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开局赢秦桧百两金
作者:鸡太保 | 分类:历史 | 字数:43.4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五八章 土法炼硝
这就需要找到大量出产硝石的矿脉,而这个硝石矿脉,在古代只有四川等地才发现有,所以说它稀缺。
四川老君山附件有个重华镇,这里物产有限,交通不便,却汇集了江西、广东、福建、湖北、湖南、陕西、浙江等省的会馆,有的会馆历史悠久。
这是因为经营硝的各省客商云集在这里,并建起了各省的会馆。在这些会馆的旁边,有一条名为“火炮街”的古街,在古代是经营火药原料和爆竹的。
四川是中国本土教道教的发祥地,两汉前后道教炼丹盛行,火药又是道教的发明,而老君山的深山密林中有宋代修建的4座道教教观。
作为火药基本原料的硝、木炭、硫磺,在当地也都一应俱全,具备了火药生产的基本条件。
老君山就是中国火药的发明地,并且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火药原料开采地,老君山地区有朝阳洞、天雨洞、高官洞等十几个人工开凿的山洞,其洞深在数百米至近十公里不等。
朝阳洞等山洞中,有排列有序的用来生产的硝池,以及堆积如山的下脚料、废弃物和生活用的灶台等。
其中烟子洞宽约60米,高达50米,在长约1公里的山洞内,人工开凿了4处数百平方米的工作面,每个工作面均有几个硝池和大大小小的灶台。
这些场景都说明此时的硝石需求量已经到了供不应求的地步,而浏阳的火药原材料,也正是来源于此。
李开初说黑火药不好制作,说的就是这原材料要去四川进货,比较麻烦。
如果李寺要大规模生产炮弹,就要用到很多火药,那么这些原材料,就只能经由四川和外地的硝石矿转运而来。
古代有个俗语:“熬硝千日,不抵将军一炮”,很能反映制备土硝的艰辛。中国还算是硝石富产区,但是民间自制的土硝也一直满足着花炮作坊、三眼铳等形形色色的需求。
北方地区的老房子、厕所旁边的浮土会结出盐状结晶物,用燃烧的木炭戳一下会“哧哧”冒火星,刮下来再精制提纯一下就得到了火硝。
至于南方如重庆、贵州等多山地带,山洞当中有大量的天然硝石。诸多土司头人为了巩固统治或造反,常组织人手就地开采熬硝。
某些山洞如重庆金佛山、老君山,贵州大硝洞便是熬硝的大规模场所。
因为火硝产量低,所以李寺要普及炮弹的制作,首先就要攻克这个难关。
“李师傅,你们做爆竹烟花用的火硝是怎么来的?”
浏阳的花炮自古就很行销,涉及到最重要的原材料火药,应该是有特殊的渠道。
李开初答道:“其实也没有特别的办法,一是从四川那边运过来,二是找民间的制硝师。”
“制硝师?”李寺没想到做硝还有师傅。
李开初点点头道:“没错,这制硝师很早就有了,传说是道家的先人传下来的手艺。”
接下来,李开初给李寺详细的介绍了制硝师的历史和手艺。
中国很早就已经有制硝的历史了,在一些地区还发现了古代制作硝的场所一硝洞。
制硝师提取硝的过程是完全靠手工完成的。首先他们需要收集硝土,硝土通常在老房子的墙根上,尤其是茅房的边上很多。
后来的研究发现,厕所产生硝石的原因是人的尿液中的挥发出来的氨气是带有N元素的有机物,经过一系列的复杂化学反应产生的硝石或者是硝酸钾,硝酸盐。
什么地方存在尿素,什么地方就同时存在分解尿素的脲酶。在脲酶作用下,尿素分解出NH+4离子,也可由硝化微生物将NH+4转变成“硝”(NO-3)离子。因此,早在千百年前,人们已经知道从易积聚尿的厕所边,或墙土处取“硝”。
当然,古人并没有类似的化学知识,但是他们有实践的经验。
硝土中常含有一些类似盐一样的白色小颗粒,有经验的制硝师用舌尖一尝就可以初步判断硝土中硝的含量。
找到高品质的硝土后,制硝师就要用一端带有铁片的长木棍将硝土刮下来收集起来,为了避免硝挥发制硝师还要将草木灰撒在收集好的硝土上,否则硝会蒸发掉。
随后,制硝师要将收集好的硝土淋硝水,这是熬硝的第二道工序:要在地上挖一个淋硝池。
池子的大小不固定,通常深50厘米,池壁上镶满了瓦,池底则用不漏水的胶泥涂抹后架上木架和芦苇垫,同时制硝师会提前在池底打一个小孔,这个小孔同池外的一个小瓮相连接。
硝土倒人制硝池后,制硝师会慢慢地在硝土上倒上水,水流过芦苇垫上的硝土,将硝土中的硝溶解,并且顺着池底的小孔渐渐地流到池外相连的小瓮里,这就是富含着硝的硝水了,这个通过水来淋出硝土中硝的过程就叫作“淋硝"。
淋硝时制硝师可以用一枚新鲜的鸡蛋来随时判断硝土中残留的硝的含量,制硝师会将鸡蛋放在池中,若是鸡蛋能浮出水面,就说明池中硝含量较高,若是鸡蛋沉人了水中,就说明硝土中的硝含量已经不多,可以停止淋硝了。
接下来,制硝师就要开始熬制硝了。将淋出的深红色的硝水倒进锅中,将炉火烧旺,待锅中的硝水滚开之后再将炉火调小,用小火慢慢地敖直至硝水熬成浓稠状为止。
这个步骤的关键是判断熬制火候以及何时停止熬煮,这完全依赖于制硝师的经验和技术,也有一些制硝师发明出了自己判断硝水是否需要重复熬煮的小技巧,例如滴取少量的硝液,待其冷却后观察,若其呈固态则说明硝液已经熬煮好了,可以停火了。
此时,制硝师就会慢慢地将锅中剩余的液体舀出,这时就能看见锅底布满了白色的晶体,这就是熬出的硝盐了,而舀出的硝水便是卤水。
在民间,卤水的用途也有很多,用它作为肥料浇地能够极大地提高土壤的肥力,用它来点豆浆也可以制成豆腐。
之后,制硝师还需要对硝盐进行加工才能出售,首先把硝盐放在布中包裹起来,然后用清水反复冲洗包有硝盐的布包,接着将布包放在草木灰中,用草木灰来吸干硝盐中残留的所有水分,最后,将硝盐和一定量的水胶一同上锅敖煮熬稠之后冷却就形成了大的硝盐晶体。
好的制硝师所制出的硝盐不含杂质,晶莹剔透,品质极佳。
听李开初一通介绍,李寺只觉得这制硝的工作实在是太复杂了,而且这样产出来的硝数量肯定有限,一个茅房就算是历史再悠久,又能出产多少硝土呢。
所以,李寺决定分两步走,一是要李开初在民间大量收购火硝,二是要赵构立刻下一道旨,垄断四川的硝石矿。
宋政府对矿冶业的管理,虽然不能称之为完善,但是从各项政策的制定和实际执行内容上看,比宋以前的各个王朝都更为缜密。
在矿产地的开采阶段,除一部分矿场由承买者自主进行采炼生产外,其余的官营矿场和重要的私人承买场地都在宋政府的管理与监督之中。
政府推行了以奖励为手段的矿产地告发政策和私人承买者可预借本钱的政策,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民间找矿、开矿的积极性。
北宋初至元丰官制改革前,由三司及其属下的盐铁部总掌矿冶大权;元丰官制改革后,由尚书省属下的户部、工部共掌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