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作者:七年之期 | 分类:历史 | 字数:64.7万

第109章 华沙?

书名: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作者:七年之期 字数:2327 更新时间:2024-11-16 10:37:33

虽说乌瓦罗夫公爵的计划堪称疯狂,但他的判断其实相当准确,多瑙河两公国对于奥地利帝国来说实在太过重要。

历史上奥地利背刺俄国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相信了英法许诺的多瑙河两公国,只不过奥地利的多瑙河两公国体验卡直到克里米亚战争结束。

所谓的既成事实,在列强眼中屁都不是。

按照乌瓦罗夫公爵的预想,那就是用巴尔干为饵吊着奥地利,然后鲸吞奥斯曼帝国。

等到解决了奥斯曼帝国,迁都君士坦丁堡之后完全可以再收回多瑙河两公国,反正奥地利人又没其他盟友。

即便奥地利帝国有其他盟友,在奥斯曼帝国这个西亚病夫消失之后他们也没有理由再为奥地利和俄国拼命。

尼古拉一世很欣赏乌瓦罗夫公爵的气魄,只不过多瑙河两公国对于俄国来说同样非常重要。

首先是其战略位置,两公国扼守在喀尔巴阡山脉的两个山口战略意义非凡。

堵住山口,那么奥地利想要进攻就只能选择绕路或者是直接翻越喀尔巴阡山脉。

无论是哪一种选择对奥地利帝国来说都非常不利,可一旦将奥地利人放出喀尔巴阡山脉,那么他们能选择的进攻路线就多了。

其次,两公国在整个贫瘠的巴尔干地区来说算得上是膏腴之地了。

尼古拉一世不知道的是未来这两个地区会成为欧洲最重要的石油产区,并且会接连在当地发现超大型金、银矿脉。

除此之外煤炭、铁、铝、锰、铀、铅、盐,工业时代所需的一切都应有尽有。

其中最不值钱的,反而是此时尼古拉一世眼中最看重的黑土地。

还有一点是尼古拉一世最无法接受的,沙皇除了是俄国的统治者,更是东正教的大牧首。

解放斯拉夫各种兄弟、保护东正教徒免受迫害的旗号,一直是俄国进攻巴尔干的口号。

如果真的将摩尔达维亚让给奥地利帝国,那不是在打自己的脸吗?

不过乌瓦罗夫公爵的计划也不是要立刻实行,他只是基于自己对局势的判断作出了一个他认为可行的计划。

此时的关键是依然是和会问题,乌瓦罗夫公爵提出可以让步。

“陛下,和会只要不在英国和奥斯曼召开,那么无论在哪里召开对我们来说都一样,毕竟其余诸国不可能站在英国和奥斯曼一边。”

首相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切尔尼雪夫对于乌瓦罗夫公爵的话显然不能认同。

这位62岁文官之首实际上军人出身,他参加过拿破仑战争,更参加过维也纳会议。

切尔尼雪夫首相对于奥地利人能在维也纳会议上掌控雷电,之后利用自己主办方的身份在战后攫取了大量利益感到十分不满。

“公爵大人,您还年轻。奥地利人非常卑鄙,他们不擅长战斗,但是十分擅长耍嘴皮子。

梅特涅正是凭借一张嘴在北美攫取了三个法国那么大的土地。很难说奥地利的皇帝会不会将他的老师再召回来,我们不能冒这种风险。”

柳拜公爵和尼古拉一世都认同首相的这种观点,毕竟奥地利帝国给人的刻板印象就是如此。

而且之前奥地利帝国也确实用几次会议,重新恢复了自己的影响力,并且攫取了大量土地。

“首相大人,您要搞清楚,奥地利人才是我们的盟友,而不是英国人。我们需要的是快速结束战争,而不是继续拖延下去。

退一万步讲,战利品在我们手中,只要我们不认同,那么任何协议都无法达成。

反之,您还有什么好纠结的?”

“我们在战争中出力最多,难道和会不该在圣彼得堡召开吗?我们在反法战争结束之后已经错了一次!难道我们还要继续错下去吗?”

切尔尼雪夫首相说不过乌瓦罗夫公爵,便又把话题转了回来,并且试图用道德和过去来绑架后者。

乌瓦罗夫公爵不禁心里冷笑,他觉得俄国的衰落和尼古拉一世周围这些无能的大臣分不开关系,明明一群武官却没有干文官该做的事情。

“那好,首相大人。您能在一个月内将消息通知到各国,让各国代表到达圣彼得堡吗?”

首相切尔尼雪夫刚想答应,但是一想到冰冻的海洋和糟糕的路况,他犹豫了,不过还是故作镇定地点了点头。

“不试试怎么知道?我觉得可以。”

乌瓦罗夫公爵并没有揭穿其谎言,而是继续问道。

“那您能在剩下的时间里把他们送回去完成协定吗?”

这显然不可能,此时海路已经冰封,而俄国的状况此时已经是一片冰天雪地,别说快速通行,如果没有本地人带路死在路上都不是什么怪事。

首相切尔尼雪夫没有说话,但其他人也已经明白在此时的圣彼得堡举办和会确实不现实。

除非等到来年,又或者换到未结冰且靠近海边的城市。

乌瓦罗夫公爵自然知道这群人怎么想的,他继续说道。

“也许可以选个折中的办法,但除了圣彼得堡和莫斯科,又有哪座城市有资格举办和会呢?”

“华沙!”

首相切尔尼雪夫能爬到高位自然不是完全的庸人,对于国内城市的情况还是十分了解的。

华沙作为过去波兰的首都,是此时俄国的第三大城市,相比圣彼得堡和莫斯科更靠近欧洲交通便利,历史底蕴也足够。

只不过无处不在的叛乱分子却是一个大麻烦,毕竟波兰人已经叛乱好几次了。

如果真的在和会期间搞出什么大新闻,那么俄国的面子可就丢大了。要是再死了几个重要人物...

首相切尔尼雪夫不敢想下去,他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华沙?首相大人,大瘟疫虽然已经结束,但却没人能证明华沙是安全的。

如果出了状况,不知道您能否担得起这个责任?”

面对乌瓦罗夫公爵的质问,切尔尼雪夫直接反问道。

“你怎么知道一定会出状况?”

两人并没有提到波兰人的叛乱问题,而是用大瘟疫代替。首先尼古拉一世极其厌恶叛乱这个词,其次瘟疫也确实是华沙需要面对的问题之一。

两人不知道的是华沙此时只有11万人(历史同期为13.7万),已经完全退出了国际大都市的行列。

历史上波兰最辉煌的时期,华沙人口接近28万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哪怕是在1830华沙起义之前,这座城市也有近20万人。

但现在伦敦、巴黎、维也纳都已经迈入了百万人口大关,此时只有11万人的华沙实在显得有些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