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求生手册
作者:风吹过的沙 | 分类:历史 | 字数:226.5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499章 庞统的条陈
牛大、夏侯衡、仲遐仨人蹲在白龙山脚下激情昂扬地谋划着如何再立新功,虽然他们三个臭皮匠凑一块儿未必能抵得上诸葛亮,但马城里可还有一个可以与正牌诸葛亮一换一的庞士元早已经对此有了筹划。
随着马城之战逐渐收尾,颜良自然要召集身边的将校幕僚,对此战进行总结,拟定之后的安排。
由于城外的追捕工作仍在进行,故而能汇总到马城的也不过是部分战报,但也已经让人大为振奋。
伪护乌桓校尉阎柔被捕,东部鲜卑大人素利被追得远遁,弥加先被城下击败,再度被轲比能击破,部众大溃,仅以身免,直接往燕山外的草原方向逃去。
战事如此顺利令颜良也有些出乎意料,不过他想想也就释然。
毕竟阎柔身边的这些部众都是东一伙西一队地聚集起来,本质上和草原游牧民族的部族兵并无太大的差异,其战斗力着实不够看。
而阎柔的盟友轲比能已经被自己提前策反,东部鲜卑素利、弥加等人各有各的利益考量,一旦遇险绝不会与阎柔一条心。
如草纸一样的盟友,面对自己手下这把锋锐的利刃,还选择了最不擅长的攻城战开局,其结局也就注定了。
只不过,颜良原本的计划是通过马城攻防战拖垮敌人,大量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再趁敌人败退时寻机野战克敌,为攻打大小宁城创造有利条件。
如今敌人在马城下就直接溃败了,使得原先拟定的计划也就有些不太适用。
战机稍纵即逝,颜良也容不得军谋们细细商议,直接把他们全部叫到一块儿举行军务会议。
面对超出预期的大胜,身边军谋们主要持两种看法。
一种看法是仍维持先前的计划不变,只需稍稍提速,将部队休歇的时间缩短,尽早开赴大小宁城。
另一种看法则以为大小宁城之主阎柔已经被俘获,二城无主,当不作休整立刻挥军东进取之,迟恐生变。
两边对于事情缓急的分析虽有不同,但都认为要尽发马城之兵东进攻打大小宁城。
这两种看法其实都比较中规中矩,毕竟颜良此次带来的兵马总共也就八千多人,要攻下大小宁城,看上去的确是要全力为之。
颜良本人也倾向于第二种看法,即不作休整立刻东进。
那么问题来了,眼下城外的追捕工作还没有结束,好些兵马还未返回。
已经返程的隗冉所部主力则冲杀了好一阵,人马皆疲,再走上七八十里路到了宁县哪里还有力气攻城。
且若是正常攻城,不能全靠骑兵,还得带上步卒打造攻具。
步卒走七八十里路到了宁县,或许宁县也已经得知了前方兵败的消息,那也就失去了奇袭的意义。
颜良左思右想不能定夺,便问道:“诸君可还有别他的建议么?”
从事中郎辛儒在军谋中资历最深,是大家公认的幕僚之长,他率先出列答道:“启禀将军,在下以为,我军也方经一场大战,诸部皆疲,若不经休整,恐平添伤损。”
颜良闻言点了点头,这也是他担心的地方,如今天气仍炎热无比,若是部众没有折损在战场上,而是累倒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辛儒此言一出,又见颜良点头赞许,众人便都以为将军要采取第一种方案,以原计划行事。
不料颜良又转头问道:“其余诸君可还有其他建议否?”
颜良如此一问,机灵些的便知道他恐怕并不太赞同这个提议,一些原本支持立刻东进的军谋们就蠢蠢欲动。
不过他们能说的那些话刚才都已经反反复复拿出来辩论过好几回,也并无什么新的内容可提,一时间倒并无人站出来说话。
这时候,平日军议时并不怎么爱发表意见的庞统出列道:“启禀将军,在下倒有一些尚未仔细思考的浅见。”
颜良闻言眉头一挑,立刻问道:“士元有何高见只管说出来一起推敲推敲。”
庞统拱手道:“方才辛中郎的考量着实有必要,如隗营督等部方才经历一场艰难厮杀,将士们若不及时休息不利久战。”
庞统先出言恭维了一下辛儒,让原本暗具戒心的辛儒面上一宽,一些支持缓进的同僚也都点头认可。
颜良却并不表态,只等着庞统的下文。
果然,庞统话锋一转道:“只是马城之战开打前,我等都未料到能一战擒获阎柔,大败东部鲜卑,若仍依原计划行事,待大小宁城中留守之敌得悉此间消息,敌或会闭城坚守,或会搜掠一空后从容远遁只留下一个空城予我,如论如何,恐都非将军本意。”
庞统这么一说,众人就犯迷糊了,心想难道他支持立刻东进?那为何又说将士们不休息不利久战?
颜良说道:“然也,若任鲜卑儿与阎柔残部从容撤走,未免让此战的胜果留有遗憾,士元可有什么对策?”
庞统道:“在下以为,眼下大小宁城之主已经陷入我手,留守敌兵不过些乌合之众,并不需要我军全军往攻,只需遣一支兵马直趋二城,用上一些手段,或可轻松拿下。”
“即便不能轻易拿下,只消故作疑兵惊扰,使得二城之敌惊疑不定,不敢从容搜掠远遁,亦已经达到拖延的目的。待各部稍加休歇,再全力东进,则二城顺势可得也!”
颜良眼睛一亮道:“一急一缓,二者相合?妙哉!士元可还有具体之策?”
庞统道:“在下这里写有一些尚未经过推敲的想法,还请将军过目。”说完便呈上一册书简。
颜良取过书简后打开一看,发现书简上的内容着实不少,写得密密麻麻一大堆,但当他仔细一看后却是禁不住咧开了嘴。
当他把这份计划书从头到尾一一看完后更是大笑道:“哈哈哈!士元果然早有准备,妙!妙哉!进武,伯宁,元直,你们且也看看。”
庞统的这册计划书在隗冉、辛儒、徐庶等人手中一一传阅,众人一开始听闻庞统的建议时还不觉得如何,只以为他不过是将两种方案取了个折中,临时拿来迎合颜良的想法。
但直到看了庞统献上的计划书后方才发现,原来庞统并不是一时起意,而是早就有了腹案。
计划书里提到了马城攻防战后可能出现的几种结果,比如作战不利被迫防守,两军相持,战事顺利击退敌军,大败敌军斩获丰厚,大获全胜击杀俘获敌军重要人物等俱都提议。
不仅如此,庞统还根据每一种结果各自拟定了一套对应方案。
这特么就很令人无语了,就好像两个人下棋,一个人可以走一步看五步,已经算是棋力不弱,但另一个人已经能够走一步看十步,境界远远高出一大截。
看过如此详尽的计划书后,众人都对庞统的思虑缜密周详而赞叹不已。
计划书写得十分详尽,众人当然不可能逐字逐句去看,纷纷翻到最后大获全胜击杀俘虏敌军重要人物的那个结果,看庞统提出的应对方案。
这个应对方案里提到,如果战事大顺,并俘获了敌方关键人物,应当全力追击,尽量把敌人留在马城到宁县之间,并派出一支偏师尝试奇袭大小宁城。
奇袭的方式可伪装败兵,可伪装东部鲜卑盟友,也可利用中部鲜卑轲比能部等等方案,并不采用步卒稳步推进的方法。
即便是对庞统隐隐间有提防之意的辛儒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应对方案极具可行性,且似乎仔细研究过将军的过往战例,定下的方案很附和将军一贯的行事作风。
待众人都看完后,颜良问道:“士元所提的最末一种结果,其下的应对方案,诸君以为如何?”
众人都为庞统如此细致周道的工作态度心折不已,一时之间哪里能有反对意见,纷纷附和称好。
反倒是庞统自己说道:“将军,在下这份条陈只是在战前推敲,即便再如何演算,也无法和实际的战果完全一致,故而不可一概照搬,还当注意具体变化。”
颜良问道:“那士元便说说,当注意什么变化?”
庞统道:“如今阎柔被俘,东部鲜卑也溃散,但素利、弥加等豪长尚未授首,若其安然逃脱,返归大小宁城,亦会对我军夺取二城形成不利影响,故而上上之策乃抢在敌人逃归大小宁城之前谋取二城,如果不行,亦当在此战消息刚传到大小宁城时,趁敌人惊慌失措即行攻取,不可令敌人有过多的应对时间。”
“且还有一点,条陈中提及利用中部鲜卑轲比能所部袭夺大小宁城之事乃是下下策,若非万不得已不当用之,尤其是如今我军大获全胜,更无须借重外族之手收复二城。”
“轲比能虽暂时听取将军命令,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吾以为绝不可让此人得到大小宁城,甚至都不能允许其进入城中,如若不然,二城除了遭受阎柔余部与东部鲜卑的侵害,还会遭到轲比能所部再度侵害,大大有违将军体恤民人之心。”
颜良赞道:“士元所言极是,我与那轲比能拟定他拿出三成缴获交换俘虏,可大小宁城绝不包括其中,哪里容得下他落手。那士元可有什么具体对策?”
庞统微微一笑道:“具体对策在下倒尚未想到,不将军妨听听众人有何高见?”
颜良闻言微微一愣,不过立刻就领会了庞统如此说的用意。
这一份预先做好的条陈已经令庞统大出风头,并且指出了大的方向,按说对于细节庞统不应该没有考虑。
他不继续说下去,自然是不想独领风骚,而是将表现的机会让予他人,免得太遭人忌。
对于庞统如此表现,颜良心中更是赞赏不已,便从其所请向众人征集意见。
众僚属见颜良定下了基调,便纷纷根据自己的见解提出补充。
徐庶便提道:“如今城外尚有牛大等部继续搜捕逃敌,将军不若传令城外各部不必刻意返归,而是乘势东进大小宁城,如此也可省下来回往返的时间。”
颜良道:“嗯,元直所言甚是,既然各部已经追远了,便毋须折返了,直接追到宁城便是。”
秦寿提议道:“将军先前在白龙山口布置下伏兵扼守要道,或已有所起效,不若令各部直趋白龙山集结,会同夏侯衡、仲遐等人共定行止。”
颜良道:“妥,白龙山乃必经之路,夏侯衡与仲遐人数虽不多,但各个精锐,可作为袭夺大小宁城的主力。”
沮辉提议道:“今日一战也并非所有兵马都经历恶战,还有一些兵马犹有余力,比如中山骑兵,将军不妨派其连夜东进。”
对此提议颜良倒并没有一口子答应,而是转头看向了中山郡兵负责骑兵的那两个军候。
那两名军候先前便十分知趣,带人追击时也有分寸,此刻见颜良目光扫来,立刻表态道:“我等所部尚可一战,愿听从将军调派。”
颜良见状笑道:“若二位所部还有一战之力,那便连夜赶往白龙山,若此番能拿下大小宁城,我定会表二位上功。”
二人立刻俯首应诺。
吴质提议道:“与阎柔一同被俘的贼人中定有不少贪生怕死之徒,可挑选一些人,许以宽大论罪,有彼辈引路,或可对我军夺取二城有所助益。”
颜良道:“可,季重可先去筛选,若彼辈可弃暗投明,助我顺利拿下大小宁城,前罪俱可不论!”
“还有,那些东部鲜卑里,你也可去筛选一番,想必会有人甘愿带路。”
辛儒提议道:“奇袭大小宁城之事必当有人为首,不妨以牛大总责其事。”
颜良道:“可,便以牛大为首,不过牛大未独掌兵事,还当有人辅弼。”
辛儒立刻应道:“臣愿亲去牛大军中辅之。”
辛儒在军谋中资格最老,本身也有一定能力,很受颜良看重。
正常而言,辛儒作为谋臣之首并不需要亲自揽下前线监军的活计,不过或许辛儒感受到庞统对自己地位的威胁,提出要亲临前线稳固地位。
颜良也隐隐领会到了辛儒的心意,便答道:“也好,伯宁代我去主持此事。”
“来人,取一副甲胄来,我要亲为伯宁披上。”
颜良如此关心的举动让辛儒十分意外,心情激动地任由颜良帮他披上甲胄,然后学着将士们着甲时的样子对颜良行了个握拳当胸礼。
颜良不经意地瞟了庞统一眼,然后回了一礼道:“切记要注意自身安全,万勿亲涉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