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科技领航者
作者:大脸猫脸大 | 分类:科幻 | 字数:113.5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二百七十九章 虚拟空间的作用
不试不知道,太空真奇妙。
一伙人在比较传统的空间站里玩的不亦乐乎,其中杜康盛感受最深,因为这一伙人里边只有他在地球轨道上待过,完成过在失重状态下操作设备的任务。
期间唐超也询问了他,他也如实的做了汇报。
因为轨道穿梭机和空间站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所以感觉肯定有差距,但是相比之下,他之前在地面做的那些模型练习跟现在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老板,虚拟现实空间的模拟状态非常逼真,我在之前的练习中有一项比较悬的指标叫做‘手感’,只要把它练出来了,哪怕闭着眼睛也不会操作出错,但是因为地面和太空重力的差异性,这个项目非常不好练习。”
“今天的虚拟空间练习给了我一个大惊喜,不管是重力指数、按钮材质、交互状态,还是触感反馈等等,都让我感觉到了在真正太空进行操作的感觉。”
“作为训练装置,它非常的完美,不过要说有什么不一样和不足的地方,大概就是触感反馈不足了,所有的感觉都很像,只不过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就像吃红烧狮子头,一半肉一半面,虽然是内个味,但终归是少了一半的肉,差点意思。”
“而且仔细看的话,还是可以发现这座空间站不是那么真实,就像玩游戏,别看建模越来越真实,但是总归跟真正的现实有一定区别。”
听了杜康盛的汇报,唐超点点头,“你的感觉没错,等你们走完一个流程之后,我们详细跟你们说一下。”
杜康盛点点头,继续领着一群“见习中的见习宇航员”体验奇妙的虚拟太空之旅。
不过整个流程不能都在太空里,既然唐超说了最开始的那片树林也是宇航员训练一环,那么肯定就会让他们去见识一下。
而且他们这次只是做一个体验,并且只有几个小时的时间,很多流程都会缩短,毕竟他们的身体还在床上躺着呢,几个小时之后他们必须得吃饭和上厕所,要不然容易出问题。
除了在空间站里的漂浮体验,唐超还安排他们进行了地球环境下的体育锻炼。
身体素质作为一个人生存的基本条件,在航天员的训练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毕竟只有健康强壮的身体了才能抗住太空的恶劣环境,不至于一两天就身体出问题,然后乘坐昂贵的太空飞行器返回地面,地面也得再发射一枚载人火箭补齐实验人员。
而除了基础的体能训练外,其他方面的耐受能力也得考虑,所以为了全面提高宇航员的身体素质,提高航天员对特殊环境因素的适应性和耐受力,需要对航天员进行航天特殊环境因素的暴露和刺激,如超重、失重、前庭器官的刺激、噪声、高低温等。
超重适应性训练的目的是让航天员适应航天器发射和返回再入时的超重环境,增强航天员抗超重的能力,训练方法主要采用离心机模拟航天器起飞和返回过程中的超重曲线,进行胸-背向对抗动作训练和头-盆向耐力维持训练。
为了减少航天运动病的发病率,还要进行前庭功能训练。
这种训练会采用转椅、秋千等旋转和摆动设备产生线性加速度和科氏加速度,或在失重飞机上让航天员头部运动,对受试者的前庭器官进行刺激,以提高前庭器官的耐受能力。
其它的特殊环境因素适应性训练还有飞机飞行训练,跳伞训练,振动、噪声体验,乘员舱大气环境体验以及隔离环境体验等。
这些身体方面的考验自然没办法在虚拟空间里实现,但是唐超却可以让他们进行精神方面的感受,甚至加速整个感受过程。
比如进行体能锻炼,跑步肯定是越跑越累的,如果人类想突破自我,不仅要让身体方面适应那种劳累的感觉,还要让精神也能抵御得住劳累。
在现实里,那就只能照实了去跑,跑个几公里、十几公里的,而在虚拟世界里,只要修改几个数值,跑完五十米就能出现跑完五公里的劳累感。
这种劳累感冲击着大脑神经,不断地发出“想休息”的信号,多来几次,让大脑适应了这种信号,就会产生抗力。
那么等出去之后,再跑步的时候你的身体“劝你”休息,你就可以凭借这种熟悉的感觉抵抗住,然后突破自我,让自己跑的更远,压榨自己的身体潜能,让自己更强壮。
这些涉及到身体方面的训练,虽然虚拟空间不能直接作用于身体上,但至少可以让宇航员有个“心理准备”,那么针对真正的“心理准备”,就是它的强项了。
心理训练是航天员训练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因为执行太空任务需要离开我们所熟悉的环境,而这种环境变化对心理的影响是很大的。
尤其在早期航天活动中,载人航天器提供给航天员的生活环境无论是空间,还是饮食都不是很好,长时间呆在这么狭小的环境,并且要一天24小时忍受机器运转带来的噪声,那感觉相当难熬。
而如果这种感受影响到航天员的心理,那极容易就产生不可想象的后果。
在太空可不比在地面,在地面心里烦了还可以出去透透气,而在太空,门外之后死亡。
随着科技的进步,虽然各方面都有所改善,但是宇航员工作和生活的环境仍然比较“恶劣”。
心理训练也就是使航天员在没上天之前,先对太空中的情况从心理上进行一下适应,比如提前适应密闭狭小空间、适应噪声、适应团队协作、适应一小时拧一个螺丝等情况,增强心理的稳定性。
因为执行任务的复杂性增加,所以每次飞行都有几名成员来完成,科学证明聊天是可以放松心情的。
当然,前提是不能跟话题终结者聊天。
而人类作为社会生物,非常需要同类的陪伴,如果是一直一个人独处,那么出问题的时间绝对比群体出问题的时间要快。
哪怕那些号称不出门的宅男也是经常通过网络跟沙雕网友聊天,要不然真的一个人待着,很容易出心理上的毛病。
正好航天任务需要多人合作,所以除了最初因为航天科技的限制让一个人进入太空外,之后的任务最起码都是双人团队。
为了尽快的使成员之间达到“心有灵犀”的程度,提前的团队训练磨合也成了心理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
实践证明,整个成员组在一起进行训练,对于提高他们在太空中的工作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般航天员共同训练的时间都很长,短期太空任务不少于半年,中期太空任务需要一年,长期太空任务更是要两年以上。
最重要的是他们之前只能在地面对着模型训练,等进入太空之后失重了又得磨合一段时间,总体来说时间就更长了。
而在虚拟空间就可以直接跳过很多步骤,直接让宇航员团队在“类太空”的环境里训练,既然要执行太空任务,那么测试当然要在“太空”里进行。
如果有宇航员顶不住心理压力,直接开舱门团灭,现实中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只能在地面做严格模拟。
在虚拟空间就不一样了,开舱门团灭的只是一些数据,有安全设备保护,成员们只会感受到些许的痛苦,本身不会出现任何意外。
甚至暴露在真空环境下的死亡痛苦也可以消除消除掉,毕竟那是死亡感受,对于成员的心理压力会比较大。
训练的话,只保留舱内感受就可以了。
当然,如果经过安全的科研研究,研究出轻微的死亡感受可以让人更珍惜生命的话,或许可以再用。
最重要的是这种逼真的太空环境可以提前找出不稳定因素,然后多磨合几遍,快速凑成真正合适执行任务的团队。
这就是神经潜入式虚拟空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