是正经的一品三公就二十几位,二、三品的高级官员轻轻松松过百,三品之下直到七品的官员更是过了千人。
最终前后用了差不多一个来月的时间,也才把这批官员给完全安置下来,虽然一开始就不得不根据品级来分房,却也一口气搞掉了一小半的新城三四环的优质房源,前后弄走了差不多一百五十套四合院、二百多套三合院,还有三百多套两户建和四百余套的一户建,到了最后一些六品以下的官员,更是不管人口多少统统只能往一栋六层十二户的那种统建房里塞,一套三室两厅的房甚至能塞进十来口人。
不过,好消息是黄小刚只需要安排好他们的居住问题,至于工作方面的事情可就不用他去操心了,房玄龄可是领了一个专门的安置小组提前赶回了高密,负责国务院的改制工作,这些前隋官员们自然由他们来分门别类的去安排了。
不过,很快又有新问题出来了,那就是国务院的装修还有办公问题。
本来按照黄小刚的规划,新朝国务院属于一个大型建筑群,一期工程是按照现有的条件和部门职能,规划成了六栋三层至五层不等的大型群楼,倒也足够安排下这些官员。
可在装修方面,也是按照后世的风格,一间小办公室里摆上三五张办公桌,大办公室里也搞成开放式的写字间,结果去报到的官员看到以后全都懵了,纷纷表示不习惯。
后来一问才知道,这些隋朝的官员在这个时代具体的办公条件,也就是在地上铺上一张席子,然后就是一张矮脚书案再配个自家带的蒲团。
所以这种又是办公桌配办公椅,或者是什么开放式写字间的安排,直接把他们给弄懵了,是根本没想到还能这么安排。
不过什么是先进,什么是落后,这些官员们还是能分辨出来,虽然老式的办公条件可以允许他们自己携带柔软舒适的蒲团来解决长时间跪坐的不便,但特么的这种能够蹬腿的高脚办公椅配上功能超多的办公桌的确是真香,所以众人很快倒也接受了。
不过,随后的各种问题却又不断出现。
先是书写工具和纸张,这黄小刚虽然没有让华夏商行插手造纸行业,但也还是按照后世的惯性思维,给民间的造纸企业和作坊下了订单,订购的办公用纸分别是A1至A4的型号,还有笔墨方面,除了提供东华这边较为有名的任城烟墨和历城毫笔,还把木工铅笔和前不久才弄出的水笔(韧木笔尖,灯芯草笔胆)也给准备好了。
然而官员们先是投诉说纸张大的太大,小的又太小,完全不方便他们作业,进而又抱怨缺少吏员,什么文书封册、封边、誊抄等等一系列的杂活都没人干。
进而又抱怨提供的笔墨不好,比原先洛阳官署使用的都是什么宣城的宣笔和宣城的宣纸,墨也是庐山产的松烟墨,而高密这边能提供的都属于次等甚至三四等的纸墨,非常不好用。
至于说什么木工铅笔还有水笔,也纷纷反馈不好用,甚至完全不会用,考量到的确也不能让人在一夜之间改变书写方式和习惯,这事也的确不能强求,黄小刚也只能耐着心硬着头皮答应尽快去搞来宣笔宣纸和烟墨。
至于吏员、文书这些工作人员的招聘,虽然让人在东华时报上打了广告,可偏偏能够达标却是极少,大部分甚至是小学考卷都拿不上六十分,最终只能勉强先招了一批充数,等着以后逐步淘汰升级。
然而,进了十月以后,随着移民一批批的到来,天气也一日日的变冷,虽然预料到今年肯定也是暖冬,但数十万的移民安置工作也必须争分夺秒,万一突然来场大封降温或者雨雪,冻死几个人可就乐子大了。
不过还好,虽然原计划中本来准备用来安置移民的大量三、四合院,还有一户建、两户建都给官员们糟践了,但各种型号的统建房却是管够,反正又不搞什么高科技的钢混结构,用最简单的砖混配合木制框架结构,加急修建的三四层高的统建房基本上可以做到三天打好地基,七天就能封顶,再三天就能完成内部简易装修,然后就可以直接住人了。
而此时,整个新城工地上,单是土木方面的技术工就有好几万,再算上十几万的杂工,统建房一批就可以百十栋同时开工,加上到埠的移民也有不少人愿意出来打零工,所以新城的建设在日渐寒冷的天气中却是更为的火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