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门风华
作者:千年书一桐 | 分类:言情 | 字数:16.5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519章 弄岔了
这天,周婉依旧是哭着离开明园的。
周婉走后,颜彦的心情也很不好,自己一个人去后花园拔了一会草,可不知为什么,只蹲了一会便觉得烦闷不已,心浮气躁的。
于是,她又去临水轩弹了会琴,弹了五六遍《送别》之后,颜彦才觉得心里略略平静了些。
陆家是定在三月十六日这天晚上抬周婉进门的,可巧这天也是陆呦解试放榜的日子,陆呦中了秀才,接下来便是两年后的省试了,省试在秋天举行,省试过了才有资格参加次年的殿试。
颜彦这才想起来,大周的科举和上一世她所知的明清时期的科考略有不同,也和前朝不同,最主要的是,秀才的考试比较简化,只考一次,不像明清时需要县试、府试和院试连考三级,省试的流程倒是和乡试差不多,接下来的殿试也和春闱差不多,同样也是三年一次。
因着去年是大比之年,也就是说,陆呦需要再等两年,这两年他可以进书院或太学继续求学。
陆老太太得知这个消息自是十分欢喜,要知道陆呦才正经进了两年书院,虽说之前跟着陆鸣断断续续地念了几年书,可谁都清楚,那会的他不过就是陪读的,谁也没有把心思放他身上。因而,陆呦有今天的成就,老太太第一个想感谢的人就是颜彦。
为此,老太太打发人来给颜彦送信,说是要喊他们一家三口回去聚聚,可巧周婉也进门了,怎么着也要给大家见见礼。
其实,原本依老太太的意思是想摆一天酒,请族中人和陆家的亲友们聚聚,只是这个提议被朱氏否了。
朱氏的意思是现在族里的青壮年男子都跟着陆端去了前线,就连陆鸣也都受伤回来了,这个时候陆呦不去前线帮自己父亲助阵还在家里摆酒庆祝自己考学成功,族人们知道了会怎么想?
此是其一,其二,陆呦只是考中了秀才,才刚走出了第一步,后面的省试和殿试才是关键,现在摆酒庆贺岂不太早了些?若是两年后落榜了,陆家的脸往哪里摆?
老太太被儿媳的一番话说动了,不过她也清楚,儿媳说的这两点都是借口,真正的缘由是怕刺激到陆鸣。
陆鸣受伤躺了几个月,即便现在恢复下地行走,可依旧不能上战场,这种情形下,哪里会愿意看到一个曾经被他踩在脚底下的人风风光光地摆酒庆贺他的成功,岂不是刻意在嘲弄他的失败?
再加上这两年多颜彦的风头太盛,本就压得颜彧抬不起头来,若是陆呦也跳出来抢陆鸣的风头,那陆鸣能咽下这口气?
于是,老太太歇了这个念头,不过她觉得一家人倒是有必要在一起聚聚,可巧周婉进门后也需正式拜见下家人。
不管怎么说,周婉是陆鸣的表妹,又是可以上族谱的贵妾,最重要的是,又曾经和颜彦交好,因而,老太太才会想着借她来缓和一下这两个孙子的关系。
说来也是巧,颜彦和陆呦换好衣服正要出门时,李穑一个人跑了来,见到颜彦,也看出颜彦是要出门,眼神一暗,“看来,那件事是真的了?”
颜彦从李穑的眼睛里读懂了这句没头没脑的话,只是她没有读懂的是李穑的心意。
李穑不是早就放弃了周婉,不对,确切地说,李穑不是没有对周婉动心么?为什么颜彦从他的眼睛里看出了挣扎和失望?
为此,颜彦看了一眼陆呦,陆呦摇摇头,颜彦倒是和他探讨李穑有没有对周婉动心过,可他一向不会揣测人心,这么多年只会凭借别人对他的好坏来感知对方的心意,因而他对李穑的认知是热心,善良、仗义,就是有点贪吃贪玩。
而周婉,陆呦也认为这个女孩子比较仗义,貌似也有点才华,而这个认知显然是来自周婉曾经帮颜彦怼过颜彧。
至于别的,他就真的说不出来了。
不过这点眼力还是有的,见李穑吞吞吐吐的,他看了青雨一眼,青雨把屋子里的丫鬟婆子撵出去了,同时也把陆衿交给青釉抱出去了,随后给三位主子上了一杯茶,她也出去把门带上了,并亲自守在门口。
“你从哪里听到的消息?”颜彦这才问李穑。
陆鸣不过是纳妾,也不用通知亲友什么的,怎么会传进李穑耳朵里?
“陈察。”说完,李穑补充了一句,“他也是听徐钰说的。彦儿姐姐,周姑娘真愿意去做妾室?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我不知情的?”
颜彦听了这话叹口气,为了掐掉李穑心里的那点火苗,只得说道:“据我所知,周妹妹一向很仰慕陆鸣的才华,还有就是,这次周婉父亲的起复据说是陆家操持的,且陆夫人,也就说我婆母。。。”
谁知颜彦话没说完,李穑瞪大了眼睛站起来,“什么呀,周姑娘父亲是我托太子哥哥求情的。”
“你说什么?”这下轮到颜彦和陆呦瞪眼睛了。
原来,李穑年前从颜彦处见到周婉后,知道她过得不如意,可巧他也听说父皇要起复一批有一技之长的官员,便求了太子去说情。
而李稷也翻阅过周父的档案,知道这个人的确有一点本事,虽说他为人虽有点贪财,可和一般的贪墨不太一样,因为他是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取私利,买了几个码头商铺,后又插了一脚水运、盐运生意,为此得罪了地方乡绅,这才遭受弹劾,而他自己本人并没有收受贿赂,也没有做过什么压榨百姓的事情。为此,李稷向父皇推荐了他。
而李琮也正好收到了徐良兴的举荐,原本就有点动心了,只是一直纠结于徐良兴和陆端走得近,担心徐良兴会借这个机会向陆端买好,有点犹疑不决。
这个时候太子再一开口,李琮也就顺势答应了下来,正好把这份人情送太子了。
还有一个缘故是李琮一时的确找不到比周父更合适的人,可为了申诫一下周父,他下旨将周父连降三级,只封为通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