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清穿:读我心后,康熙九龙齐心了

作者:芷汀 | 分类: | 字数:110.2万

第499章 番外之康熙重生历史线4

书名:清穿:读我心后,康熙九龙齐心了 作者:芷汀 字数:4333 更新时间:2025-02-03 04:56:27

长生天啊!

谁能想到呢?

这两江总督居然还是个藏得贼深的太子党,每年孝敬太子很多很多银钱的那种。

而现在证据确凿,噶礼这家伙参与了江南科考弊案。

那么四舍五入……

十阿哥挠头:“完了,这回搞着大的了。汗阿玛前头还隐隐有那么一点复立太子的意思呢,现在这证据一呈上去。除非他爱太子爱到不顾大清江山,否则这把肯定是凉了。”

四阿哥实在没忍住好奇:“这,难道不是你所盼望的?”

毕竟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而老九、老十跟十四都恨不得要跟老八穿一条裤子了。当初公推太子的时候,他们就想方设法积极拉票,想推他们亲爱的八哥一把。

不想用力过猛,直接把他八哥推了个大跟头。

现在汗阿玛别出心裁,让所有皇子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老八又有了机会,他不是应该卯足了劲儿帮忙吗?

十阿哥狠狠白了他一眼:“希望太子倒跟亲手推倒他,让他再起不能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好吗?咳咳,不对呀!此番虽然爷冲锋在前,但四哥才是主导。相关的折子,当然还得辛苦四哥。”

好吧。

被这么毫不避讳推出去挡刀的四阿哥笑容安详:果然,能在皇宫中顺利活到成年且娶妻生子的皇子,就不存在什么真正的单纯草莽。

不过事涉国本,他是断不会退缩,也不会隐瞒一丝半点的。

尽皆据实呈报,等候汗阿玛定夺。

康熙:……

悬着的心终于死了。

此情此景,就算这个康熙知道了,太子胤礽都不可能再有任何机会,更何况是他?

唉!

康熙长叹:罢罢罢,总归他已经看到了宝贝太子顺利登基后的盛世之景。如今换另一条路走走,看看不同的风景也不错不是?

如此这般地安慰了自己一番后,康熙才开始杀伐果断地判决。

该砍的砍,该剐的剐。

绝不允许任何人染指科举,毁掉国家基石的态度拿出来,杀他个人头滚滚。

再不复当初立志要成为千古第一仁皇帝的样子。

非但如此,康熙还亲自给被发配到辽东捡松子、挖人参的戴梓翻了案。派人南下寻找曾给这个康熙献自行车,结果被这个康熙斥为奇技淫巧,还劝人家回去多读些四书五经的黄履庄。

试种土豆、红薯、玉米、辣椒等。

还命太医院鼓捣出了牛痘之法,用来全面预防天花。

他甚至还亲往工部,指挥人弄出了银镜子跟暖壶,狠狠圈了一波钱。

再任用大阿哥,好生整治京营八旗。

旨意下达之时,别说朝堂震动,就连大阿哥本身都被吓得不轻。

那什么,前些日子,他还指着自家皇父鼻子骂,把老爷子气得额角青筋暴跳。还在他跟前叫嚣,让他有能耐诛自己九族呢。

能留一条活命已经托天之幸,这……

这还能再度染指军权呢?

可能是体会过放飞自我的好处吧,大阿哥可是更加放飞了,守着康熙的面儿就这么问了出来。

康熙笑:“那你会谋反么?”

“当然不会。”

“那不就得了?”康熙轻笑:“你有能力,又不会谋反,朕有什么不敢用的?”

大阿哥嗫嚅:“可是……”

康熙大手一挥:“朕都被你们这些逆子气到中风,差点一命呜呼。可算凭着对肩头责任的看重勉强活下来,你这逆子该不会还不肯替朕分忧吧?”

大阿哥羞愧低头,一声不敢就给自己戴上了一生的夹板。

好家伙被奴役的啊!

他惨,十四也不遑多让。

他出生晚,等熬到可以去六部历练的时候,头顶上的哥哥们都已经经营好了自己的势力。无可奈何之下,他就暗戳戳给自己找了八哥这块跳板。

想着八哥若是行,他从龙之功当个铁帽子王。

不行的话……

咳咳。

八哥不是已经给他表演了一个怎么吃掉前东家,变成新东家的完美案例吗?

结果刚以死作保,成了八哥九哥和十哥心尖尖上的好弟弟,转身就被汗阿玛唤到了御前好一顿画饼。

画得他一整个神采飞扬,满心期待。

跟在兄长屁股后头搅风搅雨有什么了不得?

就算对方真顺利继承大统了,会不会重用他也是个问题。

比如当年明成祖朱棣起兵造反的时候跟宁王借朵颜三卫,说好了跟宁王共享天下。

结果呢?

别说兑现承诺了,还把人家当重点防范对象。

成了都那样,不成的,不更得被新皇当成眼中钉,肉中刺?

不妥不妥。

他这么仗义又勇敢的皇子就该深体圣心,坚决拥护汗阿玛的统治。仔细练兵,成为他老人家手中尖刀,将来有一日插在准噶尔汗国与沙俄心窝子上。

荡平大清如今的,未来的许多威胁与潜在威胁,当响当当的铁帽子大将军王。

先帝亲封,有功有劳。

就算即位之君再怎么看他不顺眼,也得小心翼翼供着不敢轻易废黜那种!

第499章 番外之康熙重生历史线4

顺利忽悠住十四儿子后,康熙又以同样的话术忽悠了老十。

就这样,八爷党的九阿哥被派去搞海贸了。老十跟十四辛苦练兵,做梦都想当铁帽子大将军王。

连八阿哥都被塞进了理藩院。

哦,对了。

为防这个有能力又有野心的八儿子贼心不死,还暗戳戳结党营私,康熙专门给他安排了个体检。

明确了一下他先天禀赋不足,很难使女子有孕的体质。

从根子上让他再没有了继续谋求天下的动力。

也是一招绝杀了。

为了复刻上辈子九龙同心,统一全球的大清荣光。

康熙也是特别努力。

但无法彻底坦白,跟儿子们交心。他回来的时间点也是太晚了点,有些伤害已经造成。

再怎么弥补,也是看似完满,实际上……

咳咳。

他曾经跟自家好太子父子齐心过,且知道隔阂真正消除后,爷俩有多无拘无束呢。

又怎看不出来胤礽对他的诸多防备?

且经历过废太子事后,胤礽也同样防备有能力的兄弟们。一旦让他掌权,那些曾经威胁过他,或者可能让他感觉到威胁的兄弟们就别想得到重用。

就,太子哪怕顺利登基,也不可能像上辈子那样把每个兄弟都压榨,哦不,重用得明明白白。

而很显然,胤礽也看出了这点。

所以趁着汗阿玛心情好,他就隐晦地表示过。

甚至为了余生安稳,宁愿像传说中的顺治爷一样。斩断三千烦恼丝,找个地方出家去。

那天风很大,二阿哥的叫声很惨。

亲自揍了他一顿,把自己哭到老泪纵横的康熙咬牙:“混账,混账东西!老子苦心孤诣培养你三十几年,你分毫不曾回报过,就想扔下妻儿老小自己跑去出家?”

“想得美!”

一顿痛骂之后,康熙态度那可明确了:你可以自知德不配位,放弃对皇位的角逐。但朕与天下百姓供养你小子多年,该有的回报你必须得有。

至于怎么回报?

康熙就不免想起了那个让贷款报仇变得更加便利的耽罗岛。

随即把李氏朝鲜的所作所为转述给胤礽,希望他能为挽回大清跟他汗阿玛的颜面出一份力。

最好能让对方狠狠出把血,来个不战而屈人之岛啥的。

没被剧透过的胤礽哪知道耽罗岛的战略与历史意义所在呀?

他只觉得汗阿玛终于被自己气疯了。

张口就是这么艰难而又根本完不成的任务。

康熙撇嘴:“还没尝试就先放弃,朕是这么教你的?你是不是想着横竖都已经这样了,干脆就别努力了?呵呵,劝你识趣。毕竟你不只是自己,还有妻子儿女呢。弘晳那般优秀,你总不想他日后只当个闲散宗室吧?”

几句话就把胤礽轻松拿捏。

让他同意南下,去找朝鲜兴师问罪。

若是不能靠三寸不烂之舌拿下耽罗岛,他就反其道而行。嚣张到底,跟汉使似的,死在朝鲜,用命给汗阿玛一个开战理由。

结果……

万没想到,那朝鲜国王又是设坛祭祀明朝皇帝,又是沿用崇祯年号,看着挺明朝忠臣的样子。

实际上却怂的一批。

被发现,被质问到头上后,堂堂一朝国王就犯了软骨头病。

扑通一声跪下,抖若筛糠。

朝鲜国王:……

虽然但是,还得为自己解释两句。不是他过于从心,而是这位前太子殿下看似单枪匹马,实际上他才一上岛,他们国四周就密密麻麻的围上来不知道多少大清战船。

但凡他敢轻举妄动一点,那没的就不只是一个耽罗岛了,还得是整个朝鲜。

两害相权取其轻。

这种程度上的选择题,朝鲜国王还是会的。

都已经破罐子破摔,想着最不济一死报国的胤礽:???

一整个恍恍惚惚。

就这么稀里糊涂的,他的任务就宣告完成了?

呜呜呜,列祖列宗保佑啊!

胤礽满心激动,然后还没等激动完,他就在返程途中救了个瘦骨嶙峋的落海者。

救醒之后才发现,这竟然是一个被掠到倭子国的沿海清人。

别问,问就是倭子国其地虽狭小,却生产金银铜铁与木材。尤其金银储量惊人,简直世所罕见……

爷不信?

那汉子特别激动,当场就拿出了证据。

一张他辛苦多年,精心绘制的倭子国金银矿脉图。说是他本打算逃出来后辗转到京城,献给皇上,图个一官半职的。

没想到海上风高浪急,差点让他喂了鱼。

多亏恩公搭救,所以献图以做回报。

胤礽领了这份好心,但也没完全吞了这个功劳。而是着人给他梳洗,带他回京,一路亲自带到了乾清宫。

康熙大乐,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幸好幸好。

不管时空怎么转变,世界怎么改变,他前生还是原本的历史线上这个康熙都没有放松对子女的教育。

九子夺嫡闹得再怎么如火如荼,却没有哪个真有反心。

重来一世,就算重生到一废太子之后的历史线上,他也不用狠心嘎掉任何一个皇子。

胤礽虽不知自家皇父心里具体想了些什么,但见他这般欢喜也忍不住勾唇。

有了这么个不战而屈人之岛的功劳在,又未曾藏匿过任何金银矿的消息。

就这么坦坦荡荡地带到了君前,汗阿玛应该不会再惦着再把他这个废太子立起来当幌子,断掉他最后一丝平安终老可能了吧?

康熙只当自己没瞧见他那忐忑,就静静观察着。

看这之后还会不会有托合齐宴饮案。

如果没有,那就以这两项功劳给他封个亲王,让他成为新君助力。如果有……

不不不,康熙拒绝想那个可能。

只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科技进步与武器研究上。

谢天谢地,黄履庄还没有搬家,被他派人礼聘并道歉。

还承诺给他建研究院,给他封爵,允许他带一应相关人才来京城,给他着书立传,并在科举考试中把制器也算上,并说明是因为黄先生优秀而使得皇上认识到了制器的重要性等等诱惑条件。

但没想到,最后让他动心的却是那半阙蒸汽机的图纸。

不管过程怎么曲折,结果总归是好的。

戴梓那边就艰难多了。

人家对翻案感恩戴德,继续回朝当差、投入火器研究?

不不不。

戴梓用力摇着花白的头:“非是草民不识抬举,而是辽东生活多年。每日为生计忧心不已,早已多年不再触碰火器研究等方面。一应事物生疏不已,恐难以承担重任。”

最后的最后,还是康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亲自出山,认认真真劝说,才打消了他心中疑虑,愿意再回兵部专职火器研究。并很快就在康熙的灵机一动下,改良了火药配方,大大提升了火器之威。

皇上格外博学,天文地理数术物理等无所不知的消息不胫而走。

却不知多少个无眠的夜里,康熙都忍不住烦躁挠头:“悠悠苍天,何薄于朕?既然都已经眷顾朕重生到了历史线上,怎么就不能早两年?”

“好歹让朕救下小辅星,让一应发展都直接进上快车道啊!小十八,没有你,汗阿玛不止被断了一臂啊呜呜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