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直播,判生死,我是天道你记住
作者:精分少女 | 分类: | 字数:38.5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17章 小老祖在上,请受子孙后辈一拜
阮绵绵嗓音平静。
她不急不缓的一句话给在场人听的一愣。
村长微眯着眸子,细细打量着少女。
“请问,你是……”
盛淑慧闻言,赶忙开口。
“村长村长,这是我……是我找来帮我们家招娣看病的大师,绵绵大师。”
“刚刚就是绵绵大师算到了招娣和刚子的位置。”
“也是绵绵大师及时出手救下了招娣,没让惨剧发生。”
村长听着盛淑慧的话,眼神却看向刚刚一同前往的其他村民。
在从其他村民眼里得到肯定的答案后,村长捋着胡子点了点头。
旋即重新看向阮绵绵,“绵绵大师是吧,你好。”
“我想问问,你说小招娣身体里的灵魂不是她自己的,那这灵魂……又是谁的啊?”
只听阮绵绵慢条斯理回答道。
“倒也不是外人,还曾经跟他们一家朝夕相处过一段时间。”
不是外人?
朝夕相处?
阮绵绵的一番话给盛淑慧等人听的是一头雾水。
那刚子妈还在一个劲儿的歪着个嘴,嘟嘟囔囔,一脸的鄙夷。
阮绵绵暂时没有搭理刚子妈,再度开口道。
“这样吧,口说无凭,稍后,我将对方请出来让大家看看不就得了。”
话落顿了顿,阮绵绵把视线从招娣身上挪到老村长的身上。
嘴角划过一抹意味不明的笑。
忽而话锋一转,“但是在此之前,我打算介绍一个老熟人给大家见一见。”
“墨墨,来,出来跟大家见个面吧。”
见到阮绵绵朝着自己招了招手,站在唐队身边的魏珅墨听话的走了出来。
两人迈步往祠堂前厅正中走了走,来到老村长的面前。
倏尔,阮绵绵朝着魏珅墨努了努嘴,示意他说话。
只见魏珅墨缓缓目视老村长,礼貌开口。
“老人家你好,我是魏珅墨。”
老村长看着眼前皮肤过于白净一些的少年,一时间有些晃神。
“你说,你叫什……什么?”
“魏珅墨。”少年一字一顿又说了一遍。
阮绵绵则是在旁边不动声色把魏珅墨的帽子给摘了下来。
一瞬间,细长及腰间的辫子出现在众人的眼前。
而且那辫子的发梢,还戴着一个碧玉的玉环。
众人见状,不禁议论纷纷。
这发型,可不是当今社会的……
而是……
直到这时,老村长有些浑浊的眼睛顿时噌的一下亮了。
就像是血脉的觉醒,让他不敢置信脱口而出。
“小……小老祖?”
魏珅墨被这句话喊得心里没来由的,也跟着漏跳了一拍。
面上却不显的淡淡道,“老人家叫我什么?”
此刻村长不顾在场一众村民异样的视线,声音有些激动。
“劳……劳烦问一下,您的父亲尊姓大名啊?”
魏珅墨如实道,“我父亲叫魏魁漾。”
闻听此言,阮绵绵的表情倒依旧云淡风轻。
可唐队却憋笑到脚趾疯狂抠地。
唐队:“……”终于知道什么样的人会给自家儿子取名魏珅墨了。。。
反观老村长,此刻一听见这个名字,顿时眼眶湿润了。
“那……那您的爷爷,是不是……是不是叫魏杖。”
魏珅墨略感吃惊的眨眨眼,旋即肯定的点了点头。
顷刻间,老村长蹭的一下从座位上跳起来。
然后扶着魏珅墨的小臂,把人恭恭敬敬送到他刚刚坐的位置上。
倏尔,只见老人家自己后退了几步。
然后扑通一下就跪在了蒲团上,恭敬的朝着魏珅墨磕了一个头。
“小老祖在上,请受子孙后辈一拜。”
唐队:“!!!”
在场村民:“???”
一位颇为年长的村民见状,赶忙凑过去扶着老村长起身,小声在人耳边询问道。
“村长,您这是怎么了,这位少年究竟是谁啊?”
老村长拄着拐杖站起身,朝着村民语气有些激动的说道。
“你们还没有看出来吗,这位就是曾经建立咱们魏家村的老祖宗的亲哥哥啊!”
“老朽绝对不会认错!绝对不会!”
“咱们这祠堂匾额后面的族谱里,还有一张当年祖上一家四口的照片呢。”
虽然这说出口,听上去都十分不合理。
但是老村长的心里,就是有个声音在不断跟他说。
这就是他们魏家的祖宗,没错!!!
说话间,老村长就打算张罗人搭梯子上去拿族谱。
——
“……不用那么麻烦,我来吧。”
只见阮绵绵身轻如燕的轻轻一跃,飞到那匾额前面就伸手取出了后面的匣子。
这一幕,全程给在场人看的目瞪口呆。
刚刚他们没有眼花吧。
这个少女不但飞上去了,甚至好像还稳稳的悬停在半空好几秒钟吧。
此刻村民们嘴巴一个个张成了个“O”字型。
就连刚子妈,都看傻眼的怔在了原地。
随着木匣子被打开,小心翼翼取出里面的族谱细细展开。
只见上面娟秀的字体顿时映入眼帘。
老村长一边叫人小心展示族谱,一边把匣子里面的一张照片拿了出来。
然后捧着递到了魏珅墨的面前。
“小老祖,您瞧……”
当照片出现的那一刻,它就像是一把钥匙。
打开了魏珅墨脑海里尘封久远的记忆大门。
毕竟他飘荡在四合院已经很久很久了。
久到……除了四合院里面的记忆外,其他的记忆早就全都模糊了。
而在看到这张照片时。
魏珅墨也终于明白,为什么老村长会如此坚信自己就是他口中的“小老祖”了。
因为在那张照片上。
里面那位少年,除了跟此刻的魏珅墨身上穿的衣服不同外。
无论是眉宇间的气势,还是眼角下的一颗小痣,都别无二致。
尤其是拍到了微微侧身的少年,他身后那根长长的辫子。
以及辫子上,象征王府身份的玉环……
此刻思绪回笼,曾经过往的帧帧片段齐刷刷涌入魏珅墨的脑海。
——
遥记得当年赶上家乡大旱。
爹妈带着刚出生不久的他,辗转逃荒来到了京城。
后来,魏珅墨长大了。
他们一家三口,也在京城遇到了几个曾经同乡的同姓远方亲戚。
几家人就这样抱团取暖,生活堪堪才算逐渐好了起来。
后来,因为他爹魏魁漾驯马有术。
幸得某个武将王爷欣赏。
先是被招入府,当了个驯马师傅。
后来还有幸,跟着武将王爷一起随军出征。
而当时魏魁漾入王爷府的时候,小世子正好缺一个陪读书童。
武将王爷看魏珅墨长得聪慧、机灵。
就同意魏魁漾带着五、六岁的魏珅墨,一起入王府当职。
自此,魏魁漾都会把月钱和王爷给的赏赐,全都拿回给已经生完第二胎的自家媳妇。
当年王爷十分器重他们,故而还曾特意赏赐了一个店面给魏魁漾的媳妇。
他们以此开了一家小酒庄,帮手全都是魏姓的同村亲戚。
生活原本越来越富足,越来越幸福。
魏魁漾和媳妇还畅想着。
以后能看到两个儿子长大成仁、出人头地,有一番作为后娶妻生子。
从此魏家开枝散叶、子孙兴旺。
可是后来……世道变了,八国敌寇来了。
他们的家……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