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汉武帝:这个穿越者太敢说

作者:我要吃山竹 | 分类: | 字数:138.2万

第569章 五陵豪杰墓

书名:汉武帝:这个穿越者太敢说 作者:我要吃山竹 字数:2199 更新时间:2025-02-06 01:54:30

“今天是开学第一课,不要紧张,

你可是教过大儒董仲舒学习拼音的人,教这些小孩子不是绰绰有余么。”

刘据有些紧张,

他是教过董仲舒学习拼音,但是那个过程更像是董仲舒在引导他把自己学习拼音的过程复述出来,

董仲舒才是主导。

如今却要给二十七个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孩子讲课,对刘据来说还是第一次。

临行前,刘彻和卫子夫都曾亲自叮嘱他,让他好好教学,不要堕了太子的名头。

想到这,刘据更紧张了,求助的目光看向陆鸣,他怕自己教的不好,丢老师的脸。

“太子殿下能出现在这里,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一堂课,

其他的都不必在意,自然有其他人来教导。”

谁会真的把太子当成老师来用呢,太子能来,就是对学堂最好的支持。

“想想你去帮李老汉家建造炉灶的事情。”

刘据闻言,深吸一口气后缓缓吐出,整个人都放松下来,拿着自己准备好的教案走进学堂。

殊不知学堂里的孩子比他更紧张,

知道第一堂课是太子来上课后,上林苑新村的人差点没疯了,

这是什么待遇,他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竟然就这么水灵灵的实现了。

怕自家孩子惹得太子殿下不高兴,家长们拎着孩子的耳朵狠狠警告,

让他们一定要听太子殿下的话,好好听太子殿下讲课,说什么就听什么,

谁要是不听话,回家就是一顿暴打。

走进教室后,一群衣着破旧的孩子出现在刘据眼前,

身上的衣服都是补丁连着补丁,有的衣服上还露着破洞。

刘据知道,这应该是他们家中能找到的最好的衣服了,知道太子要来上课,没有人会怠慢自己的。

“大家好,我是太子刘据,今天由我来给你们讲开学的第一课……”

陆鸣在教室外静静听着,背着手一站,就像检查纪律的教导主任。

此刻的椒房殿中,

“也不知道据儿给人讲课讲得怎么样了,他自己还是个小孩子,现在竟然就要去给别的孩子讲课了。”

卫子夫有些担忧,不是怕刘据讲不好有什么不良影响,只是对自己的儿子抱有期待,

因为有期待,所以有些担忧。

“放心吧,据儿虽然年幼,但是比同龄的孩子稳重很多,他还教过董仲舒呢。”

刘彻很有信心,自己的儿子一定错不了。

此时的上林苑新村中,

“也不知道我家的小崽子学的怎么样,可不敢惹太子殿下生气啊。”

“你没告诉孩子么,我可告诉孩子了,不管太子殿下说什么,他都一定要说对。”

“我也告诉孩子了,敢和太子殿下顶嘴的话,回来我就把他屁股打开花。”

……

正在田间劳作的父母们互相讨论着,

自己孩子竟然有机会听太子讲课,简直就是祖坟冒青烟的好事,要不是侯爷怕影响教学秩序,

他们都想跟着听一听。

自己的小崽子要是敢不听话,就等着挨打吧。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你们回去后要好好温习,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以后的先生。”

“谢谢太子殿下。”

学生们的声音并不整齐,却透露出满满的真诚,听起来就让人很愉快。

回去的路上,

“老师,他们以后会有多少人能学有所成,站到以后的朝堂上呢?”

想了许久,刘据还是问出了这句话。

“如果是以站到朝堂上为标准,很可能一个都没有。”

此时的大汉已经有四千多万人,而三公九卿加起来只有十二个,

就算把中央和地方所有的两千石官员都加起来,也不过上千人,这些人才有资格站到未央宫的大殿之中,

要是以这个作为标准,属实是期望过高。

刘据小脸一垮,

“老师,他们可是我教的第一批学生,你就不能骗骗我么?”

他年纪虽小,却也知道朝堂上的官员都是万里挑一出来的,不要说学堂里的二十几人,

就是二十几个村子都未必能出一个,有资格站在朝堂上的官员。

“老师,你办学堂又是为了什么呢?”

陆鸣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

“你只知道陵邑么?”

刘据当然知道,这是大汉从秦朝继承的制度,

陵就是皇陵,邑就是城市,

从汉高祖刘邦开始,根据郎中刘敬的建议,将关东地区的官员豪强及其家眷,大量迁徒到关中,安置在刘邦的长陵周围,并在陵园附近修建长陵县邑,供迁徒者居住。

后来的汉惠帝刘盈修建安陵,汉景帝刘启修建阳陵,汉武帝刘彻修建茂陵,都按照这个制度迁徙天下各处的豪强,安置于陵邑附近设邑建县,

这些地方聚集了大量有权有势有钱的人。

刘据不知道的是,算上历史上汉昭帝刘弗陵修建的平陵,这五个陵邑都位于咸阳原之上,也被合称为五陵,有钱有势人家的子弟也被称作"五陵少年。"

所谓不见五陵豪杰墓,指的就是这些地方。

汉文帝刘恒的霸陵,因为处于白鹿原之上,因此没能和咸阳原上的陵墓合称。

“老师,我知道这些,以前还听说有不想迁徙到皇陵的人去找舅舅说情呢,可是父皇没同意。”

卫青当初曾经为郭解说情,说他家贫,并不是豪强,不需要迁徙到茂陵邑,

但是刘彻一句话就堵死了卫青所有的理由,

“一个能找当朝大将军来说情的人,怎么可能是贫困人家。”

于是,刘彻更加坚定的要把郭解迁入茂陵之中。

“我觉得陵邑制度和学堂在本质上有相通之处,太子以为如何?”

陆鸣卖个关子,

“就当做是今天的功课吧,太子回去好好想想,也可以向他人求助,

这道题没有正确答案,无论是否赞同,你说出足够的理由即可。”

两者本质上是否相通只是陆鸣的个人见解,不能作为通行的答案,探讨的过程更为重要。

刘据想了一会没有答案,脸色有些苦恼,

回到皇宫,见到自己父皇后立刻进行询问,反正老师说可以求助的,

自己的父皇不就是最好的人选么。

“父皇,这两者相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