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穿书女尊:家暴妻主种田养夫

作者:阳阳和丹丹 | 分类: | 字数:41.3万

第172章 得知身世

书名:穿书女尊:家暴妻主种田养夫 作者:阳阳和丹丹 字数:2315 更新时间:2025-02-13 01:50:57

沈志被云桂一的大礼砸懵圈了,还没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你且起来,有什么事好好说。”

云桂一强忍着恐惧,颤颤巍巍地和沈志说道,“清河他…他不见了…”

云桂一无法,只能将楚倾城是四皇子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而且她也不确定是不是楚倾城做的。

“你说什么?!”沈志一下子惊跳起,她明明已经让人暗中盯着了,这么一个大活人怎么还会消失了。

下属是一点消息也没传来,看来是她们当中有人出了奸细。

云桂一也没想到沈志的反应也这么大,一时有些呆愣住。

“这可是大事!”沈志无厘头的说了一句,这让云桂一也有些摸不着头脑。

沈志见云桂一一副什么也不清楚的模样,也是叹息。

“你且等等,我找人过来。”

等了将近一个时辰,云桂一急地在书房内来回踱步,“沈大人出去这么久,怎么还不回来。”

就在云桂一想要出去找人时,沈志这才匆匆赶回来。

身后跟着刘夫子和两名陌生女子。

“沈大人,你可算回来了。”云桂一焦急不已,完全没有注意到其他三人。

“你莫要急,这是大皇女与三皇女。”沈志见云桂一不识人,赶紧引荐。

云桂一没想到沈志一个小小的县令,居然能请来宫里的大人物,看来自己这次是找对了人。

“你的事我已知晓。”楚婉宁不等云桂一开口,自顾自地说道。

“你可知林清河的身份?”

云桂一刚穿过来,便已经有了疑问,这会突然被问起,却不知道如何回答。

莫不是与她看过的小说内容一样,是流落在外的皇孙公子?!

楚婉宁见她一副迷茫的样子,就知道云桂一啥也不清楚,只能将十年前林家惨案叙述一次。

云桂一听完只觉得不可思议,“所以抓走清河的就是四皇子?”

楚婉宁倒没有着急,反而笑出了声,“云桂一,该不该说你好命呢?林清河已被救下,但他还不能回来,他现在在个安全的地方,你们暂时不能相见。”

陆流对她们投诚不是说说而已,她拿出了足够的诚意。

就在林清河被带走后,陆流派人截了下来,第一时间将人送到了楚婉宁面前,这才有了现在这幕。

云桂一一听林清河没事,紧握的双手随即松开,“草民明白,敢问殿下要草民做些什么。”

楚婉宁满意云桂一的识趣,藏了这么久的人才终于能拿出来显山露水,她怎么会不高兴。

楚欣的算盘再次落空,她比谁都高兴。

楚欣啊楚欣,没想到吧?千防万防,家贼难防!

想要林清河此生平安喜乐地活在这个世界上,那云桂一和她们共同的敌人就是楚欣。

楚欣一天不除,众人都寝食难安。

“很简单,我要你帮我。”

楚婉宁让众人都坐下,“南北两面灾害不断,百姓流离失所,朝廷虽已命人赈灾,但国库吃紧,救助流民不过是杯水车薪,大家可有对策?”

刘夫子沉思了一会,“国库吃紧可是户部所说?”

众人纷纷沉默,看来楚欣的手伸的够长,连这种关键时刻都搞这些下三滥的手段。

云桂一此刻的大脑在高速运转着,不停地回想上辈子的地理知识…

北面旱灾,南面洪灾,南水北调…

但眼前出现了新的问题,南水北调最难的就难在如何实现水往高处流,这个工程太大了,总不可能让水车去完成这一重要的输送,她更没有发明现代水泵的能力…

虽然这一问题她没办法解决,但是有些平地的地方,还是能通过人工完成开渠。

楚婉宁见云桂一一直在沉思,开口打断了她继续天马行空的想象,“你可是有好的对策?”

云桂一斟酌开口,“草民确实有一计,但不知可行不可行。”

“但说无妨。”楚婉宁一听云桂一这么说,难掩激动。

就算她现在没有十成把握,那肯定也是值得她们一试的好法子。

“南水北调,通过开渠将南面的水调到北面来,解决两方的困境。”云桂一将自己前世记下来的知识用最简短的话解释了一遍。

楚婉宁越听眉头皱的越紧,也在考虑着这方法的可行性。

“不可。”楚嫣然摇摇头,“这开渠的工程太大了,现在国库吃紧,我们该去哪里调配?”

现在要人手,人手不够;要银钱,银钱不够。

“三皇女所言甚是。”沈志也跟着愁眉苦脸,云桂一所说的开渠南水北调,确实能一试,但这其中要花费的人力物力是不可想象的,她们又该如何抉择?

要是在没有天灾的情况下,召集百姓去做苦力倒也没什么,但现在流民到处都是,连个温饱都无法保证,又有谁会心甘情愿地响应官府号召?

“既然要安置流民,那我们就必须开渠。”云桂一的话斩钉截铁,“流民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是温饱!是活着!”

最近各地官府一直在布施,但她们也只是集中流民在一起混吃等死,坐吃山空,等待南面洪灾褪去再返程家园。

但这个过程得死多少人,不言而喻。

云桂一提出来的办法,就是让流民去干这活,用自身的劳动力来换取粮食,这样流民出了力气有饭吃,南水北调的工程也能完成,减小朝廷压力。

“流民得到安置的同时,我们还能举办募捐,高扬募捐之名,使其善名得以远扬…”

没错,从古至今都不会少的一类人,那就是沽名钓誉之人,她们重名节重名利,从名誉中获利,所以前世才有不少企业家愿意以捐款的方式走进大众的视野,不过是为了能提高品牌效应罢了。

当然,也有很多默默无闻不为名利之人,只因心怀善意,不忍看众生皆苦,能帮就帮。

募捐不一定要银钱,也可以是米粮,衣物…

云桂一将自己的计划一一道出,几人听地入迷,她们从未想过能借助百姓的力量去完成一件事。

因为在她们心里,百姓皆苦,没有自救的能力。

云桂一的话让她们举步维艰的道路,变得柳暗花明,这另辟蹊径的想法果然是云桂一这种人才能想出来的。

为了使工期能快速推进,云桂一提议让人实地考察地势问题,减少做无用功的力气。

还根据每个地段的高低,应当放多少流民在此处安身,并进行了工期预估,减少水粮和银钱的分配不均,也免了各地方官府过度的敛财…

这样一算下来,国库倒没这么紧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