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女学堂
作者:金佶 | 分类:穿越 | 字数:307.5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八三七章 开工
“你们是否忘记,大汉的治安不是很好?”钱汝君疑惑的问道。
“这,的确是,但是治安不好,大部分不是城墙外吗?总不能只保障城里的治安。城里有有钱人家,城外也有啊!”
“但是如果没有城墙,你叫做官的人,如何安心睡觉。还有百姓凶悍,他们不见得能够管城外的百姓的死活。”
“可是,城外的百姓,聚族而居。自我维护治安,否则山贼盗匪这么多。他们活下去。”钱汝君试着讲道理。
“其实,城外的状况,地方官根本搞不清楚。而地方百姓,甚至都可能是匪。他们认为,这也是合理的兼职。”
钱汝君发觉讲道理,一心只想要讲赢的人似乎没有办法跟他说话。
即使是学堂的学生,也会犯了这个毛病,总是想要讲给别人。
对于自己的国家民族,咱们又爱又恨。他们的出发点在这个时候就已经不是理智的分析,而是盲目的爱护。说出来的话,都不知道哪一句是他的真心话,来一句是因为为了辩驳而生出来的话。
钱汝君决定终止跟学堂岛学生谈这些题外话,他们不是在设计如何用短的时间,用比较少的人,来做疏导水流的工作,并且开辟万亩良田吗?
知道钱汝君想把话题导引回去,慢慢也就顺着钱汝君的话,把话题导引回去,并且跟钱汝君说:
“我们已经设计好一个短短只有十公里的水圳,这个大概是作为练手最好的地方。
这个水圳通过的地方,由于时常出现爆冲的地方。
原本是一片河沼地方,所以附近都没有人流动,但是整理出来之后,会特别肥沃。所以这块地,是最好的示范田。
整理的难度比较低。
多的水,我们也准备好溢流口。
在我们多方推理,应该不会出问题。
我们要开辟出来的田地,究竟算是属于谁的?我们是必须跟地方官府先说好,而且我们如果需要用到人力,是我们自行雇用地方的人力,还是用官府,是还是鼓动地方,来实际参与,分他们利润,都必须在开工之前做好。
我们如果不准备在地方上立足,那么最好是用官方的身份,或者跟当地民众取得合作,来开辟田地。
我们要用官方的身份,最方便,跟做官的谈条件,谈好处就好了。
用人民的身份来做,即使我们想要跟地方做生意,跟他们一起合作,他们不见得能够看得到,但是未来能够得到的利益是最大的。
因为水圳不可能不变,河流随时在替自己找出路。
能够让人民主动管理会最好。
看到好处之后,他们会比官府有管理水圳的动力。但是最好管理的群体单一,不要分成两三分,如果是十几分,分散了反倒是没有关系。”
说话的这个人似乎已经知道钱汝君大概偏向于哪一个方法。
所以跟钱汝君提出的方法,也偏向那个方法。
钱汝君估计不想把这块田地开辟的利益,完全收归自己所有,而是想要让地方百姓拥有管理水准的利益,因为一旦随着开发出来,如果缺乏管理,很快的又会恢复成天然的样子,设计出来的水圳,必须要有人真心实意的去维护,去管理,这样这个水圳才能够长久使用
。
管理的人最好的人就是使用水圳的人,他们会认真按照学堂岛学生说的方法,认真维护。
要找地方官员以钱汝君的身份来说,钱汝君大汉公主的身份太高。
但是如果让学堂导学生出门,又会受到地方官员的欺负。
因为他们对于朝廷官员来说,根本没有一个正式的身份,无品无级,顶多算是钱汝君的家奴。
如果以钱汝君的家奴身份出现,钱汝君又觉得对学堂岛学生太过掉价,他们每一个人的能耐,都比这些朝廷官员好。
所以钱汝君的办法是,她的确是亲自出马了,不过谈话的事情却交给学堂岛学生去做。
地方官员的确是不好应付,只有刚开始出仕的官员会想着替老百姓做事。
但是如果这个人一般是草根出身,常常会受非常多的挫折,那么替老百姓做事的心思就越来越淡了。
何况很多人,他当官是为了自己,为了家族,一开始就心中没有老百姓,也没有国家。
他们要的是自我的发挥。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增加老百姓的福利的理由是没有办法说服他们的,那么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
对于钱汝君来说,她主动兴修水利,对地方官员来说,好处简直是不要说太大了,首先让地方几乎一个地方的水患都能够消除,就可以减少她非常多的花费七,兴修水利的花费节省了,可以减少他们跟地方士绅拜托要钱。
要知道即使是他们跟地方士绅伸手要钱,也需要花费很多的力量。
有时候连面子都被放在地方踩,承诺很多是耻辱的条款,会让很多官方的利益,一无所存。
幸好,他只要能换一个地方当官,就不用承认那些割地赔款的条款了。
第八三七章 开工
然而钱汝君的要求完全不用动到地方官的权力,只要他同意钱汝君在那个地方开辟土地,并且给予田地地产证明,然后,他就能够收获税收。
开辟的田地的地产属于钱汝君,或者是钱汝君的合作对象。
钱汝君说,这块土地开辟了,不是为了她自己,而是一方百姓。
也就是说他会活动地方百姓去开辟那块田地而开辟的那块田地,也就是说每一个田地都会纳税给朝廷,也就是地方官员说他什么都不用做,只要找人来收税就好。
税收就会增加了,可是让地方朝廷官员感到不满的是,如果钱汝君这件事情交给合作方交给地方衙门来操作,那么地方官员就能掌控这块田地。
掌控了这块田地之后,他就多了很多田地,可以分发给老百姓,同样的他也会有税收,分发土地耕作,本来就是官员的义务。
这么做以后,把田地分给地方士绅,他的官声就能升高很多倍,而且让老百姓去开辟田地,对他来说服劳役本来就是平常的事情。
平常,他得找事情给这些人做。
至于服劳逸要给饭吃,对朝廷官员来说,那只有重大事件才要给饭吃,大部分都是人民百姓自己掏钱的。
又没有让你到远地去工作,没必要给吃的。朝廷也缺粮食。
何况,只有那片沼泽地附近的人民百姓去开辟新修水利,他们一般来说都不会拒绝,而且会非常的开心,因为新修水利实际获得利益的就是他们。
就算没有新田地,他们的田地也能够减少天然灾害,而且以后还有稳定的水源可以灌溉,同时也得到好处了。
这么做,地方官员,看不出有什么人会感到不满。
但是钱汝君坚持不按地方官的做法,而是要按照她自己的做法。
地方官员很奇怪,他看不出,这样的做法,对钱汝君有什么好处。似乎,钱汝君就是来做白工的。
幸好,地方官员对于这种做白工,而是给自己实在好处的人,还是比较敬佩的。
所以最后就忍痛同意了。反正他知道,那些地方士绅总会有办法拿到土地。
到时候,他们做坏事的时候,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好。
地方官员在这种情况之下也不能够反对,毕竟钱汝君的做法对他来说也没有造成损失,只是换个方法对他来说有比较大的利益。
当然他也不能够不争取,花了半天的时间,浪费了很多的口水,最后他发现钱汝君这一边不好说通,最主要是钱汝君旁边的学堂岛学生个个伶牙俐齿,让他完全没有办法说过对方。
不管地方官怎么说,都没有办法摆脱让人民得到福利就是是朝廷的福利,这样的话,是公众认知的正确。
但是对地方官员来说,这就完全不是正确的事情。
毕竟朝廷不能够光明正大的说人民只是负责生产钱粮的。
真正的大事需要朝廷来做,地方官来做,毕竟他们这些地方官员能当上大汉数量很少的官,都有一定的学识,可不是普通的人,就能够做地方官。
费了这么多的口水,终于把事情搞定,接下来的事情,钱汝君就交给学堂岛学生,毕竟想要组织地方的百姓,也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
平常百姓他们的生活没有陷入绝境的情况之下,其实并不怎么支持改变。
可惜,他们是第一例。
他们还看不到好处。
钱汝君知道学堂岛学生,尤其是这一批人,深入地方已经很久了。
对于跟百姓如何沟通自然训练出一套方法。就算有个别的人,不擅长人际沟通,但是一群人,总是没有问题。
相信有他们的沟通,就算他们一开始我不相信,但是由于他们下到地方,传达马达的功绩,逐渐在大汉传播开来,马达和水车能够带来的改变,或许他们还没有实际做出来。但是他们做的事情,已经被评价为好事。
由于下到地方把马达的事情教下去,并且把水车的做法也教下去,对于地方来说,恩同再造。
一般来说,学堂岛学生对百姓来说,他们是老师,并不会让其他人觉得学堂岛学生是官员,因为他们的利益是站在他们身边的。
钱汝君并没有把所有的设计者留下来,而是把一部分人留下来组织民众,并且指挥民众设计这条短短的水准。
至于其他的学堂岛学生,在空间里,被他带到另外一个地方,跟另外一群学生集合。
集合这个这批学生,人数变得比较多,他们要做的事情,当然比较大,钱汝君并没有在附近,而是到另外一个深受水患所苦的地方。展开设计的工作。
在这里,水流就复杂多了。
可惜,吴楚之地,最后心存造反的念头,要不然,钱汝君会最先选择云梦大泽,还有鄱阳湖,这两个地方如果开辟出来,匪患将能大量减少,并且开辟出,把大汉人口投入都耕作不完的土地。
这批人里面有些人设计过之前的那条水圳,只是还没有实际把水圳造出,不知道实际上的状况怎么样。
钱汝君看过,大致上没有问题,但是钱汝君也没有实际建造过水圳,所以也不知道最后水圳能不能用。
如果不能用,这些同意投入水圳改造的人,估计会怨恨钱汝君。
还有学堂岛学生也会倒霉。
汉人是很实际的民族,他们没有办法忍受失败。
但是这些人,终究能够提供第二批人帮助。
钱汝君准备让这些人,留下来做第二个工程的指挥,但是现在,他们必须训练更多的人来来做水利的研究。
毕竟研究过跟没有研究过做事的时候还是有非常大的效率差别。
这一次他们用的时间就比较短,不到十天的时间,他们设计了很久的一条河,辟了一条可以灌溉十倍于前面那一条河的水圳。
同时可以解决沿河接近一千平方公里的水患。
当然这个开辟只是在图面上的,实际的工程量就大多了。
因为这个要经过的地方官衙门比较多,很多的县都通过了。
这个地方还不属于同一个郡,经过了好几个郡。
于是钱汝君着这群学生一起跟着几个郡的官员商量。
最麻烦的是这个地方还牵涉到其他侯国。
侯国属于关键位置,偏偏侯国所得到的利益最少。
就算以钱汝君的身份出面也没有用,对方也是刘汉皇族,只是血缘关系比较远。
不要以为侯国的人姓刘,所以对于大汉的支持度会比较高,很多人更看重的其实是自己的利益,因为大汉的利益似乎
跟他们没有太大的关系了,他们就是在自己小小的王国里面吃喝拉撒睡。
他们甚至都不能出去游荡。
当然,这个时代,旅游的风气还没有兴起,大部分的人,要出去都受限于地方官,没有理由真不好出去。
除非读书人,读书人在大汉属于稀有种族,比较好确认。他们可以游走天下,但是他们行走到远方,也必须依附在商队身上,不然太过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