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当国公
作者:千斤顶 | 分类:历史 | 字数:334.8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九百七十一章 跟皇帝摊牌
“陛下……”
看到朱由校一口答应下来,一旁的韩爌急了,赶紧出言打断了他的话。
“陛下,吕宋一地利益太大,可不能就这么让出去啊”
朱由校的脾气还真不错,被韩爌打断了话也没有生气,他冷静的问道:“那依韩爱卿之见应当如何?”
韩爌斟酌了一下才说道:“虽然微臣也不知道应当如何,但若是陛下将江宁侯册册封为吕宋总督,而朝廷只能得到三成的收益着实是太少了,老臣以为应当效仿福建海关的法子,所有收益应当分给朝廷八成才是比较妥当的。”
说完后,韩爌便看到杨峰用一种看傻子一般的眼神看着自己,孙承宗和朱国桢也皱起了眉头,他也意识到了八成利益确实有些夸张,赶紧加了句:“若是八成不合适,七成也是可以的。”
看着韩爌一副贪财的地主老财的模样,杨峰又是好气又是好笑,摇头道:“罢了,既然韩阁老认为朝廷应该那八成那就给你们八成。”
“什么……”
所有人都愣住了,就连在一旁伺候的小太监也明白,这么做的话杨峰可就亏大了。吕宋整个驻军以及所有费用都是杨峰出的钱,每年的开销就是一个天文数字,真要是所有收益朝廷拿八成,杨峰拿两成的话,那简直是亏到姥姥家啊。
杨峰摆摆手:“既然如此,本侯以为江宁军可以撤出吕宋,由朝廷另派大军驻扎,吕宋总督也由朝廷另行指定,所有收益朝廷出拿八成,本侯只要两成,如何?”
“这怎么成,若是如此的话,江宁侯你什么都不做,凭什么拿两成收益。”这下轮到韩爌不干了。
“感情你也知道什么都不做拿两成不合适啊。”杨峰突然发火了,指着他的鼻子骂道:“朝廷什么也不做,就想白拿八成,你是不是傻,真以为白食是那么好吃的?
吕宋驻军、安置百姓哪一样不要银子,朝廷一文钱都不给也就罢了,还想拿大头,韩阁老,你脑子里装的都是屎吗?”
对这个胡搅蛮缠的老头杨峰实在是有些受不了了,要不是看到他虽然如此“贪婪”,但毕竟是在位朝廷争取利益的份上,他真的要动手打人了。
被杨峰这么一骂,韩爌也意识到自己刚才的提议实在是有些过份,只是若是就这么答应下来却有有些心有不甘,总觉得朝廷只拿了三成实在是有些少了,要知道虽然今年朝廷的赋税收入从以前的五六百万两增加到了一千五百万两,可以说增加了近三倍。
但朝廷的花销也大啊,尤其是随着高产种子的大面积推广,小冰河气候的持续,朝廷每年要花费大笔的银两赈灾,内阁几乎每个月都能收到各地送来的折子,内容无一例外都是要求朝廷减免赋税或是下拨银两救灾的。
负责审核这些折子的孙承宗、朱国桢和韩爌三人如今看到要求拨发赈灾银两的折子就头疼,尤其是今年以来随着陕西、山西两地流寇作乱,卢象升率领三万新军在那里平叛,每天花的粮饷如同流水一般眼看着都朝廷的财政快撑不住了,现在好不容易有个能褥羊毛的地方,韩爌当然不想放过。
这时,孙承宗也发话了:“好了韩大人,既然江宁侯已经答应将日后将吕宋的收益上缴三成,那就三成好了。”
孙承宗说到这里,将目光转向了杨峰:“江宁侯,既然陛下已经答应你的条件,本官也没有什么异议。但是咱们事先也要说好,朝廷可以将军政之事下发给你,但朝廷还是要派遣官员驻扎在吕宋,负责监督审查吕宋各地的收益,你可答应?”
“没有问题!”杨峰答应得一场痛快。
孙承宗话里的意思很明显,我可以把吕宋的军权和政权都给你,但是财权我还是要监督的,否则你们若是欺瞒朝廷做假账怎么办,总不能连这点好处也不给朝廷吧?
杨峰正是听明白了孙承宗的话,这才答应得异常的痛快。三成的收益而已,相比起杨家日后子子孙孙得到的好处这点收益简直不值一提。
经过了当今皇帝和内阁的一致通过,这也意味着已经扫平了所有的障碍,接下来就是下旨通行天下了。
心情大好的杨峰突然又问了一句:“陛下,诸位阁老,若是有一日我领兵荡平了南洋,不知那里是否也能按照吕宋之事一般处置啊。”
孙承宗“……”
朱由校“……”
看到神态各异的众人,杨峰也知道讨论这个问题为时尚早,打了个哈哈后就将话题略过去了。
这顿午膳与其说是吃饭,还不如说事讨论问题,当吕宋的事情定下来后,孙承宗三人也顾不上喝酒,很快便向朱由校告了一声罪,随即告辞而去。
看着离开的三人,朱由校原本笑吟吟的脸色慢慢收敛了起来,只见他轻叹了口气看向了杨峰,“杨爱卿,你一定要离开大明弃朕而去吗?”
杨峰也叹了口气,无奈的说:“陛下,臣也不想如此,但随着下面的摊子越来越大,臣愈发感到有些事情还是尽早处置的好,否则若是等到日后再处置的话搞不好就会影响到咱们君臣之间的关系。”
看到朱由校还想说什么,杨峰又道:“陛下,如今江宁军已经发展到了近十万人。这支军队是微臣一手打造出来的,下面的将士也全是微臣一手提拔起来的,而这支军队的战力想必陛下也是知道的,这样一支军队若是微臣留给朝廷,朝廷可敢放心使用?”
朱由校想了想苦笑着摇了摇头:“就算朕敢用,但是朝中那帮子文官也不会答应的。”
“是啊!”
杨峰苦笑起来,江宁军自从创建的那一天起早就打上了他的烙印,这种烙印已经刻到了骨子里,是如论如何也磨灭不掉的,朝中那些官员又怎么敢放心使用呢?
别的不说,就说戚继光死后,他留下的戚家军就被朝中那些大佬当成了抹布一样扔到一旁不闻不问,不过数十年时间原本那支威震天下的戚家军就被削弱得不成样子。
最后在沈阳城下与努尔哈赤率领的大军决战,三千戚家军与数万满清鞑子血战数日死伤惨重,可近在咫尺的明军却畏敌如虎躲在白塔铺后面止步不前,眼睁睁的看着戚家军被满清鞑子全歼,一代名将戚继光一手创建的戚家军就这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这样的悲剧杨峰是无论如何也不想重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