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陆游:愿我如星君如月

作者:吴俣阳 | 分类:都市 | 字数:21.3万

第一章 水乡绍兴

书名:陆游:愿我如星君如月 作者:吴俣阳 字数:2673 更新时间:2024-11-25 22:21:58

红酥手,黄 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钗头凤》

第一章 水乡绍兴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贺知章《回乡偶书》

有那么一座城,叫作绍兴。在我的记忆里,她总是与轻快的乌篷船、咸香的茴香豆、破旧的老毡帽,还有锣鼓喧天却又毫不张扬的社戏休戚相关。想来,这便该是她最令人心动神醉的地方。

初闻绍兴,源于学生时代的语文课本,也源于对谢安的崇拜以及对鲁迅先生的景仰。这样的情怀置于儿时的脑海中,尽管肤浅,但却让我对绍兴多了几分真实的向往。总梦想着有那么一天,会踩着谢灵运的木屐,出现在这座令人魂牵梦萦的水乡,去看一看王羲之泼墨挥毫的兰亭,去品一品孔乙己尝过的茴香豆。

于是,便在一个初秋时节,携着芬芳的瑰梦,沿着秋水长天的景致,蓦地闯入了这座别致的小城。甫入绍兴,放眼望去,便看到纵横交错的河道将其广袤无垠的天地毫无章法地切分开,仿佛叶脉似的,露出一条条丝带状的靛蓝,将透着幽静的水面托出又遮掩,把江南特有的舒缓婉约气息一览无余地展现于莽莽乾坤之间,顿时便在心头生出丝帛柔滑之感,叫人欲罢不能。那咚咚作响的石街、布满青苔的砖瓦、形态各异的飞檐、错落有致的拱桥、静静流淌的河水,更是处处浸漫着历史的沧桑与无定,夹杂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刹那间,一种远离尘世喧嚣与纷杂、怡然回归自然的朴素情怀直荡心间。

走在绍兴城里,踩着光滑的青石板,徜徉于粉墙黛瓦的建筑群落间,来不及细想,一阵浸润肌肤的水韵气息便迎面扑来,在不期而遇的说不出名来的花香味里慢慢散溢开来。这气息回荡在每一个角落、每一道阶沿,持久且舒缓,仿佛从远古的时空飘来,就这么飘了千年万年,直到与我相遇在这里的街口,又仿佛一直都在这等着我似的。凝眸,成排的树木掩映之下,大大小小的河汊,或横街过,或穿墙入,或依街行,或沿山走,让街巷与水流总那么贴切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以“城在水中立,水在城中行”的和谐柔美之感,难怪很多文人雅士来到这里都不想走了呢。

驻足,看间或从某家民居的房前屋后延伸出的几级台阶,顺势而下的就摆在了河道面前;看闲适安逸的主妇们蹲在石阶上,一边哼着吴侬软语的小调,一边惬意地清洗衣物;看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江南烟雨的乌篷船带着浸润的水渍停泊在码头,一颗来之前还浮躁的心,迅即被涤荡得清清灵灵、纤尘不染。水,不仅梳理着这里怡然自得的小桥、石阶,还有千万户人家的生活。而绍兴就这样温婉地沉浸着,被水娇柔地拥戴起来,放眼一望,都会触及她的世界。

雇上一叶乌篷,欸乃桨声处,我们泛波在碧波潋滟的古鉴湖上,看戴着毡帽的艄公揖桨摇橹,听水声潺潺,观远山如黛。沿古纤道一路西行,绕过由乌篷船搭成的浮桥及静静屹立在湖面的社戏舞台,如游鱼般自由穿梭于湖光山色之中,烟柳拂面处迎着暖暖的清风,顿觉心旷神怡。

我们就这样自由自在地沉醉着,还没等大家还过神来,不一会儿,刚刚还碧蓝如洗的天空居然飘散起柔柔的雨丝,脚下丰沛的水流与头顶丝绒般的细雨互唱互和,立刻将人拥入名副其实的水韵世界。一切都静默着,同行的几个人似乎有了某种默契,都凝神屏息,痴痴地任雨抚慰,任浸在潮湿里的空气在我们的向往中肆意地流动出恬静与悠然的神韵。

虽是初秋时节,可处处还是花的海洋、树的世界。它们盎然着,极力抛开尘土的侵扰,努力舒展着,接受着雨丝的滋养,尽显妖娆与妩媚。花和树用周身储蓄的墨绿,葱郁、清亮着人的双眸,小巷、河流、石桥、台门、寺塔、石刻、府第、殿宇,无不透着深刻的古韵在雨里轻述,这座城市与生俱来的婉约灵秀,缓缓传递出泼墨山水的玲珑韵致。顷刻间,绍兴的大街小巷、水运码头,石拱桥下、绿荫丛中、青砖白瓦间,便有了彻底的宁静,有了永远的安详,有了行云流水般的舒畅。

水,是具灵性的什物。也不知道是谁突然没来由地说了这么一句,却让我凝滞了的心绪忽地又变得活跃起来。是啊,是水流淌出这里大小不一的河道与湖泊,让这里繁荣;也是水引来数不尽的乌篷船和道不尽的水乡情结,让魏晋名士列坐于曲水两侧,把酒置觞,便有了吟诗作赋寄清流的盛会,也便有了《兰亭集序》,使这里声名远播、千古不衰;更是水激发鲁迅先生写出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光辉篇章,让我们喜欢上了乌篷船下朴实无华的市井生活,生出对踏进咸亨酒店和走近乡间社戏的无限向往。

回味着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黄昏时分,我们弃舟登岸,步入先生故居,寻觅他曾经走过的点滴足迹。寂寂的长廊尽头摇曳着昏黄的灯火,思绪渐渐陷入迷离状态。沿着先生曾经的脚印来到百草园,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一切宛如旧貌,只是那挖何首乌的快乐少年却早已驾鹤西去。从曲径通幽的小巷过街走过一座石桥,转到被先生称为有着全城中最严厉师长的书塾——三味书屋,那刻着字迹的书桌、行礼的横匾和下面画着梅花鹿伏在古树下的画犹在。“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朗朗的读书声似乎尚在耳际回荡。

从鲁迅故居出来,雾霭的月夜之下,我们流连在青石铺就的街巷上,看青石板幽径,弯弯曲曲,犹如江南少女迷离又婉约的心思,看烛影摇曳的灯火尽头,处处都散发着水乡绍兴所特有的人文景观,心,依旧舒缓且空明。触目所及,乌篷船上头戴旧毡帽的艄公还在,古朴的石拱桥下静谧流淌的河水还在,咸亨酒店门口当街的曲尺形大柜台还在。然而,一切的一切,却又都无可避免地湮灭在尘世的喧嚣与繁杂之中,不复当年的闲适与安逸。但这又能如何?每个时代都有着它不同于以往的气息,管它喧嚣还是静谧,我只知道,此时此刻,我眼中的绍兴城是美丽的,我的心也是安然的,而这些便已足够。

灯火阑珊处,望着那条不知流向何方的小河,我忽然没来由地开始期盼时光能够倒转,让我在某个街口的拐角处与那些曾经来过又走了的人不期而遇。擦肩而过也好,撞个满怀也好,不需要问好,不需要交流,只需要借他们一抹震惊或是欢快的微笑,去温暖我丢失在过去的冰冷眼神便够了。那么,我想遇见的是王羲之、王献之,还是谢安、谢灵运?我不知道,或许他们都是我想要邂逅的人。可轻轻一个抬眼,那烟柳飘絮的尽头恍惚不定的却分明是孔乙己边说着“茴”字有几种写法,边踱着蹒跚的步履在叹息声中渐行渐远的背影。蓦然回首,耳畔却又传来陆放翁“千金无须买画图,听我长歌歌鉴湖”的诗句,那平平仄仄宛若西施当年浣纱溪里溅起的一串无奈冷泪,却不知泊到沈园雨湖里,水花圈起的究竟会是陆游的一纸忧伤词语,还是唐琬的一漪相思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