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神级学霸
作者:一桶布丁 | 分类:都市 | 字数:201.9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74章 年后的工作安排
二月的第一天,也就是大年初四这天,乔泽正式开始上班了。
当然不止是乔泽,爱德华·威特跟彼得·舒尔茨也选择在同一天来数研所开始上班。
这也正和两人心意。
说起来这次来西林给彼得·舒尔茨的印象又有不同。
初一、初二连续两天,爱德华·威腾都带着彼得·舒尔茨出门去逛了圈,然后便发现之前整齐的街道换了摸样。
他们去的绝大多数地方都有大片的地方被各种围挡围起,虽然内部并没有施工,但依然整座城市像极了一个硕大的工地,很是扫兴。
彼得·舒尔茨还专门打听过了,说是西林在搞什么智慧城市改造。
这让这位德国数学教授感觉颇为痛心。之前看上去很不错的城市,又要重新建设,多少是有些浪费了。
说起来德国之前也做过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改造计划,但那个速度是真的慢到彼得·舒尔茨都觉得无法忍受。比如六年前,他便在网上看到了自己国家要推进5g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上面还专门提到了勃兰登堡州小镇林德瑙。
因为这座小镇尚未普及移动通信网络,所以自然就成为了首批5g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小镇。
然而他去年在机缘巧合下,去了一趟这座小镇游玩才发现,这座小镇竟然大部分地方还是根本没有移动信号。居民甚至的主要联络工具竟然还是有线电话跟有线网络。
虽然彼得·舒尔茨也明白其实也不能完全怪德国电信。据说三年前,德国电信就承诺将在小镇架设一个可以达到5g标准的基站,但因近百人签字反对,项目就直接搁置了。
但这种工程建设的拖沓,还是让彼得·舒尔茨觉得不太舒服。
毕竟习惯了使用智能手机的人,到了这种地方是真的不太习惯。
所以西林这种执行力,只让彼得·舒尔茨觉得叹为观止。
据爱德华·威腾的说法,这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去年十一月才正式宣布,这才不过过去两个来月,整座城市便被搞成了一个大工地,开始遍地开花的进行改造,这在他的故乡简直是不敢想象的。
当然,让彼得·舒尔茨不敢想象的还有很多。
他已经知道了春节对于华夏人的重要性,但就是在这种节日,城市还是大工地的情况下,城市里竟然还有大大小小许多超市跟店面在开门营业,甚至还营业到晚上。
要知道这在他的故乡也是不敢想象的。毕竟德国绝大部分超市跟商店,周日跟各类法定节假日,都是会关门歇业的。甚至部分商店在周六跟法定节假日前期也会提前歇业……
如果错过了人家的上班时间,真的是有钱都买不到东西。
至于晚上就恐怖了,前天晚上爱德华·威腾带着去了一趟西林不夜城,那里正在举办新春灯会,这也再次颠覆了彼得·舒尔茨的认知,他是真的第一次见识到了华夏的夜生活有多热闹。
但据说西林的夜生活还不是最热闹的。
华夏还有好几座城市凌晨三点还是人山人海。
真的,彼得·舒尔茨觉得他都想象不出那种场景,那些人都不上班的吗?
毕竟在故乡,一般过了八点正经人大都呆在家里不会外出了。即便出门,也会去特定的聚会,而不会随意在室外活动。中肯的说,前些年晚上德国的治安还是不错的,但自从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政策施行之后,安全指数已经开始直线下滑。
当然这次深入了解西林,还是有些让彼得·舒尔茨看不惯的地方。但综合比较起来,彼得·舒尔茨还是觉得华夏这种模式更为科学。毕竟居民在让渡一些权利之后,明显出行更为自由了。
听说智慧城市建设成功之后,整座西林的执行力跟安全程度还能更上一个台阶,成为华夏最安全最便捷的城市,没有之一。
好吧,那会是什么样子,彼得·舒尔茨是真无法想象。但让他确定了,是真可以考虑把家里人都接来在这里长久定居。尤其是听爱德华·威腾说,西林智慧城市建设成功之后,整座城市都将上马多语言支持系统。
不通汉语的外国人也能跟这座城市无碍交流之后,彼得·舒尔茨是真动了这个念头。
现在就等着过些年,西林的智慧城市正式建成之后的体验了。如果体验好的话,他是真的打算把家人也接到西林来长居一段时间,顺便见见世面。
当然,这些都只是放假时的想法,来到办公室正式进入工作状态,这些乱七八糟的小心思便全部被放下了。
在西林数研所这栋大楼里,只有数学才是最重要的。
……
放假期间虽然大楼里冷清了许多,但显然也不止他们三个人来上班。
事实上,许多没有回家的助理研究员就只休息了初一天,初二就已经来所里开始了日常的研究生活。
毕竟在西林数研所这边的压力还是有蛮大的。尤其是助理研究员可还不算正式编制,必须得过了半年考验期之后才能转成正式编。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做了事情,是有贡献度。但即便如此也比非升即走的压力要小上不少。
虽然数研所没有任何打卡装置,但只要来了都会被豆豆自动记录下来。
据说在一个周期内做出了被认可的成果,放假工作的时间,还能折换成三倍科研贡献度奖励。这就很香了。
毕竟科研贡献度不但能直接兑换成奖金,还是各种所内各类评奖的硬性指标。甚至乔泽自然科学奖也会参考他们的贡献度。
愿意放弃原本的岗位来西林数研所搏一把的年轻学者,肯定还是在学术方向有追求的。现在有了努力的机会,肯定要把握住。
这大概华夏跟西方国家诸多不同最根本的原因之一了。
华夏绝大部分人的想法都是如此,如果奋斗真能改变生活环境,改变阶级,大家都愿意去努力一把。除非在单位里完全看不到希望,否则不会甘愿躺平。
主打一个别人能行,凭啥我不能行?崇尚一个人生就应该先苦后甜!
现在豆豆的管理模式是真让他们看到了希望,休假这种事情自然可以未来再说。当然也不排除那些是针对数学充满了兴趣,一心想要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的痴人。
所以彼得·舒尔茨本以为他们会很孤单,但没想到这栋大楼虽然不如他来的那天热闹,却也绝对不冷清。
来到楼内就能看到旁边只能到七楼的几个电梯前已经有很多人在排队等着了。
这不由让他发出灵魂质问:“春节真的是华夏人最重视的团圆节日吗?”
旁边的爱德华·威腾看了一眼对面的不远处排队的那些年轻学者,点了点头道:“据我所知的确如此。但华夏人的想法其实跟我们不太一样。虽然他们同样重视家庭,但他们更希望在有所成就的时候再回去跟家人团聚。嗯,华夏有个成语叫,叫,叫……”
“衣锦还乡?”
两位大佬正随口聊着天,一个清脆的童音强势插入。
两人回头看了眼,一个豆豆不知道什么时候从电梯后面的储物室里出来了,正在两人身后,头顶的屏幕上还有刚才那个词的英语翻译:“come home rich or famous”。
“所以华夏的年轻人对自己的要求这么高?只有很有钱或者很出名了才愿意回家?”彼得·舒尔茨眨了眨眼,诧异的问了句。
“当然不是所有人,你可以把这个当成华夏年轻人一个美好的愿景。我的许多粉丝都有这样的愿望。哦,对了,你才刚来华夏,可能还不知道我在网络上的能量。不瞒你说,我全网粉丝昨天已经正式突破三亿大关了!”
豆豆两条机械臂呈弧状插在它背斗上,很是骄傲的说道。
爱德华·威腾跟彼得·舒尔茨对视了一眼,这是机器人在他们面前炫耀吗?
这玩意儿还需要情绪价值?
“三亿粉丝?的确很厉害!”彼得·舒尔茨说道。
“是的,非常厉害。毕竟我的粉丝也才几千……”爱德华·威腾点了点头。
“哈哈,我当然很厉害。毕竟我是爸爸创造出来的独一无二的智能生命体。其实我是来帮助舒尔茨教授获得授权的。等会电梯到了,你来按八楼的按钮,等我把你的信息录入大楼的信息库,你以后不需要人陪同也能使用这部电梯了。”
豆豆的话音落下,电梯也正好停在了一楼,豆豆跟着两人一起进了电梯,看着彼得·舒尔茨按下了按钮,头顶的显示器刷了几行指令,授权便算完成了。
电梯直达八楼停下,豆豆率先出了电梯:“爸爸在3号小会议室里等伱们,我带你们过去。”
好吧,彼得·舒尔茨本以为他们来的算早的,还真没想到乔泽竟然比他们更早。
倒是爱德华·威腾毫不意外。
事实上,乔泽每天的生活很规律,很早都会到办公室。
不过一大早就到会议室等人的情况并不多见。
很快,两人跟着豆豆来到了三号会议室前。
虽然是小型会议室,但也有六十多个平方,一张长桌有十二个位置。
两人走进会议室时,乔泽正坐在长桌的最左边的位置上,看着电脑。
听到会议室的门被推开,乔泽抬头看了一眼,然后说了句:“请坐。”
“所以这是一次正式会议吗?”爱德华·威腾坐下时,随口问了句。
“嗯,下阶段的工作安排。”乔泽一脸正色的说道。
来了西林数研所总得做些贡献的。不然他也没必要费尽心思把这些数学大拿都找来。
“额……”彼得·舒尔茨微微感觉有些不习惯,毕竟在波恩大学的时候,他很自由。没什么工作安排,完全靠兴趣想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好在这几天在华夏的所见所闻,让他明白这里跟德国终究是不一样的,一些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
“有问题?”乔泽看向彼得·舒尔茨问了句。
“没有。”彼得·舒尔茨摇了摇头道。
“好。”
乔泽点了点头,然后自顾自的说道:“关于交织性跟互动性的基本原理我们都已经理解了,所以我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将在开发有效的算法跟计算方法来处理交织性跟互动性问题。
尤其是在计算机模拟合数值方法验证理论模型跟假设这一块,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因为我们不能等着其他人去跟上我们的步骤,要给他们提供更容易理解并验证这套理论的方法。”
爱德华·威腾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却又忍住了。
他算是明白了为什么乔泽每次发论文都对物理学家那么友好了。不止是通过数学进行推导,甚至还给出了可以验证的方法。现在看来,这是乔泽一贯的作风,他其实对数学家也很友好。
深怕大家搞不懂他的交织性跟互动性理论,所以还打算尽快设计出相应算法,来让这套方法能够在数学应用这块发挥作用。
其实如果可以的话,爱德华·威腾并不想做这些研究,他更希望深入从哲学跟方法论的角度去重新审视数学的交织性跟互动性,通过理论去探讨这一系列构思对数学知识跟实践的影响。
又或者去研究这类新数学工具诞生后在交叉领域出现的新数学问题跟现象。
不过作为一位物理学家,他又觉得其实这样也挺好。
起码交织性已经证明了可以直接在物理学中找到应用,特别是能够极大的简化针对波动方程和量子力学波函数的处理。
如果他们能够开发出行之有效的算法,也意味着未来理论物理在处理这一类问题时,有了更简单的方法。更能进一步推动人类对于微观世界的认知。
“所以我的想法是,我们在近期各自针对数学交织性跟互动性的理解,设计一套算法跟理论模型。然后分别使用计算机在这各自模型下进行统一性验证。
通过反馈来确保必要的数学概念跟结构都能在这个框架内得到解释,并保证没有潜在的矛盾。相信两位都能理解,这是确保我们通过这一方法解决大统一问题最重要的环节。
最重要的目的是通过不同思想路径下的算法开发,找到最合适的能描述跟解释交织性跟互动性的数学工具跟方法。你们有问题吗?”
两人对视了一眼,然后同时点了点头。
来都来了,自然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甚至彼得·舒尔茨心头还鲜有的生出了一丝胜负心。
也许他能把算法设计的更合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