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萌娃带我去穿越

作者:胖大马 | 分类: | 字数:79.7万

第172章 玄云翼梅园结义,小门墩初说三国。

书名:萌娃带我去穿越 作者:胖大马 字数:2167 更新时间:2025-02-13 02:00:01

这是门墩儿今天第二次以这首【临江仙】作为定场诗。

之前听过一次这首词的茶客,无不动容。

只因虽是同一首词,二者前后意境却绝不相同。

第一次,众人听出了词中的慷慨悲壮。

第二次,众人在感受到苍凉悲壮的同时,又听出了豁达淡然。

既有历史兴衰之感,又有人生浮沉之慨。

这绝不是一个十几岁的娃娃所能拥有的人生感悟。

门墩儿在第二次吟诵之时,表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和豁达的胸怀。

“是张英杰张先生,真正的净街王。”

“净街王”李德广再次听到门墩儿的这首【临江仙】,想起了许久之前,在南征镇评书门的一位传奇人物。

那就是“神拳无敌”张英杰张先生。

只不过那个时候,他在评书门的诨号正是“净街王”。

彼时,上自官府乡绅,下自贩夫走卒,没有人不知道他老人家的。

只要是张先生说书,整条大街上空空荡荡,空无一人。

都去听张先生说书了。

这也是张先生“净街王”称号的由来。

张先生长枪袍带讲《列国演义》,短打公案说《小五义》,

他是唯一一个长枪、短打,无不擅长的说书先生,一直是评书门的传奇。

自张先生离开后,许多年,南征镇再没有出过一个“净街王”。

李德广当初有幸看过张先生的表演,曾向张先生多有请教。

多年以后,这才技艺大成,获得这个“净街王”的称号。

张先生在表演的时候,有时候就会用到这首【临江仙】作为定场诗。

之前门墩儿第一次讲,他还没品味出其中味道。

第二次听,仿佛看到了张先生的风采。

门墩儿也正是受到李德广的启发,想起师父的音容笑貌,宛在眼前。

又想起他对自己的言传身教,这才跨越了年龄经历,真正品味出这首【临江仙】的内涵,得到师父的真髓。

“叮,领悟说书技能,技能升至宗师,”

“叮,悟性,见微知着,醍醐灌顶,技能发动,领悟技能神龙八音。”

“神龙八音:音律类技能,具体功效,自行发掘。”

门墩儿听到提示后,在识海中,一句“挖槽”,脱口而出。

“说书怎么会和音律搭上边的?我特么天生的五音不全,不然这个技能也不会一直无法入门。”

门墩儿自己都被这毫无逻辑的提示给惊呆了。

评书与音律不能说毫无关联吧,只能说是八竿子也打不着的关系。

“这特么的什么跟什么,也太魔幻了吧!”

门墩儿百思不得其解,刀哥却是嘿嘿一笑,“基操,勿六。否极泰来,你以为闹呢?”

门墩儿懒得搭理他,醒木落下,本是清脆明亮的声音忽然变得低沉沙哑了起来。

“第一回:鞭督邮玄德走冀州。”

“话说大夏高祖刘季,斩蛇起义,建基立业,一统了天下。”

“传位到了东夏后期桓帝刘超继位。刘超很年轻,当时是外戚专权。”

“外戚是干什么的啊?就是皇上的亲戚啊。皇亲国戚嘛。也就是皇后皇太后的娘家人。”

“这些人相当厉害,谁也惹不起。”

“后来皇帝长大了,他就想依靠身边的那些宦官……”

门墩儿嘶哑的嗓音,让整个评书充满了历史感。

使得茶馆众人,立刻沉浸在那三国故事情境之中。

小石头、范长青二人,见高高胖胖的门墩儿站在方桌之后,说起故事来,口若悬河,眉飞色舞。

他浑身上下,散发出一种莫名的光彩,引人注目。

二人异口同声地说道:“我也要这样……”

说完二人互相看了一眼,小石头【哼】地一声,扭过头去。

范长青却是笑脸相迎,待小石头扭过头去后,重新把目光集中在门墩儿的身上,一脸崇拜。

“这几个太监,无恶不作,肆无忌惮,横行无忌。”

“当时,让他们给闹得是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这可真是,官逼民反,各地农民纷纷起义。”

“那起义军都用白巾包头,用四句话作为起义的纲领,”

“列位若问,哪四句话啊?”

“苍天已死,白巾当立。大夏赴死,天下大吉。”

“徐州,青州,幽州,冀州,荆州,扬州,兖州,豫州,大夏九州,有八个州,起义了。”

“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白巾起义。”

门墩儿用白话般的语言,将故事讲的深入浅出,高潮迭起。

众茶客听得大呼过瘾。

直至最后,门墩儿祭出了“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大法。

众茶客依然还沉浸在门墩儿的故事之中。

“那玄德去了冀州,到底有没有被朝廷赦免鞭笞督邮之罪?”

“嘿,我就喜欢他们哥仨于梅园结义,遍地花开的故事。”

“报国杀敌,大丈夫当如是也!”

“到底是云长武艺厉害,还是翼德手段高明?”

“我觉得玄德也是很能打的!”

众人议论纷纷,直至门墩儿坐回方桌才若有所觉。

雷鸣般的掌声,如潮水般响起。

“好!”

“今日可来着了,这位小满先生厉害。”

“满先生就满先生,为何要加个‘小’字?”

“有道是学无先后,达者为师。满先生当得起先生二字。”

待得门墩儿坐下,李德广先冲他竖起了大拇指,又低声问道,“不知老弟可识得张英杰张先生?”

门墩儿一拱手,“不敢欺瞒老哥,那是先师。”

李德广得知张英杰已经仙逝,一脸扼腕,摇头叹息,直道天妒英才。

门墩儿见李德广深情不似作伪,细问之下,才知道师父早年在南征镇说书的时候,曾指点过李德广。

这也解开了门墩儿为何在李德广身上,见到有师父影子的疑惑。

就在几人交谈之时,伙计领来一位茶客,是督军府上的管家,此次专程来找李德广李先生。

原来后日郑督军的五姨太回乡省亲,准备在南征镇太白居大宴宾客,特来邀请李先生登台献艺。

门墩儿听闻此言,眉头一皱,看向刘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