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大唐做贡献
作者:释殿下 | 分类:历史 | 字数:30.2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九十一章 朝堂议事
李清觉得这次入朝就如同前世看修仙小说里的修士修仙渡劫一般。
爬太极殿冗长的台阶就好比修士们漫长枯燥的修炼,见到了李绩、房玄龄、杜如晦就好比渡劫,给他们酒水、蚊香棒,就好比渡劫时毁的法宝,进入宫殿好比成为了仙人。
李清终于成为仙了,进入了太极殿,不过在进入太极殿之后,李清发现他成的这个仙略小,谁都可以欺负。
李清来到了文官讨论组,听着一群文人高谈阔论,李清时不时的搭理敷衍赞美一句,皮笑肉不笑的回应一下。
“哇哈哈哈,小子,吾终于找到了你了。”
程咬金走到了李清面前,然后如同提小鸡仔一般将李清往武官哪里提。
李清觉得很没面子,自己大小也是个官啊,程咬金这样让他很没面子,李清急忙道:“干爹,快快放我下来,我大小也是个官啊,你这样我很没面子的。”
“唔,小小年纪要什么面子。”程咬金说着将李清提着就走。
李清只能双手捂脸,尽量让大家认不出是他来。
李清又道:“干爹,我是文官啊,你将我提到武官哪里不好吧,快放我下来吧。”
程咬金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眼睛扫了下文官道:“和这群老酸货在一起有什么意思,来武官这里才好。”
“老匹夫,你说谁是老酸货。”
魏征看到这时进入太极殿,听到了程咬金说的话,直接说道。
“谁接话就是谁。”程咬金头也不回的怼着。
“你个老匹夫。”
“你个老酸货。”
程咬金放下李清,冲着魏征道:“直娘贼,你想做什么?”
魏征不理会程咬金,而是对着李清道:“李清回来。”
李清听到魏征的话想要往回走。
程咬金眼睛一眯,对着李清冷声道:“站住。”
李清又停止了下来,他有一种左右为难的感觉。
程咬金与魏征各在李清左右的一边,李清被夹在中间,二人杀气四溢,李清只感觉自己的脸被这杀气刮的生疼。
“上朝!”
尖锐而刺耳的声音,从太监的嘴里发出,之前这种声音是李清最烦的,而如今李清却觉得这声音好听至极,这下总算是解围了。
文武百官各自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站好,李清也不例外,开始往文官的位置走,却没有想到被程咬金一把拽回武官的队伍,又死不死的撞上了侯君集。
李清拱手道:“哈哈,对不住啊,老侯,没看到。”
侯君集没有说话,表情狰狞,眼神愤怒地盯着李清。
李清又开始往文官队伍里走,然而李世民这个时候好死不死的出来啦,李清只能在武官队伍里站着。
李清又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一个身形俊美,貌似摘仙的书生男子居然站在一群五大三粗、有肉无脑的队伍里……
虽然可以衬托出李清的帅与才华,但这个时候,李清属实不想太高调,毕竟这里有大唐的君,伴君如伴虎,李清还是低调的好。
所以李清在武官对物里,找了一个体型旁大的人,眼神四处撒哒,体型旁大的武官队伍里只有程咬金。
“很好,就躲在他的身后。”李清寻思道,然后慢慢的挪了过去。
李世民坐于宝座之上,威严不可侵犯。
李世民开始道:“昨日有八百里急奏,奏折上写明山东、河北两地连接出现洪涝灾害,异常严重,各位可有办法解决此事?”
文武百官听到这事之后皆议论纷纷,讨论如何解决山东、河北的事情。
突然一人站了出来,乃是礼部尚书唐俭,他道:“圣人,有洪涝灾害,便必有流民,臣认为应该先安抚这些流民,以免他们滋生事端。”
“唔,唐卿,安抚流民这件事我早已经想过,奈何国家刚刚安定,国库还不足以救活众多的流民。”李世民皱眉说道。
这时一个年龄十八九岁的少年,眉眼间与李世民略微有些相似,他出来对着李世民道:“父亲,我有一办法。”
李世民饶有兴趣的看着少年,道:“乾承,你有什么办法说来听听。”
李世民很期待里李乾臣说出一个好办法来,自观音婢去了之后,李乾承开始叛逆了,在东宫吃喝玩乐,全然没有了幼时的灵性,这让李世民很是伤心,见李乾承如此堕落,李世民给李乾承请了大唐最好了老师孔颖达,乃是孔子三十二代孙,然而里李乾承却更是不听话。
没有办法,李世民只能去偏宠二子李泰,好让李乾承心生警惕之心,回归正途。
如今见李乾承说有救治流民的办法,李世民直觉的之前做的都对。
李乾承一抱拳,对着李世民道:“父亲,既然国库的钱不足以支撑现在所有流民的生活,我们何不杀一部分老弱病残的流民,让一些年轻健康的流民活下来呢。”
“闭嘴。”李世民听到李乾承的话立刻气的喊道。
而太极殿里的大臣们更是对李乾承的话敢到诧异,分分小声讨论。
李清听了李乾承的话倒吸了一口凉气,灭霸,这就是一个华夏古代的灭霸啊,杀一部分人,让另一部分活着。
李清毛骨悚然,这个办法他连想都不敢想,如果让他出办法的话,他或许想不好的办法,但这种办法他绝对不会想。
李世民又喊道:“孔颖达出来,你看看你教的好学生。”
文官队伍里孔颖达急忙站出来,跪下道:“臣万死。”
“哼。”李世民一声重哼,而后又道:“罚奉禄半年,将金鱼袋换为银鱼袋。”
“是,臣领旨,谢圣人不杀之恩。”孔颖达起来退下。
李世民又对着李乾承失望的说道:“太子紧闭于东宫,无朕之口语,不得出。”
李乾承愤愤领旨。
李世民深深的叹了口气,做天下的君父,他在行,然而唯独做一个父亲,他却是总是不得纲要。
李世民看着正在生气的李乾承,暗自寻思道:“莫非我真的不是一个好父亲嘛,可怎么做又是一个好父亲呢,我把最好的都已经给了他啊。”
李世民黯然神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