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劝刘备苟住
作者:蚂蚁小国王 | 分类:历史 | 字数:16.7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七十五章 辽东退兵
第76章 辽东退兵
郭图看着许攸问道:“许子远之意,是和田别驾一样,认为刘备胜敌不难吗?”
“难吗?”许攸反问道。
许攸是荆州南阳人,对于颖川派与冀州派之争,他虽然有那么一点偏向与南阳相邻的颖川派,可是该反驳的时候也不留情面。
“既然不难,他为何守营而不敢战?”
许攸轻笑一声:“呵呵,是不敢战还是不想战尚未可知,即便是不敢战吧,然而刘备扎营于津口十里之外的必经之道上,又将近海十里之内的百姓全部迁走,可见他扎营于此早有谋划。辽东兵马虽可安然在津口登陆,却难以绕过刘备大营,处于进退两难之境。如此是巧合还是事先有谋,诸君可自断。”
袁绍一边听着一边点头,觉得许攸说的有些道理。
许攸接着说道:“刘备初到东莱,便击败前任东莱太守管统,再又击退黄巾管亥,之后更是连斩王营从钱和管亥三贼,逼走管承,如今与辽东兵初战又能取胜,如此可知,刘备绝非愚庸之辈。”
郭图冷笑道:“若非庸辈,为何又失了徐州?他若想取青州,又为何愿弃徐州?难道徐州不比青州更好吗?”
“刘备不敌吕布,自知再难夺回徐州,所以才会弃徐州而至东莱,想要以东莱为基业,夺占青州,以成一州之主。”许攸辩驳道。
“东莱乃乱郡,又是滨海偏远之郡,刘备与孔文举交好,当时孔文举为青州刺史,他为何不向孔文举求任北海相,却去了东莱呢?依我看,刘备并无夺州之志,他想要的,只是剿贼护民罢了。”
刘备刚到青州又打败管统的时候,郭图以为刘备有些本事,现在看到刘备对辽东兵远不如对付黄巾贼那样强硬,开始改变对他的看法。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因为田丰说刘备好,因此更要改变对刘备的看法了。
袁绍又点了点头:“唔,玄德乃仁义之君,有护民之心,他舍徐州而至东莱,或许正因东莱贼多,想要救护百姓。他在东莱减税免赋,招纳流民,开荒屯田,已足可见其仁心。这些事情他写信与我说过,东莱人寡田少,我也就任他去做。子远说他有夺占青州之志,我看未必,若真有夺州之志,他岂会减税免赋,自断钱粮呢!”
许攸不再说话,只是安静捻须。
袁绍定了调,他不想再去辩说什么,自讨无趣。
关于刘备之事,众人也不再议。
而在青州东莱,公孙康休整了十余日,士气复振,加上粮草将尽,他又带领兵马来到刘备营外挑战。
刘备和周兴站在望塔上看着营外,发现公孙康没有将骑兵带来,带来的全是步兵。
周兴笑道:“主公,公孙康不肯来送马了。”
“军师,即使他将骑兵带来,只怕我们也夺不了他的马了。”刘备微微叹道。
周兴明白刘备的意思,如果公孙康不让骑兵先冲,凭着兵多,再让骑兵在外围袭扰,自己未必易胜。
“既然夺不了马,那我们只能不战了。”周兴又笑道。
刘备也是这个想法,严令不许议战,张飞请战被骂过一次之后不敢再提。
公孙康连续三日来挑战都不能如愿,认为是自己不将骑兵带来,刘备因此不敢出战,之前因为兵败而对刘备生出的忌心顿时消失无影了。
而在辽东襄平的公孙度,得知儿子公孙康兵败,损失了六百多人和三百多匹战马,知道自己犯了个错误,不应该派儿子领兵去攻打东莱,因为儿子根本不懂用兵。
他立即派人渡海来召公孙康领兵回去,准备下次再派人统兵或是亲自率兵来攻,反正东莱之地,他是志在必得。
公孙康无奈,粮食又将吃尽,只好拔营退到津口,列阵布防,开始渡运人马过海。
看到辽东兵退走,刘备甚是欣喜。
辽东兵退走,东莱的百姓就能安稳生活了。
确定辽东兵全部渡海回了襄平之后,刘备才下令拔营,率领兵马回到黄县城里。
近海内迁的百姓可以回家,那些协助守城的百姓也全都回去,现在东莱郡没有了黄巾贼寇,又没有敌兵,加上没有重税荷赋的压迫,东莱的百姓终于真切感受到安平之世是什么样子了。
这是他们久未有过的感受。
刘备一面重视着关于百姓之事,减税免赋和屯田之事,他都时时过问。
离乡归家的百姓越来越多,闻名而来的流民也越来越多,开荒的田地同样增多,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幸好有黄县县令王修和功曹李业在,他们二人处事比较公正,刘备很放心。
同时他也关心着军事,所得战马和原来的战马凑在一起有五百余匹,刘备组建了一支五百人的骑兵营。
周兴则是空闲时就读兵书,关于屯田之事只是提供意见,没有亲自去参与。
他还特别留意着扬州方面的消息,期待着太史慈归来。
而在扬州,太史原赶到丹阳郡后,得知孙策率领兵马去了吴郡,太史慈随在军中。
他又赶紧追去,结果一直追到了吴郡吴县。
原来孙策在丹阳泾县打败太史慈和祖郎后,将他们劝降,又让太史慈去招纳流亡之士,约定明日日中归来。
程普黄盖等将认为太史慈肯定会借机逃跑,孙策为此立竿视影,太史慈果然如约而归。
孙策此时已经夺得江东的丹阳、吴郡和会稽这三郡,扬州六郡已得其三,又剿灭了严白虎等山越,实力大增。
现在袁术还没有僭越自称天子,孙策虽然想要脱离,却还没有合适的借口。
孙策现在虽然是会稽太守,但他是吴郡人,因此带兵回吴郡休整。
太史慈现在是孙策的门下督,官职不大,却是亲近之职。
孙策的用意其实很明显,就是对太史慈还没有完全信任,毕竟刘繇还在豫章。
因此让太史慈留在自己身旁,可以时时监视,而太史慈也难以脱身离开。
不过,此时的太史慈并不想走。
他跟着刘繇不被重用,现在跟着孙策却受重视,让他有种英雄遇知己的感觉。
这一日,他正在营中,忽有营门卒来说,有人来找自己,是从青州来的,名叫太史原。
太史慈难以置信,急忙出到营门一看,果然是自己的族人兼好友太史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