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作者:吾谁与归 | 分类:历史 | 字数:375.4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485章 到底是谁带坏了陛下?
六科廊的六科给事中也有话说,放着王崇古那么好的目标不去进攻,非要去说京营攻伐绥远,当初陛下当街手刃陈友仁的事,所有人都记得,陈友仁写了本阴阳怪气的《平倭记》,极力为倭寇粉饰,给戚帅泼脏水,最后被陛下当街手刃了!
皇帝当街杀人。
礼部跟进写了本《东征记》,详细的描写了当初倭寇的暴行和戚帅约束军伍的严格。
上报天子下救黔首,是长期实践的结果,不是一句口号,是事实。
有些事可以碰,王崇古,骂他就行了,谁让王崇古犯的错比天还大,连张居正都对王崇古常怀警惕之心。
有些事不能碰,张居正戚继光,那是陛下主少国疑时坐稳皇帝的柱石,但凡皇帝的心是热的,就会极力维护周全。
事情的发展总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绥远支边的问题,在降价和流放言官之后,立刻得到了响应,这也印证了戚继光对士大夫的判断,就是在讨价还价,当见到事不可为之后,立刻开始反复。
大明京营可以如期班师了。
“朕是不是薄待王次辅了?”朱翊钧思索了一下问道。
在所有人都觉得王崇古好欺负,打算落井下石的时候,王崇古似乎反击了。
王崇古无奈的说道:“其实没什么,他们叨叨张居正十年了,叨叨出什么结果了吗?陛下英明睿哲,他们糊弄不了陛下,咱们家就不会出事,不反抗不是当缩头乌龟,是没必要,万一掀起了党争,反而罪责难逃,相比较骂几句,维系斗而不破的局面,才是以大局为重。”
大明三年才三百名进士,这二百六十四名里就有五十四人是进士,剩余的为举人,褫夺官身功名,是万历年间罢官的标准流程,滚蛋回家的人,不再享受税赋和司法特权,无法成为乡贤缙绅。
王谦看过解刳院的优胜论和劣汰论,从万国美人来看,王谦认为解刳院说的有道理。
没必要撒谎,王崇古在西山煤局躲藏,不止一次想要动手了,他性格暴躁易怒,虽然刻意压制收敛,但不止一次想要动手,最后还是以大局为重,忍住了。
“有理。”朱翊钧笑着说道:“萧德辉他不是王次辅啊,他感受不到压力和头顶上的利刃。”
事情是王谦干的,有其父必有其子,王谦从来就不是什么堂堂正正的人物,他自己都承认,父子皆奸臣,既然是奸臣,就得干点奸臣应该干的活儿。
“孩儿就问:这要是动起手来,做到什么地步比较恰当?陛下圣谕:贱儒都骑到伱们老王家脖子上耀武扬威了,还问做到什么地步?孩儿把妖书的想法告诉了陛下,妖书是内署三经厂印的。”王谦完整的告诉了王崇古整件事的始末。
就许你张居正是个革故鼎新的能臣?
“哎呀,不好。”王崇古一拍桌面说道:“这不是把陛下带坏了吗?陛下之前都是大道之行,这等手段,这等伎俩,不是把陛下给带坏了?”
王崇古在私生活上,确实非常检点,原配夫人死后,即便是只有王谦这么一个逆子,王崇古也没折腾出外室子这种丑闻来,可是这帮清流,二十名御史,外室不止一个。
虽然消息来的没头没尾,但就大明皇帝开海的坚决意志而言,就知道陛下恐怕是真有这个打算。
原来这帮自诩清流的家伙,玩的这么花啊!道貌岸然的背后,都是这些苟且之事。
世间很多事儿都是如此,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六百万亩田,江西地面官员,是真的太勇敢了。
王谦眉头一皱,想了想说道:“有没有一种可能是父亲老了?”
这把神剑,相当好用。
物理上消灭皇帝、张居正、王崇古这个变法核心,是最好的办法,这看起来是个最优的解法,无论这三个变法核心谁死了,大明的新政都会戛然而止,但问题是:大明对此极为防范,大明皇帝连皇宫都不住了,通和宫的人事结构简单,守备森严,皇帝对士大夫常怀警惕之心。
王谦是个很执拗的人,从他和父亲多次想法上南辕北辙来看,就能看得出他颇为叛逆,按照王崇古本来的打算,是不做理会,实在被骂的凶了,就上奏致仕,陛下温言挽留,这戏已经演了十年了,现在王崇古可以从陛下那里借到力,这是他推行新政最大的底气。
张居正若是在此,他绝对会出离的愤怒,他从没有教过皇帝任何的阴损手段,别什么事儿,都扣在他头上!他又不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面装!阴损是你老王家惯用手段,不是他张居正的看家本领!
真不是张居正教的,也不是王崇古教的,主要是朱翊钧看的太多了,是睿哲天成。
这可是六百万亩田,江西地面官员居然敢姑息隐匿!真就不怕事发。
他拿起了一本奏疏,打开看了看,拿起了朱笔朱批道:“都察院总宪海瑞、李幼滋联合吏部尚书张居正上奏,诏黜刑部江西司员外郎艾穆等共二百六十四员。”
陛下手里有牌,可以应对旧贵们的挟民自重,这就是王崇古该死的原因,都是王崇古搞出的工兵团营,搞得大明乌烟瘴气!
陛下手里有两张牌,是旧贵们最害怕的,第一张是海贸,第二张是工兵团营。
这些年,海瑞这把神剑,是大明反腐抓贪第一人,吏部那边考成察觉到下下等,海瑞都会查一查,一般情况下下等的官员,都有问题,海瑞的好名声,都被朱翊钧这个皇帝给败坏了。
开海,是海商们不想讨论的问题,利益过于庞大,不如维持现状,还是让潞王继续在京堂胡闹吧,左右不过是一个亲王,又不是陛下。
王崇古往椅背上重重一靠,满脸懊恼的说道:“当初舞得动七星环首刀的时候,就该把你剁了,反正有孙子了。”
这一次大规模的诏黜导致官场大地震的是江西,去年,江西六十六州县官民塘池原额之外,丈出地六万一千四百五十九顷五十四亩,合计615万亩的良田被丈量了出来。
从张居正新政开始的万历维新,从一开始就是利用各种政策增加朝堂、皇帝的权威,来改变国家困于五疾的现状,是为了巩固皇权,皇帝是所有新政的基础,所以十年后的万历十年,皇权再次高度集中在皇帝本人手里,但显然习惯了道爷焚修、隆庆神隐的读书人,对这种局面的不满。
万历十年三月,还没过完春天,海瑞就联合吏部,褫夺官身功名各级官员高达二百六十四人。
王谦十分肯定的说道:“你那点家产才有多少啊,我在陛下那儿存了112万银,在燕兴楼购入了五十万银的绥远驰道,不出意外的话,孩儿到父亲这个年纪,应该比父亲富的多的多。”
王崇古想了想,郑重的点了点头,看着王谦说道:“我之前在西山煤局,推行三逢三必,其实多少有点避祸的想法,唉,咱们大明的读书人,骂人实在是难听,看到多少有些郁结,实话说,确实爽利了许多。”
现在海瑞在士大夫心目中,就是皇帝的走狗、逆政的拥趸、残害同僚的酷吏。
普查丁口和废除贱籍,是请均田役疏的一部分。
还田疏和请均田役疏,才能明显缓解人地矛盾、生产者和肉食者之间的矛盾。
王谦点头说道:“是,咱家的书坊,哪里能印出那等质量的书刊来。”
各种花言巧语会欺骗,但牛子不会。
“爹就我这一个儿子了,舍不得的。”王谦信心十足,这是实践证明过的。他笑容满面的说道:“父亲之前还追了孩儿两条街,老当益壮,宝刀未老,我给父亲物色了两个波斯美人,已经送到父亲房里了。”
“这把神剑,果然锋利啊。”朱翊钧看完了奏疏由衷的说道。
王谦左右看了看低头说道:“第一期妖书就是教训,上面明晃晃的写着未完待续,一旦这些清流还喋喋不休,第二期就会刊印了,已经雕版了,要是这帮清流还是死不要脸,陛下就会请海瑞出马了。”
冯保选择了实话实说,相比较陛下对张居正、戚帅的回护,王崇古也做了很多事,陛下从没帮过王崇古。
相比较红毛番金毛番,王谦更喜欢波斯美人,在他眼里,红毛番和金毛番,都是没有脱毛的猪,身上那股需要用香水遮掩的味儿和旺盛的体毛,王谦不喜欢。
而王崇古给出的办法是更多的物质,张居正给出的办法是更多的货币,这并不是谁优谁劣的问题,没有张居正的新政,行政力量没有恢复,王崇古想做什么都是白瞎。
所以绥远支边的问题算是缓解了,而且随着三级学堂的建立,这个问题可以得到进一步的缓解。
“若不是察觉了危险,想要王次辅吐银子出来,恐怕不那么容易。”
“陛下做的?”王崇古一个激灵,猛地坐了起来,这真的是腰不酸了,腿不疼了,精神抖擞,心里那点迷茫,立刻烟消云散了。
王遴和张居正的政见不合,主要是考成法,王遴觉得张居正苛责官员,大家同朝为官,抬头不见低头见,给百官套枷锁,是什么意思?王遴为此致仕,但现在王遴反而觉得,张居正的考成法,实在是太保守了。
这个矛盾是长期的,是集中权力和离散权力的矛盾。
缓和三个主要矛盾,就是大明当下制度设计的内因。
这个矛盾也是长期的,是生产资料的矛盾。
“嗯。”朱翊钧稍加思索,认可冯保的说法。
海瑞立刻就闻到了味儿,田不会无缘无故的出现,也不会无缘无故的消失,那么这六百万亩田海瑞要问个究竟。
从连章弹劾王崇古、杂报对王崇古的疯狂反对,就可以看出,对于朝廷手太长、管太宽、管太严这种事,士大夫阶层爆发出的巨大不满。
“孩儿也不是胡闹,前几日,陛下诏孩儿入通和宫御书房,询问了燕兴楼交易行诸事后,对孩儿说:这帮言官喋喋不休属实讨厌,为人子理当尽孝,若有良策,不必藏拙。”
王谦非常执拗的说道:“清流依仗的不就是名声吗?我看他们这次没了名声,还有没有功夫攻讦父亲,三级学堂,明明是兴文教的大好事,到了他们嘴里,反而成了动摇社稷的逆政,孩儿不服!”
很快就问出来了,和贪腐有很大的关系,这615万亩田,之前托庇于江西地面官吏。
潘季驯在万历三年蝗灾的时候杀了不少的人,逼迫江西地面势要豪右出粮赈灾,新任江西巡抚王遴,到任后,查出了这615万亩的田,王遴最终选择了刺破。
王崇古似乎陷入了孤立无援的窘境,他是张居正的政敌,大明讨伐板升的时候,王崇古又刀刃向内清理了晋党的蛀虫,而后请均田役疏又让他自绝于乡贤缙绅、势要豪右,工兵团营再建三级学堂,这就是得罪了士大夫。
“父亲,你确定是咱们把陛下带坏的?”王谦脸上带着迷茫说道:“我倒是觉得,是张居正教了陛下这些个手段,陛下实在是太熟练了,甚至连万太宰收尾都做好了准备,其手段之熟稔,我看了都心惊不已。”
“海总宪乐在其中。”冯保反倒是觉得,海瑞反倒是不怎么在乎他的名声,被人这么骂,海瑞从不还嘴,而且每次斩杀贪官污吏无能之辈的时候,海瑞表现出的那种兴奋,是发自内心的愉悦,这代表着又消灭了一群虫豸!
在海瑞千年以来君君臣臣的价值观里,他最大的心病其实就是皇帝,在海瑞看来,皇帝英明则国强盛,皇帝昏聩则国亡,天下重任皆系皇帝一人,天下人人为私,唯有陛下一人公耳这类主张的拥趸。
“你可真是孝顺。”王崇古直接被气笑了,他都这个岁数了,哪有尽孝送波斯美人的?!
“爹,就问你,这把清流的皮都给拔了,让他们赤条条的曝于世人面前,孩儿搞得这妖书,爹心情是不是爽利了许多?!”王谦探了探身子,好奇的问道。
王遴也没办法,他要是不点这颗雷,这六百万亩田炸的就是他自己了,前四川巡抚罗瑶,作为张党嫡系,都被张居正给办了,丝毫没有法外开恩的意思。王遴和张居正同榜进士,多有政见不和,这六百万亩额外之田,就是他腚下的炸弹,他不主动奏闻,一旦有人知晓,王遴恐怕会比罗瑶的下场还要凄惨。
朱翊钧朱批了海瑞的奏疏,朱批:[总宪在朝,气象岩岩,端方特立,诸臣僚多疾恶之,无与立谈,总宪功在社稷,些许杂音,不必理会,朕知爱卿骨鲠正气。]
海瑞放心冲,朕在后面鼎力支持!
而且掀起民乱的恶果除了恶心一下皇帝,一定会加速地方工兵团营的组建,而工兵团营的生产方式,会碾压的、剧烈的改变旧有的、封建的、强人身依附的生产关系,这对旧贵们而言,还不如磕头当忠臣,至少陛下的变法,还是以稳定为主。
“儿啊,何必呢。”王崇古忙完了三逢三必后,请假休沐了一日,修养精神,他岁数不小了,高强度的工作确实很累,但再累也没有心累,王崇古是个活生生的人,偶尔也会有些迷茫。
按照礼部的估计,大明识字率超过了25%,可不是说那种只会写自己名字的就叫识字率,而是学完了四书五经的人超过了25%,这代表着大明有太多太多的读书人了,他们没有安稳的生活,人多,竞争就大,还不能操持贱业,否则就是有辱斯文,士大夫们希冀于皇帝能再涨涨价,结果等来了降价。
“你呀,就是年轻,太气盛了。”
对此,他非常有信心,绥远驰道现在并没有暴涨,但他看好长期,一旦大明蒸汽机的匹数开始快速发展,绥远驰道的票证价格,会以一种惊人的速度飙升。
这就是等级森严,阶级的直观体现,更高的阶级可以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来保护自己。
这种受教育程度的巨大不公平正在加速撕裂大明的上下,而官厂团造、工兵团营,以及围绕着工匠、军兵展开的三级学堂,就是为了缓和这种撕裂和矛盾。
“像海瑞这样不贪不腐的真清官、真清流,咱大明有几个?”
朝廷实行的变法,一定会引起旧有利益既得者的激烈反对,而封建帝制的政治生态,对不同政见的压制和排斥,流放贱儒到绥远支边和贵州疏浚乌江,就是最典型的压制和排斥,这一定会促使旧贵们,采取更加极端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除了素材是他提供的以外,都是陛下在做,妖书是内署三经厂印的,发的哪里都是是缇骑给了三姑六婆让她们传播,礼部尚书万士和负责收尾,洒水洗地,整个过程突出了一个丝滑和流畅。
王谦还没那么大的本事。
王谦不认为当缩头乌龟是应对的良策,王谦非但不肯当缩头乌龟,还要反击,而且是要一击毙命,奔着清流的死穴名望二字去下手,这么些年,王谦收集了很多的黑料,把清流的皮扒了,让世人都看看他们的真面目。
“挺好。”王崇古伸了个懒腰,觉得自己有用不完的精力,他死了,陛下应该不会去倒他的墓碑泄愤,做的事不是没有意义!
王崇古斗不过张居正,更斗不过有陛下支持的张居正,现在,他王崇古也有来自陛下的支持了。
第三个矛盾则上层建筑和下层基石之间的文化矛盾,新政主要惠及到了肉食者,松江学派自由派的变革,代表着肉食者们在新政获利,张居正在分配卷,对这个问题讨论的已经非常清楚了,同样承受变法的阵痛,但肉食者获利更多的情况下,穷民苦力就成为了牺牲品。
君当大道之行,堂而皇之,这么阴损的手段,多少有点不为人君了。
旧贵们更不愿意掀起‘民乱’来抵抗,比如进一步加高地租,促使佃户脱离田亩成为流民,增加社会的不稳定性,这是物理距离造成的。
一个皇帝保护一个臣子,甚至不用动用行政力量,就可以保护的极好,这更加坚定了王谦对威权的崇拜,王谦始终是个威权的信徒,他不信大明律,只信皇帝的承诺,哪怕是皇帝不去履行承诺。
冯保思索了下说道:“王次辅现在如此谨慎,显然陛下表现的非常明显,为了全家活命,王次辅甚至连银子都舍得拿出来,崇古驰道、都江堰水利、三级学堂的赏银库。”
WWW▪ttKan▪c o
陛下的确崇尚大道之行,这些年这么说也这么做,很多事都做在明面上,但这一次,王谦觉得陛下之前不是不会,而是懒得用,实在是熟练的王谦都觉得过于丝滑。
三经厂出品,就是陛下给王谦立的字据,出了事皇帝兜着。
王崇古本身是个保守派,他不想撕破脸,那样大家都不体面,被骂几句,陛下不准他的致仕奏疏,屁事没有。
自己这么冲锋陷阵,真的值得吗?
皇帝恩准了王崇古的请假,王崇古睡到日上三竿,醒来的时候,才看到了这份妖书。
第二个矛盾则是新政惠及的还是肉食者,肉食者和生产者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十分明显的缓解,甚至部分自耕农、佃户承担了清丈带来的税收压力,这也是稽税院被恨的咬牙切齿的原因,新政的推行是随着行政能力的恢复,一步步推进的,强人身依附的关系并没有明显改变。
王崇古嘴角抽动了下,咬牙切齿,带着一些不敢置信的目光,看着王谦问道:“儿啊,你是不是嫌你爹命太长了?你就真的这么着急继承家产吗?”
常用的落水这种过时的手段,就显得非常稚嫩了。
万历维新正在深入改变大明的江山社稷,方方面面,政治、军事、经济和生活方式,都随着大量白银流入和新政的推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在这个剧变的过程中,大明正在逐渐变得强大,但维新的过程中也包含了尖锐的矛盾。
对于陛下的勤勉,海瑞从来没话说,反倒是担心陛下过于勤政,有克终之难的危机。
一份妖书在京堂的街头巷尾快速传播开来,上面有二十名都察院御史、六科给事中们养的外室,一篇篇指名道姓,图文并茂的《御史与外室不得不说的小故事》,二十页的小册子,直接点燃了整个京师,坊间议论纷纷。
万历十年三月二十日,王崇古终于忙完了西山煤局、永定官厂三逢三必回到了京师,在打算倒王的言官,群情激奋准备讨伐王次辅的时候,京官们惊讶的发现,自己后院失火了。
冯保思索了片刻说道:“臣以为,确实是有点厚此薄彼了,都是给陛下办事,陛下从未回护过王次辅。”
首先就是皇权的高度集中和各个阶级对权力索取的矛盾。
“好好的海刚峰,日后被骂作是酷吏了,都是朕的错,朕没用好这把神剑。”
大明真的太大了,包容性很强,容得下这两个主张。
这个矛盾也是长期的,是社会公平的矛盾。
潞王大婚后的荒唐事慢慢落下了帷幕,潞王就藩的风力舆论也戛然而止,因为有知情人士透露:大明皇帝打算海外封藩,知情人士进一步透露,以潞王殿下贪婪的秉性和荒唐的作风,封藩海外,恐怕海商们叫苦无门。
朱翊钧将手中一本弹劾王崇古的奏疏放下说道:“这个光禄寺署丞萧德辉说的很有道理,他在奏疏里说到了当初王崇古僭越之事、张四维刺王杀驾和大火焚宫,提醒朕要提防王次辅的不臣之心,他说的很对,朕对王次辅的提防,表现的那么不明显吗?”
海瑞顺着这六百万亩田,抓到了这一批二百六十四员贪官污吏,一体革罢。
大明皇帝远在天边,旧贵的粮仓就在眼前,流民的数量过多,揭竿而起的时候,旧贵先死就成了必然。
朱翊钧万历元年把海瑞诏回朝中,其实是拿海瑞挡言官的喋喋不休,当海瑞开始反腐之后,朱翊钧意识到这把神剑,给大明这个死气沉沉的官场,狠狠的注入了一股完全不同的风气,这股风气就叫骨鲠正气。
“也是,帝师是他张居正,陛下的德行理应由太傅去劝谏,跟咱们没关系。”王崇古放松了下来,他又不是帝师,当初范应期和王家屏去教皇帝,被皇帝问的说不出话来,这都是明文记载的,王崇古没教过,春秋论断,也不是他王崇古的错。
妖书很快从京师传到的南衙,而后传遍了大江南北,信息流通的速度在加快,除了京堂的黑料,南京都察院御史们,也是饱受困扰,因为南京刊行本的黑料,是南京科道言官的,一模一样的二十位,也算是因地制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