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诸子百家上册

作者:掉坑王子 | 分类:历史 | 字数:25.1万

李牧

书名:诸子百家上册 作者:掉坑王子 字数:3888 更新时间:2024-11-25 23:31:33

李牧

李牧,约前290年—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战国赵国人(今河北邢台)。

“爷,大王又来了。”

“没见我正啃猪脚吗?让他等着。”

赵孝成王在院子里伸头不停张望着。好一会儿,李牧才扶着一根门闩颤微微走了出来。

“说,你要什么条件只管说,我都答应。”

“大王,我真的去不了。我已经病危了,医生说我活不了几年了。”

“少来。你嘴角还抹着油,刚才肯定在里面啃猪蹄。是不是?还病危!装也不装像一点,没见过柱着门闩到处跑的。”

“刚刚没找到别的。哦,不是,那个,大王,院子里风大,要不到屋里说话吧。”

“不去。屋里药味重,上次进去后,熏得我现在还头痛。等等,不会是你故意弄的吧!算了,我的李大爷,你还是去吧,边关那边都闹翻天了。死匈奴抢上瘾,原来三天来一次,现在一天来三次。你不为我想,也为那些士兵百姓想想吧。他们跟盼星星盼月亮一样盼你呢。”

“大王,你别老拿好话哄我。等我这边一走,那边你又要听那些人说三道四,乱嚼舌根。”

“不会了,不会了。谁敢再乱说,我就让他去你边界上呆着。咦,这么说你肯去了!来人,备马,送李将军上路!哎呀,不要准备了。上几次你说准备一下,结果不是从后门逃跑,就是故意撞到墙装死装了好几天,今天还整出个病危来。走吧走吧。不过,老李呀,边界上你爱怎么着就怎么着,我不管,就是那钱能不能省点花;那可都是我的私房钱呀——呀,你别下马,就当我没说!”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是赵孝成王请李牧再次去边界守匈奴,李牧不去,赵孝成王一再恳请,并同意那边什么都由他说了算,李牧这才答应。

李牧的家世很不错,据说他还是老子李耳的后裔。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在秦国当大官,后来祖父叶落归根,回到赵国老家,父亲也跟着回来,从此他这一族就定居在赵国。

李牧小时候聪明好学,也酷爱兵书,长大后他和廉颇一样,也去参军入了伍。不过他下到连队的地点却不咋地,在赵国最北方的边境雁门郡(今山西右玉)。

这地方是赵武灵王时,为抵抗北方异族(主要是匈奴),设置的三个郡之一(另两个是云中郡和代郡)。也就是说,这里不仅天寒地冻,人烟稀少,还是抗击匈奴的第一线。这就不好玩了。

要知道,匈奴这两个字,那是后来秦汉期间甚至是现在,都能让人闻风丧胆、猛一激灵的名称,可见其的杀伤力。

其实,匈奴和中原的华夏各族同源,也是夏朝后代。在夏朝灭亡后,其中一支后裔逃到北方,就成了匈奴族。早期匈奴只是一个游牧部落,后来不断融合和吞并其它民族部落,变得强大,其中就包括被齐桓公打跑的山戎和北狄(所以后代的匈奴也算是他们的后裔)。

在战国时期,匈奴还不是太强大,但职业没变,还是以抢劫掠夺为营生。尤其在战国后期,被赵武灵王赶跑的另外两个游牧部落林胡和楼烦融入之后,它突然强大起来,就开始时常侵扰赵国北方,所以赵武灵王设了云中、雁门、代三郡来防守。李牧就是被分配到雁门郡。

不过,当兵莫怕苦,怕苦莫当兵,苦练才能出精兵。就在这险恶的环境中,李牧磨练出一身过硬本领,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对敌经验。再加上他的军事才能和天赋,可能在赵惠文王时,就升到了郡守。

郡守是战国时才有的名称。一般是在边关要地设郡,派官驻守,其官名叫守,合称郡守,相当于地方行政长官。因为是在边地,所以有相当大的自治权力。

但李牧觉得还不过瘾。他要自己设置或任命官职,边关所有赋税都归他管,什么都他说了算。赵惠文王还算明事理,都由他。

然后李牧就开始“乱来”,每天杀牛宰羊给士兵打牙祭,把公款公物拿来当共享资源。虽然也教士兵骑马射箭练阵法,但一见到匈奴,立马退回城寨,死活不出战。这样几年下来,人员没什么损失,东西也没怎么丢,但却被人看扁了。匈奴以为李牧没尿,士兵也觉得他胆小,特窝囊。

赵惠文王比较好说话,但到了赵孝成王,就不干了。奶奶的,我让你守边界,你不去打匈奴,天天窝在家里,喝酒吃肉,还拿我的钱做人情。太欺负人了!头脑一热,就把李牧撤了回来。

新去的将官倒是很积极,匈奴一叫阵,马上出去火拼。但匈奴太强,赵军根本不够看。一年多里,士兵伤亡惨重,牛羊粮草被抢无数,老百姓也没法进行正常的耕种和放牧。

没办法,赵孝成王只好来找李牧,让他重出江湖。于是就出现开头的一幕。李牧回到边界,外甥打灯笼——照旧(舅)。然后匈奴又回到解放前,抢了好多年,毛都没抢到一根。

这一天,一个匈奴小队又日常任务来抢劫、打秋风,突然发现好大的风:前面山坡下的草地里,竟然有大群大群牛羊;马上通知大后方。单于饿昏了,立刻组织人马,能提刀的都跟我来,去大捞一票;那个老头你给我回去,马都爬不上去,你挂在马背边是给我耍猴搞笑去是不是。然后他带着所有家当(据说有十万人马)杀奔过来。

李牧这才放出他的大招。他派几支小队去迎战,边打边败,慢慢把匈奴大军引进埋伏圈,然后按平常训练的多兵种联合作战战术,战车、弓箭手、步兵一起出动。同时,他又让两支精锐骑兵,从两边包抄插进,跟剪刀脚似的(这招他很爱用),对匈奴进行包围歼灭。

这一战的结果是,匈奴几乎全部被歼,连老巢都被端掉,一直退到内蒙古北部去。原本在匈奴旁边的襜褴(念“搀蓝”)和东胡等游牧民族,也跟着倒了血霉,被李牧顺手降的降,灭的灭。自此十多年里,匈奴有心理阴影,再也不敢靠近赵国边境。而李牧也由此名声大震。

不过匈奴的悲苦日子还没完,三十多年后,又被蒙恬彻底赶出内蒙古。在蒙恬死后,它才慢慢缓过劲来,又折腾了秦汉两百多年。

这期间,应该发生了长平之战和邯郸之围。李牧驻守边疆,无法回去。所幸邯郸最后保住了。之后,赵国国内有廉颇扛着,而李牧大都在边界守着。

在赵孝成王去世的前一年,李牧倒是临时回国一下,以相国的名义,公费去秦国旅游了一趟,商议两国言和、互送人质的事。可旅游回来没多久,赵孝成王归天,刚上任的赵悼襄王就作孽,把廉颇赶去了魏国(不过他也有得安慰,因为他儿子比他还作孽!)。

由于匈奴有心理阴影,所以边境比较稳定,于是赵悼襄王就把李牧调回邯郸。从此,李牧就成了决定赵国存亡的不二角色。

之后的近十年里,秦国是吕不韦掌权,主要攻打韩国和魏国,没怎么理赵国(期间只打过一次)。所以李牧又回边关呆着,偶尔打打不知死活的燕国。

等到秦始皇真正掌权后,赐死了吕不韦,又开始统一天下的战斗。这一年,赵悼襄王也归了天,儿子赵王迁继位。

因为当时赵国和燕国有纠葛,打来打去的。秦国就乘机派出桓齮(念“以”;也有说他就是后来荆轲向其要人头的樊於期),来夹攻赵国。

桓齮学白起,带兵深入赵地,一直打到邯郸头顶的宜安(今河北藁〈念“稿”〉城西南),准备和西边的秦军一起夹击邯郸。

赵王迁慌了,赶紧从边境召回李牧,并任他为大将军,去阻击秦军。

李牧到了宜安,拿出对付匈奴的老办法,固守不动。桓齮打又打不了,等又等不得,就分兵转去攻打肥(今河北晋州西)。李牧一看,马上去抄了人家老窝,然后在半路上等着。桓齮果然回来救,李牧又用组合拳加剪刀脚,把十万秦军全灭了,桓齮畏罪逃往燕国。史称“肥之战”。

这一战让李牧声名远扬,并获得武安君的封号(白起也是这个封号)。

秦始皇不甘心,第二年又派两路大军来攻打赵国。李牧又用各个击破的策略,把两路秦军都给打了回去。

碰了钉子后,秦始皇没办法,只好挑软的柿子捏,隔壁的韩国最先被干掉,欧巴欧巴叫得再甜也没用(好吧,声明一下,不是现在的韩国)。到了韩国被灭的第二年,赵国发生大旱灾,秦始皇也记仇,又借此机会,派王翦亲领大军来打赵国。

虽然赵国连年战争,再加上这次的大饥 荒,国力已相当衰弱。但王翦知道,有李牧在,自己不一定能讨得了好。于是他就去贿赂那个害过廉颇的郭开(这次用的是离间计)。

郭开果然见钱眼开,马上向赵王迁诬陷李牧,说他通敌叛国,要造反。要不说赵王迁该死,也不查查,更不看都什么时候了,在这种关节眼上,还派人去替换李牧回来。

李牧知道他一走,赵国可能马上就玩完(就是有这种自信),为了这个国家和百姓,他拒绝了。赵王迁作孽做到底,竟派人设圈套逮捕了李牧,并将他杀死。

三个月后,王翦攻破邯郸,赵王迁被捕,被流放到房陵(今湖北房县)的深山老林中,和野猪狗熊做伴去了。郭开后来也被盗贼所杀。

不过赵国还没真正玩完,赵王迁的哥哥跑到代地(今河北蔚〈这里念“玉”〉县一带),继续为王。六年后,在王翦的儿子王贲(这里念“奔”,第一声)灭燕后,顺手把他也灭了,赵国才彻底灭亡。

“李牧死,赵国亡”,这是对李牧最精确的评价。而他本人的军事才能,也确实卓越非凡。他和白起一样,一生未尝一败,虽然战役不多,却场场爆胜。而且他攻防兼备,富于韬略,不仅善于进攻,也善于防守。同时他又爱护士兵,关心百姓,在治军和安民上都有独到能力。

另外,他对匈奴多兵种协同作战的战术,在后来中原以步兵兵团对付域外骑兵兵团的战争中,有极大的借鉴作用。

而他无辜被奸臣所害的悲苦命运,也让后人对他深表同情。司马迁甚至直接破口大骂赵王迁,说他是婊 子养的(“其母倡也”;倡,歌妓);而赵王迁老妈确实也是个倡女。

不过值得李牧欣慰的是,他的家族后来发展得十分强大,并且显赫。这里简单说下。

李牧的祖父当年离开秦国回赵国,他的伯父李崇留了下来,并定居在秦国的陇西(今甘肃临洮),从此成了陇西李氏的始祖。这一族可了不得,之后的李信、西汉的李广以及开创唐朝的李渊、著名的诗人李白和李商隐、明代的李时珍等等,都是其后裔。

而李牧父亲李玑(念“机”)回到赵国,定居在赵郡(今河北邢台),于是成了赵郡李氏的始祖。虽然它的后代不如陇西李氏那么辉煌,但同样是豪门望族,尤其在南北朝时,更被列为第一等高门大族。

它和陇西李氏,是今天李姓的主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