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汉室
作者:武陵年少时 | 分类:历史 | 字数:578.1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攒翠蛾
“长者久也,秋者万物成孰之初也,故以名焉。”————————【后汉书·皇后纪上】
椒房殿中,一盏小巧的青铜灯正搁在桌案上跳跃着豆大的火苗,铜灯造型恰似凤鸟顾首,修饰背羽的动作,凤灯只有寻常博山炉一般大小,做工精致,每一根羽毛都镌镂着金线,那一点灯火便在凤鸟的‘嘴’里闪闪发光。灵性十足,栩栩如生的凤灯是董皇后最喜爱的珍藏之一,可如今她却面若寒霜的坐在一旁,对这件手头玩物提不起半分兴趣,甚至觉得那凤鸟的表情都有些呆板,愈看愈是不满意。
长御轻手轻脚的走近皇后身边,看了眼侍立在周围,形容僵硬、面色窘迫的宫人,挥了挥手让她们出去。宫人们不由感激的看了长御一眼,一个个松了口气,逃也似的结队走出殿门,跟殿内指不定什么时候爆发的火山相比,宁可到外面吹些夜风。
“她究竟是何意?”未等长御近前说话,最后一名退出的宫人刚把殿门掩上,董皇后便冷言说道:“本宫才是大汉的皇后!”
这话犹如惊雷突响,未及全部掩上门缝外,尚露出半张小脸的宫人冷不防被吓得一抖,扶门的手一脱力,殿门登时吱呀的叫了一声。董皇后与长御两人察觉到动静,默契的把目光往这边一投,宫人愈加忙乱了,最后还是在殿门阖上时发出了‘嘭’的一声。
董皇后将视线收了回来,鼻子里轻哼了一声,没有理会这等闲事,继续道:“她即便是长公主,入宫后也没有不来见我的道理。何况她不见我则罢,索性彼此情谊平常,我尽可谅她事多忙乱,无暇顾及。可她又何故偏去见了伏寿?想着去见伏寿也不见我,难道我还比不上一个贵人么?”
长御知道董皇后只是气愤不过,所以才私下里口出怨言,只好温言相劝道:“殿下何必为此事置气?长公主不来,自然有她急需找寻伏贵人的理由,殿下此时往这处想才是正经。”
“彼等说了什么,何须着意打听?”董皇后止了埋怨,收声恨然道:“无非是劝伏氏邀宠这一套,她也不想想伏氏本分忠厚,何曾主动邀过圣心?即便是长公主,出嫁了还屡次干涉掖庭事务,就算是陛下也断不会容忍!”
长御吃了一惊,道:“长公主与陛下姊弟亲厚,殿下可要三思,莫因此事而把人都得罪了!”
“我是皇后,自然要为陛下治好掖庭,长公主既已是外妇,就没有再干涉宫闱的道理。”董皇后看得很清楚,皇帝很在乎身边的私隐,当初宫禁废弛,大小机密轻易就能传播出去,皇帝的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如今几次整顿,终于将局势扭转了过来,但受过一次教训的皇帝又岂能见到有人再度试图渗透、干涉到自己身边来?
所以姐弟情谊是姐弟情谊,若是个软懦的皇帝倒也罢了,可皇帝偏是如此强势的人,就更不会容下这一粒沙子。
董皇后一番义正言辞,倒真有几分谏诤之臣、磊落耿介的模样,长御心中不由得为之慑服,暗想对方威仪之盛,比任何人都做得起这个皇后。
等到暮色真正降临之后,董皇后平复了情绪,这才使人连番催促,将皇帝从温室殿请了过来。
皇帝多日不见,仍旧神采奕奕,他刚处理完几件政务,下午时又从秘书令荀悦处得知他两年前命其依《左氏传》体裁编订的《汉纪》终于有了成果。全书一共四十余篇,删繁就简,辞句精炼,文字优美。皇帝无论前世今生都是喜欢读书的人,这个时代又无太多娱乐活动,便将多余的时间都付诸于典籍。久而久之,皇帝在桓典、赵岐、蔡邕、荀悦等一干饱学之士的熏陶下,自身也有了不错的文学功底与鉴赏能力。
是故在见到荀悦费尽心力编撰、呈阅的《汉纪》之后,皇帝为其中的文字语句所吸引,大为叹服。与荀悦论谈了许久,直到星出月升,皇帝在与荀悦一同用膳,颁下赏赐之后,这才恋恋不舍的来到椒房殿。
董皇后问明白了缘故,先是笑道:“荀令编修《汉纪》,可是能媲美班公的功绩了。只是当年班公是私修,荀令是奉诏,陛下重视文教,也非前代诸先帝可比。”
“这《汉纪》尚还不够简练,也是我催促的太急了,致使荀令尚未校好,便匆匆进呈。我已吩咐过他,让他再做精简,编成三十篇就正好合适了。”皇帝大步迈到席榻上坐好,侧身见到桌上的青铜凤灯火花微芒,遂自己动手拿了短刃小剪,将过长的灯芯剪去,挑亮了灯光。
看到皇帝兴致勃勃的样子,董皇后知道现在提起刘姜的事还不是时候,只得暂时将其移在脑后,仔细回想了一番,遂主动应和着皇帝的话:“陛下忧心军国等事务之余,仍看重典籍等文事,说起来,这《汉纪》倒是陛下亲政以来第一份。诸如崔公的《皇览》、杨公等人的《东观汉记》、诸位大儒校订的《十三经章句正义》,零零总总,至今还未成型呢。这也怪道陛下如此欣喜了。”
“是啊,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就是这个道理。”皇帝才进来没多会便觉得身上有些热,右手下意识的扯松了衣领,露出里面白色的单衣、少年人精致的锁骨、麦色的肌肤。他不知道自己的这个动作让董皇后又羞又怯,霎时红了脸,犹自说道:“你可知朝廷为何已有《东观汉记》、《汉书》等史,我仍着意要荀令另行编修删减?”
董皇后哪里晓得其他?她蓦地惊醒,这又是她所没有设想的,无法投其所好,便只能略显仓促的说道:“我、我哪里知道?”
这一番回答恰好激起了皇帝的倾诉欲,他说道:“前述诸史多为繁复,而《汉纪》简要,又不失其精粹。不仅适宜披阅通读,更适宜初学者熟悉国史,以后教导皇子,不需先从浩繁诸史中读起,先读《汉纪》,明白大略,再研读诸史。这才方便得益,不失为成学之法。”
说着,皇帝终于发现了董皇后面色有异,话语一顿,道:“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