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朱棣被困雨林
作者:武渣 | 分类:历史 | 字数:80.2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06章 遵化(下)
朱元璋看到如今的遵化县令,面色和蔼道。
“朕只是来看看,咱们就先入城吧。”
遵化县令赶紧称是,把朱元璋领到一旁的一条轨道上,这也是何秋当初指点后的成果。
整个遵化城随处可见的就是一条条铁轨,有些类似后世的铁路,可实际上却完全不是一回事。
遵化城中的铁轨上跑的大都是马车,也是因为遵化铁厂每天所需要的煤矿和铁矿太多了。
若是靠人力拉实在太慢了,经过讨论后,还是决定用上以前何秋提过的铁轨马车。
这样能拉的多,还快捷,只是如此一来耗费的铁料就有些多了,好在遵化本来就是钢铁产地,倒也不虞这点。
朱元璋坐在马车上,眼神发光,他作为一名亲自领兵作战过的皇帝,很快就看出来这种东西在军事上的用途。
于是朱元璋迫不及待的开口问道。
“此马车,能拉多少东西?日行多少里?耗铁多少?”
“禀陛下,此物名为有轨马车,载重比起在平地上的马车能多拉一倍以上的东西。
不仅如此,跑的也比一般的马车快了两倍,还比普通马车更节省马力,轨道耗铁较多,但也可换用木质轨道,只是要经常更换。”
“可否将这样的轨道铺设全国?”
遵化县令迟疑了下,有些犹豫的开口道。
“这事臣和铁厂的大匠们也有过讨论,是比较难的,一则是这样的轨道铺设起来耗费较多。
另外大明各地地形差距甚大,可马车就是在轨道上也很难解决上坡问题,一旦坡度较陡,就很难爬上去,目前只适用于平地。”
朱元璋稍微有些遗憾,但是很快,朱元璋就想到了,往草原铺设轨道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漠南草原堪称一片平地,若是大明能将这样的轨道贯穿整个草原,就能完全掌控整个草原,区区北元余孽和瓦剌人,也跟算不了什么了。
“你们研究一下,现在大明的各地哪些地方可以推行有轨马车,着工部并户部一同参与,务必要早日将轨道铺设到草原上。”
何秋在一旁听着,很是惊叹,没想到朱元璋居然有如此眼光,对技术进步也这么宽大。
这和历史上的鞑清差距可太大了,鞑清铺设条轨道都怕有损龙脉,实在是丢人现眼。
往遵化城内又行驶了一段时间,周围的气味变得越发呛人。
朱元璋猛然咳嗽了几声,遵化县令有些着急,连忙躬身说道。
“陛下,要不就别再往里面走了。”
虽然遵化城知道朱元璋要来,已经提前打扫过了,面上干净的很,但他们不可能因为朱元璋要来就把高炉都给停了,高炉一停想要在运转起来难度还是很高的,损失也很大。
即便朱元璋没有走到工厂内部,但仍然在冒着黑烟的高炉,和城中一直飘荡的那层粉尘,还是让朱元璋感到有些不适。
朱元璋也不是那么倔强的人,沉吟片刻,还是叹了口气说道。
“那就这样吧,朕下车在城内简单的看看吧,具体的细节由曹国公代朕一观。”
朱元璋本人是希望能够再好好看看这处工业重镇,大明的钢铁心脏的,可他的身体告诉他,不行。
如此一来,就是为了遵化城的百姓们考虑,也需要朱元璋进行让步了。
李景隆有些振奋的出来领命,雄赳赳的下了马车,带着一队人手,往铁厂内部走去,仔细探查情况,然后向朱元璋汇报。
等到朱元璋跟着一群人下了马车,在城中走了一会,很快就发现不太对劲的地方,一旁随行的官员出声问道。
“遵化城中难道有很多僧人吗?怎么一个个都是短发?”
遵化县令智能站出来请罪。
“陛下,各位大人。你们实在有所不知。在铁厂里干活,终年十分炎热,若是留着长发,很容易让汗水滴到眼睛里,而且很不卫生。
另外,铁厂里因为留着长发,导致头发起火,乃至头发被绞进机器的不止一起两起,工人们也是有了经验,自发的把头发剪了。”
“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此举实在不是……”
“行了。”朱元璋打断了随行官员的质疑,“还是百姓的命要重要些,单单关注这些细节做什么?”
遵化县令很是感激的看着朱元璋。
“陛下圣明!”
随着这次争论,朱元璋只觉自己也有些许疲惫,连遵化都没有好好地参观,只是草草的转了一圈,停了一天就又回了北平。
接下来,朱元璋也没有直接往漠南走,他还是先去了长城一线,想看看当地的军户怎么生存的。
毕竟随着朱元璋重新进行军制上的改革,他也不清楚现在的军户是什么情况了,站的太高了。
锦衣卫这个工具在这样的事上,也不敢真的和朱元璋说什么实话,一直都是含糊过去的。
这才是何秋当初对朱元璋说起军户的问题后,朱元璋会变得那么生气的原因。
这才短短多少年,军中的势力已经搅成一团,还能让他的鹰犬锦衣卫不敢发声,要是再等下去呢?
是不是军户的问题,就会永远的掩盖在其他问题之下,再也不敢有人提了?
何秋跟着朱元璋来到长城一线,也很是好奇。
他在前世的时候,来长城参观过,但那是历经修缮的明长城,现在大明还没有在北平一带修建长城呢。
毕竟现在大明所面对的军事压力更多的是来自西北的,至于后世北平附近的明长城都是在嘉靖朝修建的。
如今的长城一线,压根没有后世那么巍峨壮观、蜿蜒不绝的长城,更没有那些附属的军事设施。
说不定这一世的大明以后都不用再修建这部分长城了。
洪武年间,虽然朝廷也有拨款修缮之前留下的一些长城遗迹和烽火台,但到底并不是很重视。
大明的兵锋一路向外,已经很少有鞑子可以侵入长城一线了,自然而然的,当地原本的长城遗迹,和那些夯土城墙,就显得摇摇欲坠。
更何况,长城一线大多是在群山之中,土地贫瘠,本来就养活不了多少人,当年跟着过来驻扎的军户也未必有多情愿。
如今随着朱元璋改革军制,放松了很大一批卫所转为县、镇,其中的军户也走的差不多了。
何况北平的工业发展起来了,到处都缺人手,去工地上干活,一年下来挣得都比种地来得多。
大家又不是傻子,选哪个当然心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