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
作者:西湖遇雨 | 分类:历史 | 字数:310.4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43章 人地矛盾,根源上是人跟人的矛盾
第43章 人地矛盾,根源上是人跟人的矛盾
“上节课,俺记得姜先生讲过,生产力就是种植粮食的能力,俺当时就总觉得人地矛盾这回事,还是要往生产力这上面靠,才能想出来说法。”
“俺脑子笨,一开始也着实没想明白人地矛盾跟生产力有啥关系,但是俺在诏狱里闲的就剩时间多了啊!后来躺着慢慢琢磨,忽然就感觉明白一点了。”
“其实人地矛盾,按照俺的理解,不是丁口增长的多了,地不够用养不起人。俺大江南北都走过,亲眼见了这天底下能种的地,抛荒的地多得是,最不济,有那么多山沟也能种梯田。”
“问题的根子不在土地上,而是种地的人种植的粮食,有的不在自己手里,甚至压根就不属于自己,所以才有人地矛盾。”
“这么一想,俺就明白了!”
朱高煦斩钉截铁地说道:“人地矛盾,根源上是人跟人的矛盾,就是农夫跟地主的矛盾!”
朱高煦觑见姜星火面露赞许,便继续大着胆子说。
“种植粮食的能力就算现在没法进步,可姜先生说的‘生产关系’是可以进步的啊,也就是生产粮食的全部资料归谁所有;生产粮食与拥有粮食的人相互间处于什么地位;粮食最终归谁分配。”
“俺觉得生产关系的这三个方面,只要照着大明的实际形式好好地改一改,就可以缓解人地矛盾了。”
姜星火从不吝啬于对学生进步的表扬,更何况,他回答的确实不错。
“自秦代以后,没有发生变革性的农业革命,也就是生产力没有巨大变化.历朝历代,改革土地制度,缓解人地矛盾,继而稳定王朝税基来维持王朝寿命的延续,都是从生产关系的这三点来出发的。”
“这就是为什么朕如此重视姜星火,要亲自带着忠义卫大搜南京城。”
朱棣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不必多说,朕心头自有计较,接着听下去吧。”
“高羽,你回答的很好,不愧是我的学生。”
一开始,朱棣安排他进入诏狱当耳目,李景隆觉得朱棣小题大做,而且就是在暗戳戳地整治他,实在是望之不似人君。
但随着朱高煦的这一番话,李景隆忽然觉得,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件好事。
“另一方面,如果不能找到姜星火,然后让你亲耳听到这些东西,对你来说,是极为不公平的。”
父子两人的对话,并没有被文吏记录下来,而斜签着屁股坐在最外侧的纪纲,则变得若有所思了起来。
恐怕这个姜星火,真的能提出更好、更完美的土地制度政策。
要知道,以前自家二弟上学堂的时候,那可是人见狗嫌,对先生教的任何东西都嗤之以鼻。
朱高炽一时有些惶恐地说道:“父皇.”
等等,这还是他认识的那个无双猛将朱高煦吗?
“还是那三句话,也就是生产关系三要素。”
而如今,在诏狱仅仅待了个把月,便已经能从极为深刻的层次理解国家大政方针制定的本质了,甚至依照逻辑条理清晰地把土地政策的改革方向,给点了出来!
这是多少在官场厮混了一辈子的高级官员,都未曾拥有的能力?!
朱高炽的震惊,是发自内心的震惊,他忽然想起了父皇刚刚对他说的那些话。
而两人身边的李景隆,此时看朱高煦的眼神,亦是跟见了鬼一样。
随后,朱高煦面露歉色。
朱高煦亦是非常恭谨地坐着,等着姜星火的指点。
“父皇,这,这,这还是二弟吗?”
“一方面,姜星火的讲授的《国运论》,决不可为世人知晓。”
“正如伱所说,所谓的土地制度,其实归根结底,就是生产关系在土地上的体现。”
朱高炽被震惊了半晌,方才声音颤抖地扭头对身后的朱棣问道。
什么时候成文绉绉的秀才了?
“看来,陛下同样重视大皇子殿下啊。”纪纲心头暗暗想道。
故此,李景隆精神一振,等待着姜星火的解读。
而且,虽然有的名词是李景隆第一次接触,但李景隆却听得很入迷,甚至细细地琢磨起了其中诸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含义。
“至于怎么改,俺就想不出来了。”
“第一,生产粮食的全部资料,如耕地、耕牛、种子这些归谁所有。”
朱棣听完了朱高煦带着颤音的疑问,并未表露任何情绪,而是平静地解释道。
不仅能学到一门全新的学问,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在朱棣面前起到非是“曹国公”这个身份所起到的作用,如果姜星火被杀人灭口,他也会跟着倒霉;但如果姜星火的这套东西得到重视和应用,李景隆无异是会受益匪浅的。
李景隆是个博学的,越琢磨越觉得入迷,琢磨了半晌,看向姜星火的眼神也不一样了。
李景隆忽然明白,朱棣为何如此相信姜星火说的那些,他觉得完全是无稽之谈的话语了。
等长大了,更是只知道舞枪弄棒好勇斗狠,对于治理一国一地要学习的那些知识,完全都不感兴趣。
“第三,粮食最终归谁分配。”
这时候,朱高炽内心的质疑,开始了一丝动摇。
如果不是姜星火能讲出这般微言大义的理论,有这个作为取信于朱棣的前提,换成任何一个正常人,恐怕都不会相信姜星火关于未来的预测吧?
而且,李景隆的心态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朱棣双手搭在椅子后背上,脸色很平静。
朱高煦话音落下,密室里顿时变得一片寂静。
“第二,生产粮食与拥有粮食的人相互间处于什么地位,是两者一体,还是互为主奴,亦或是雇主和佃农。”
能把脑子里只长肌肉的二弟朱高煦,在个把月内就调教成这样,而且还传授了如此含义幽微深邃的《国运论》。
姜星火顿了顿,见两人听得都很认真,便继续说道。
“我想问问你们俩,依照现在大明的实际情况来看,你们是如何理解这三点的?”
“而你们理解现在的这三点,与过去唐宋元三朝时期的这三点,又有何具体区别?”
“只有通过这种方式,依次捋下去,你们才能真正理解唐宋元至今的所有土地制度改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