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2年我在大明当海盗
作者:路过的老百姓 | 分类:历史 | 字数:130.1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230.翁家冷暖,商场战场
当争执内斗,无休无止的翁家人,发觉了往日的摇钱树,翁四小姐到了家中,已是许久之后了。
平心而论,他们对这个曾经的家中掌舵人的感情,可谓是又爱又恨,爱的乃是她给家中又带来的活力和希望也让他们可以恣意挥霍,毫无顾忌,恨得的是,他同老祖宗一起,将所有掌权者都打入了无底的深渊。
欲望与对权力的渴望,都汇聚成了一种奇异的情绪,便是连自家血脉相连的亲眷都不可免俗。
首先见到翁四小姐的是二房的两位公子哥儿,他们看到妹妹的第一眼,并没有任何喜悦,只是充满了愤怒。
对他们来说,因为翁四小姐,这段时间,他们在翁家受尽了白眼,也因为翁四小姐,他们往日里的衣食住行,变得举步维艰。
吃穿用度,一应被削减,乃至于没有。
他们觉得自己实在是太难了。
往日里,他们便是去秦楼楚馆都赊账,店家可都不敢和他们说三道四,他们现在去个酒楼喝酒都要与店家斤斤计较。
曾经看在“他们翁家”的金面上,那些店家何尝敢为难两位大少爷。
只是今时已经不同往日了。
所以,他们一见到翁四小姐便闹将了起来,顿时整个府邸轰动了,到处都是看热闹的翁家人,都对着庭院之中的三人指指点点,仿佛是看跳梁小丑一般。
那两个兄长真的毫不留情,见得有人看着更是起了性子,破口大骂不说,屎尿屁说得无比从容,便是市井里的流氓地痞,恐怕都不及他们二人下三滥。
而翁珠凝却淡然地看着两个兄长撒泼。
而后淡淡地说了一句:“我且与老祖宗上香,上完香,我便走。”
只是两个公子哥儿拦在他的面前,一脸的刻薄模样,他们见得是翁四小姐尚有余力穿着华贵,便起了心思,他们虽是对她恨之入骨,但又舍不得往日的锦衣玉食。
Www•тт kān•C〇
他们心知肚明,这翁家可算是完了。
而且因为翁四小姐的缘故,他们是活在翁家的最底层,便是连分润都分不到多少,想要过回往日的生活,非要依靠这个妹妹不可。
言谈虽是色厉内荏,但却终究板着脸,不放人离去。
他们知道这个妹妹虽然看上去铁血非凡,但到底还是顾念亲情的。
只要他们不做太过出格的事情,妹妹便会替他们擦屁股。
这是个好掌握,好控制的角色。
便一如从前,两个人那般奚落,那般折磨她,翁小姐仍旧是视他们为兄长一般。
可这一次,他们却打错了算盘。
当他们挡在翁小姐的跟前。
翁小姐只是淡淡地对身边簇拥着的少年们说道。
“且动手,留活口。”
那些看上去本来人畜无害的少年似是得到了指令的豺狼,顿时扑了上去,而后冲着那两个公子哥一顿拳打脚踢。
这些少年是陈闲麾下的冥人,被陈闲所救之后,吃饭管饱,力气十足,而且因为曾和谢敬练习武艺,虽是三招两式但却招招直攻要害。那两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少爷人家如何是他们的动手,立马便被打得哭爹叫娘。
而翁小姐只在一旁冷冷地看着,直到最后,她跨过那些畏之如寒蝉的家人,郑重其事地冲着老祖宗三叩首,方才领着人扬长而去。
有人见得翁小姐尚有权势,而且这般肆无忌惮,显然已是有了靠山,很想追上去一探究竟,但终究没有人敢当这个出头鸟。
人家的亲哥哥现在就躺在地上进气多,出气少,你们还有比他们和翁小姐关系更好的吗?
……
“商贾之家。”陈闲叹息了一声。
翁小姐反倒是笑意盈盈。
“翁家的事儿怎么样,和妾身没什么关系,少了这个挂碍,或许还能更好地替少东家办事。”她生性豁达,往日里为翁家人所牵连,到现在也无法施展拳脚。
如今去了藩篱,便似是出闸的猛虎,便是下了山一发不可收拾。
陈闲却淡淡地说道:“你此去江浙福建一带做事,应当也不容易罢?”
翁小姐笑容一窒,只是面容尴尬而后说道:“到底还是将事情办了。”
“你的身份特殊,而且你是女儿身,那儿的官员与商贾不将你当回事,情有可原。”
陈闲早已从手下那儿听闻了翁小姐的际遇,虽是替这位手下扼腕,也不由得多了几分迷思,其实他很是不喜如今横行于大明的理学礼教,对于他这个现代人而言,这几乎不可理解,但想要改变这个现实,却并非是他一个海盗头子可以作为的。
翁小姐抵达泉州之后,在泉漳二地来回走动,她本想仗着在此地的人脉,拜访左右的大商贾,但却吃了闭门羹,究其原因,便在于如今的她背后没了老祖宗撑腰,势单力薄,本身大家都是看在老祖宗的面子上才和翁小姐做生意,如今的翁家败落。
大伙儿对翁小姐的到来毫无兴趣。
除了几个消息灵通,又好色如命的贼老头,起了些许将这位如花似玉的美娇娘纳入房中的心思之外。
大都不怎么在意这个女子的拜帖。
好在翁小姐为人玲珑,既然这些大商贾不见她的面,索性她便将玻璃的样品分成小半,而后送到各家商户的门口,而自己在当地的百姓之中搭建戏台,按照陈闲的吩咐,招来了当地的戏班子。
闽南一带文化特殊,自有歌仔戏之类的戏码桥段,而陈闲所编纂的便是如此,于是乎,这玻璃的来历便被吹得玄之又玄。
而翁小姐也知道,既然你们不喜欢见客,那她便也不伺候,转头去了江浙一带,江浙一带世家盘踞,这里也都是港口,不时会有各种商品流入此地,而佛郎机来的舶来品亦是如此。
对于这种玻璃大部分商人都很是喜欢,毕竟这东西就能在各地的市场卖出高价,曾经一面佛郎机人传来的玻璃镜子,便值五百两的真金白银,而且还有价无市。
而翁小姐送上拜帖之后,很快便有人前来接洽。
商人是这个时代最为灵通的耳目。
只有异乎寻常的嗅觉,才能在这个官府不断掠夺,又不为人所重视的名利场之中,占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