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小寒资料集

作者:心随梦寒 | 分类:科幻 | 字数:387.5万

中医文化

书名:小寒资料集 作者:心随梦寒 字数:3360 更新时间:2024-10-11 07:25:39

从2003年的型性肺炎,到现在流行的高致病性禽流感,我们都在等待下一个考验我们的疫情是什么?该如何面对?然而,在对SaRS和禽流感的防治和治疗中间,人们发现有一样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那就是中医。中医学有着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文化和哲学基础。它和国画、诗词,以至于《易经》、风水一样都属于中国文化体系。同时它又是一门和自然科学紧密结合的医学科学。

2003年4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考察广东省中医院后说,SaRS患者接受中医治疗后缩短了发烧时间和住院时间。专家们还建议,如果能把中医参与治疗提升到常规治疗层面对世界其它地方防治SaRS将会很有帮助。这大大鼓舞了中医界,也为这上千年的传统医学注入了一股实证的新鲜血液。

回顾中医的历史,可以上述到先秦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从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阶段。在这长达800年的历史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传统文化基础。其中夏商时期的甲骨文,殷商的青铜器都是人类文明的历史标志。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如阴阳、五行、周易、八卦等等,哲学体系影响下发展出了中医中药学。可以说中医拥有的这种深厚的文化积淀正是他与西方医学最重要的不同点。当人们开始懂得把从生活中学来的自救知识积累成一套医疗理论的时候,西方原始医学和中国原始医学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一样的。有西方“医学之父”之称的希波格拉底指出,自然界由“四元素”组成即火、气、水、土产生万物的运动变化。在中国,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中间概述了天体运行的“阴阳”规律,和地上万物生成的“五行”规律表现为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相生相克。这四元素和五行,显示出了这时期东西方医学的概念距离还不是很远。

“中医”二字最早见于《汉书#83;艺文志#83;经方》,其云“以热益热,以寒增寒,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在这里中字念去声医”这个名词真正出现得到鸦片战争前后。东印度公司的西医为区别中西医给中国医学起名中医。这个时候的中医的名称是为和西医做一个对比。到了93年,国民党政府制定了《中医条例》正式法定了中医两个字。过去人们又叫中国医学为“汉医”“传统医”“国医”这些都是区别于西医而先后出现的。两千多年前,《汉书》里的那个中医概念,倒是体现了中国医学中的一个最高境界。

中医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就是致中和。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致中和。寒就要让热,热就要寒,结就要散,逸就要劳,劳就要逸。微者逆之,小的你就可以逆它。甚者从之,你不能逆它,你逆它你就崩溃了就没有了。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适事为故,恰到好处就好了。以平为期,以和为重,这就是它的一种最高境界。《中庸》一书中至关重要的哲学命题是“致中和”这一思想。《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说的是中和是世界万物存在的理想状态。通过各种方法达到这一理想状态就是致中和。天地就各得其所,万物便生长发育。可以说中医学所阐明的“阴阳和合”“阴平阳秘”生理机制正是儒家致中和思想的最佳体现。在这个终级目标下,中医是用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这三大来自中国古典哲学的理论,来具体解释生命的秘密。

气在中国古代是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一种朴素认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唯物观哲学家就认为气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这种朴素的认识被引进医学领域在中医学中逐渐形成了气的概念气是构**体的基本物质,气聚合在一起便形成了有机体,气散则形体灭亡。庄子说“通天下一气耳”,全天下就是一个气。有了这个气就运动,就生生不息,就变化不止。没有这口气就完了。中国著名的近代著名的这个中医基础教授,内经教授。他说人就这一口气,这口气没有了这个人还在这什么都没有了,人这口气不走,这口气就在它就是活着。就你讲那个的。我们研究的就是有气的这个,有气的。精气学说是什么呢?就是说我们中国认为世界怎么来的?中国的哲学家认为气一元论。这个地球这个世界是气来的呀,在上就是为气,在下则为形,就是地。这就是气。然后呢你象在《春秋繁露》里董仲书说的“元气者,始也”。万物之始也。有了这口元气什么都开始运动了。没有这口元气,就没有,就好像上帝的推动力就像牛顿找上帝第一个推动这个地球一样。这就是大家都在找一个解释这个世界,而中医恰恰它可理解是这个世界。阴,阳。何谓阴阳?我们的祖先认为宇宙间一切能量、运动方式、空间方位、时间序列、事物的性质、以及聚万物之灵的气等等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阴阳是一切事物辩证对立的两方面。《黄帝内经#83;素问》中提出“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中医讲求阴阳平衡以致中,致和。在《易传》里,就是我们讲的《十翼》,《易传》里说了“一阴一阳,之为道”。阴阳,万物之始也,有了阴和阳,才有了万物之始。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就是有了阴阳还有了气才有了万物。这就是我们讲阴阳的观念,也是太极中医学

西医和中医呢它也有这种类似、相类似的地方。中医讲阴阳平衡。西医讲什么?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在现在医院里是个很难治的病。这个人如果岁数大一点电解质紊乱了,抗菌素就不好用了。肺炎肯定就死了,要了命了。酸中毒,碱中毒,一到酸碱中毒,我们很多医生就头疼,不好调整。你用点碳酸氢纳去也不好用,你给他用点酸,也不好用。那么西医它是怎么来认识酸碱平衡的呢?它认为这个人的人体,它的这个钾离子和氯离子,各有5毫克单位,它要寻求这个平衡,就叫酸碱平衡,就是H值平衡。然后呢,它经常在变换,变化时候它就有一个缓冲对。它有三个缓冲对,它有最弱的是氨基酸缓冲对、磷酸缓冲对、碳酸缓冲对,这三个缓冲对是什么呢?就是来纠正这个淤值。你比如酸高一点,它可以调整调整;碱高一点,它也可以调整调整,它是个调节器。当你太厉害了,这三个调节器就无效了。无效了就出现电解质紊乱。它也在追求阴阳平衡,它认为如果调整不好,出现电解质紊乱的人就叫做酸中毒或者碱中毒的。用中医话,就是阴阳不平衡,它是怎么不平衡?钾钠离子不平衡。高钾的病人就很危险,低钾的病人也很危险,高钾的病人可以猝死,低钾的病人也可以猝死,所以在这一点上,你就说西医就是在讲阴阳?不是,它也不是在讲阴阳,它是讲一个内环境的稳定。这个内环境的稳定,和你讲的这个中医的这个“中”字,这个思想是完全一致的。如果真正认识到中医,是在讲究一个人体内环境稳定的医学体系,西医就可以接受。我们从这个角度切入中西医结合,去和西医对话,就好多了,就好多了。

——————

中医本身的特点(望、闻、问、切),治疗效果是由出诊医生开出的药方决定的,而组成药方的中药(种类、份量)则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决定。由于每个医生的治病理念不同,开出的药方也不同。有探索精神的医生会开出新药方,墨守成规的医生只能按课本开出传统药方。不论先辈有多少经典著作,要想将其消化变成自己的经验,并不容易。一名好中医既要会号脉作出诊断,还要能根据病人情况开出一个最适合的药方。中药的汤药是不固定的。可以说每一个中医都要从头学起,号脉、开方的能力决定治疗水平。

西医的特点,看病主要用仪器化验。仪器的性能决定一切,当仪器测不出时就无法作出诊断。西药主要是成品,多数是专病专药。无论医生的水平高低,即便一个普通人也能毫不犹豫的根据仪器的检测结果,从课本上找出对应的病开出对应的药。

西医的治疗过程中检查仪器、西药是主导地位,人是次要地位。客观条件决定一切。

中医的治疗过程中人是主导地位,药材、熬药方法是次要地位。人的行为本决定一切。

病菌(病毒)作为最简单的生命(片段),是自然进化的产物,与其它等级的生命在生命进化的道路上‘互相促进、互相制约’实现共生的平衡。西医为了治病效果大量使用(人工提纯的)青霉素。打破生命进化的平衡,让许多细菌都进化出了耐药性。结果就是当人类的技术进步赶不上病菌的进化速度时人类就要付出惨重的代价。而中医始终遵守生命进化的规则,不干涉生命进化的平衡,治疗用的药材都是自然生长的,并没有打破生命进化的平衡。中医的贡献对个体的意义不大,它能让人类与其它等级的生命达成生命进化的平衡,确保人类种群的健康延续。

五行肺金肝木肾水心火脾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