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渔场
作者:努力大闸蟹 | 分类:都市 | 字数:384.5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697章 商谈
李轩在椅子上坐下,然后微微点头道:“周教授您好。”
周教授先是拿起多媒体讲台上的保温杯,喝了一口水,还仰头漱了漱口,然后才看向屏幕中的李轩道:“你叫什么名字?”
“老师,我叫李轩,海洋大学,生物学院,海洋系毕业的学生。”李轩笑着道。
周教授点了点头,“不用叫我老师,你不是我的学生,又已经从学校毕业了,以后我们就以校友来相称呼吧。”
“那怎么行,我就算是毕业了,那也是海大的学生,而您是教授,而且,我刚才听您的课,也算是受益良多,就算没有师生之名,也有了师生之实,叫您一声老师那是应该的。”李轩笑着道。
周教授微微点了点头,“既然你愿意这么叫,那我也不交情了,你刚才说你是渔民,据我所知,从咱们海大出去的,干渔民的可不多,你是家里本来就干这个的?”
李轩沉吟了片刻,然后才点点头道:“这么说也没错,我家世代都是渔民。”
鱼龙湾的土地贫瘠,山上树木又丛生,居民们很难通过土地养活自己,世代都是通过捕鱼为生,所以李轩这么说,也没错。
李父,还有李轩的爷爷,太公,再往上,也确实都是捕过鱼的。
“子承父业,好。”周教授眼睛亮了亮,能让你这么一位海洋大学的高材生,回去重新干起捕鱼,你出海的船只,应该不小吧?
李轩一愣,脑袋里瞬间就想到了很多。
主要是这一幕,有点似曾相识。
当时李轩的老师,李从文教授,也层跟另一个干远洋捕捞的学长,问过差不多的话。
然后李从文,就把包括李轩在内的几个学生,安排到了他的船上去实习。
“周教授,您是想安排学生,到船上去实训,还没找好地方吗?”李轩试探着问道。
周教授嘴巴裂开,“果然是海大出去的学生,知道海大的优良传统,没错,这届海大的大气科学院学生数量有点多,跟我们海大合作的船只安排不过来,你那能不能给安排一部分人,上船实训的船员,你当自己人使唤,该干什么活,他们一点也不会落下,同时在海上在,他们能帮你看气候。”
李轩回头看了看唐雨婷,然后又看向周教授,有些担忧道:“他们这届报大气科学的很多吗?”
报名的人数多,是好事。
证明社会正在重视这个,正在大力发展。
但大力发展的第一批人,绝大部分是受害者,他们将面临着工作难,粥多僧少的局面。
就比如这次出去实训,就找不到实训的地方一样。
周教授摇头道:“不是他们这届,她好像才大一吧,大一新身,连课本上的东西都没有学会,要出去实什么习,要想学以致用,先等学好课本上的东西再说,是海大这届大三这届。”
李轩点了点头,问道:“目前还有多大缺口?要实训多久?对实训有些什么要求?”
“那缺口就老大了,有一两千多个人呢,也不可能让你全部去安排了,你这能安排几个人就安排几个人吧,实训时间的话,最短一个月,最长四个半月时间,从现在到下学期开学报道之前,基本上都是实训这个,要求的话,至少得要能跑到公海上吧,近海也没什么好实习的,你跑越远越好,但要能保证,最迟四个半月,在你船上实训的学生,能够回到岸上,
下学期开学后,还有别的任务,所以开学前必须赶回来。”周教授说道。
“另外,为了安全考虑,我们要是合作,那至少是十一个人一组,一个老师加一个学生,你要是能合作,那至少就是要带十一个人,不能合作,也不用勉强,当然,一般的船队用不到这么多气候学专业的船员,安排上船实训的船员,你要什么专业的,可以跟我们提,我们来看着安排。”
李轩摸了摸下巴,周教授的意思,非常明确,就是要李轩在出海的时候,带几个临时工出去。
李轩自己也是海洋大学出来的,经历过这个阶段,对这种操作,倒也熟悉。
这些上船的学生,不是什么太子党,也是要干活的,而且这些家伙,一般比正常的船员干活都要积极,毕竟不是那种老油条,是那种很积极的青年。
但这些人也不是啥免费的劳动力,是要工资照发的,而且谈好是多少就是多少,一分钱也不能少,不能拖欠。
人家要是干不好事,可以随时终止合作,让那个不干活的人下船离开,海洋大学一句话也不会说。
但人家只要在船上呆着,敢欠他们一毛钱工资,当天就能收到海洋大学发来的律师函。
现在很多人,哪怕吃点亏,也不愿意打官司。
因为现在打官司,非常麻烦,而且非常耗时耗钱,经常是赢了官司输了钱。
但海洋大学不怕麻烦,也不怕花钱,他们可以就为了那一小时工作时间,几块钱,甚至几毛钱的工作,让一群专业的人,花上几个月时间,几万块钱打一场官司。
周教授见李轩半响没说话,也不着急,也不催促,再次端起水杯,一小口,一小口的喝了起来。
李轩沉思了一会儿后,才抬起头道:“具体怎么合作法?”
“哦?”周教授惊讶的看着李轩,“具体合作方式,你不先去问问你们船上出海时候要不要带气候学专业的人,然后再回我消息吗?”
李轩微微一笑,“这点放心,我的船,我还是能做这个主的。”
周教授愣了一下,随即就眼睛一亮,“你是船长?”
李轩笑着点了点头。
周大水连忙问道:“你先说说,你那是什么型号的渔船?”
李轩笑着道:“我一共有四艘渔船,其中三艘,都是六十一米长,九米宽的千吨级带加工线远洋渔船,船只有一定的破冰能力,具备环球能力,还有一艘,是我常用,也是发家的渔船,但太小,就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