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王朝那些事儿
作者:边塞man | 分类:历史 | 字数:43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挽文山丞相(下)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用这两个成语去形容一心要中兴大宋的文天祥来说,再合适不过了。可是,现实就摆在那里,中兴大宋,在那样一个历史的节点,根本就不可能。诗人虞集错综复杂的情愫,让他的思绪起起伏伏,让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似乎想起了新亭对泣的故事,但是,对于文山丞相文天祥来说,大宋末年的现实,远远要比新亭对泣的东晋臣子那时候所面对的现实要严峻的多。
文天祥啊文天祥,你确确实实为了恢复大宋付出了生命,你确确实实矢志不渝,但是,你的结局还逃不过两个字:失败。诗人虞集,正是想用新亭对泣的典故说明这样一个道理:东晋王朝开始之时,北方虽然沦陷了,可是,在南方,还维持着半壁江山。而你文天祥失败之后呢?而如今呢?就连残山剩水都不能维持和保有,半壁江山更是空想和天方夜谭,这样的景况,岂不是更加的凄惨。我们需要炼字,体会这句“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中的“不须”与“大不如前”,这是怎样的悲恸,这是怎样的无奈,这同样也是怎样的心有不甘!!!
虞集在诗中,每一字,每一句都在缅怀已经作古的大宋,尽管,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元朝人,但是,他是汉族人,他是南人,他虽然在元朝做了官,可仍旧不免被歧视,在官场中也不免被边缘化。他多么渴望,复兴大宋啊!可是,现实,总是冷冰冰的。他知道,他实现不了他的愿望。但是,在临去世之前的几年,他似乎看到了一点曙光,那时,南方北方,各地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大元王朝,也就快要完蛋了。
不过,写这首《挽文山丞相》之时,虞集还尚在中年,那时的元朝,对于言论的管控还是很严格,前面引用了一下名家点评,说什么大元王朝不拘文网,人们又有言论自由,我是绝对不相信。
不拘文网?!依我看,这纯粹就是胡扯。如果不拘文网这个说法果真成立,那么,虞集如果想要凭吊他心目中的大英雄——文山丞相文天祥,他何必舍近求远,又何必化简为繁?他只需要用文言文表达清楚这样的几个观点就足够了。这几个观点就是:他崇拜文山丞相文天祥,文天祥的的确确是一个大英雄,文山丞相为了抗击蒙古人的残暴统治,与元朝进行了殊死抗争。用文言文表达,这也就十几个字,最多二十几个字就能够说得清清楚楚,那么,虞集为什么要用五十六个字,去写一首律诗,而且,通篇用典,如果你文化底蕴不深厚的同时你又不去看注释,你很大概率真的看不懂。虞集,为什么一定要那样去做呢?
答案显而易见,虞集肯定是生活在一个对言论管控很严格的年代,元代政府其实对这些读书人实际上是很头疼的,一方面,元朝政府开科举开的少,几乎是不给读书人做官的机会,那么,这些没法进步的读书人自然就对大元王朝有情绪,有时候就会发发牢骚,在戏剧、诗词、文章等方方面面,尤其是在戏剧中喜欢吐露自己的心迹,但是,另一方面,大元王朝当局又不允许读书人这样去做,尤其不允许读书人在任何一种形式的创作中涉及当前的politics,谁触及到这个红线,谁就会家破人亡。元代的法律,把涉及当前politics的情况分为两种,分别是:写得轻、写得重。元代法律白纸黑字写着:若是写得轻呵,就把那个人敲了,赏给报官人五十两银子;若是写得重呵,就把那个人敲了,其妻子(妻子儿女)赏给报官人,再赏给一百五十两银子。当时,上这门课上完之后,我曾经跟我的同学赵瑞祥探讨过这个话题,赵瑞祥对我说:“如果把那人的妻子赏给我,我是非常想要的,但是,如果把儿女赏给我,我就不太想要。”当时,我和他还因此笑了好久。但是,笑归笑,从这里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出,不拘文网,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因而,虞集这样去写诗,如此隐晦,想必是有自己的苦衷。
事实上,虞集只能这样去写,他是大元王朝的公务员,饭碗是大元王朝给的,他又怎么能在自己的作品和文章中不断地去讴歌大宋王朝的英雄文天祥呢?但是,作为一个南人,他受尽了歧视,受尽了不公正的对待,心中有块垒,那也是相当正常的,因而,他要去凭吊文山丞相,写出这样一首诗来。
凭吊文天祥的诗歌不止这么一首,我还是想再和大家分享一首,虽然这首诗不是专门为文天祥而写的,但是,这首诗之中,我想一定有文天祥的影子。这首诗,就是元代着名画家、诗人王冕的《劲草行》。
劲草行
【作者】王冕?【朝代】元
中原地古多劲草,节如箭竹花如稻。
白露洒叶珠离离,十月霜风吹不倒。
萋萋不到王孙门,青青不盖谗佞坟。
游根直下土百尺,枯荣暗抱忠臣魂。
我问忠臣为何死?元是汉家不降士。
白骨沉埋战血深,翠光潋滟腥风起。
山南雨暗蝴蝶飞,山北雨冷麒麟悲。
寸心摇摇为谁道?道傍可许愁人知。
昨夜东风鸣羯鼓,髑髅起作摇头舞。
寸田尺宅且勿论,金马铜驼泪如雨。
在宋末元初的朝代交替的这样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大风起乱云,萧萧劲草,漫漫红尘,文天祥,是那萧萧劲草中的一个,也是最不屈的一个。
这些天,读者朋友们追随我,一起读了文天祥的许多故事,接下来,读者朋友们可以揉揉眼睛,稍微做一下放松,因为接下来的故事,冲突没有那么剧烈,甚至也可以说,没有太多的矛盾和冲突,读者读起来也许会赏心悦目一些,请看《宋代文人笔下最美的那些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