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山下
作者:草知风劲 | 分类:其他 | 字数:55.9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70章 袁桂山盼望魏书记来雾山村调研
又过了几天,终于下雨了,而且雨势很大,一连下了两天,前段时间肆虐的旱情得到了有效缓解。清江河水也起来了,不过,因为纸品市场低迷,加上镇政府整治纸厂环保问题的严厉措施,黄桥镇各家纸厂的生产大都停了下来。
这几天袁桂山一直正在家,等待魏书记来雾山村进行走访调研了解工作情况。以前刘书记刚到黄桥镇时,第一站就是雾山村,而且在这里连续进行了三天调研。新的镇长来,第一站也是雾山,然后再去其他村。可是,自己等了四天了,魏书记却不见影子。他想,可能是魏书记最近有事没下村吧,不然的话,不应该是这样呀!
今天清早起来后,袁桂山到雾山村各家纸厂去查看了一遍。除了孙氏纸业外,其他纸厂都已关机停产,他放下心来。这些纸厂排出的废水没有一家达到排放标准,他生怕这些纸厂还在生产,魏书记来调研时自己不好交差。
袁桂山回到家里吃了早饭,坐在堂屋等着。他希望电话铃声响起党政办通知他魏书记就会来,也希望镇政府的小车来到他家门前,魏书记从车上下来,可这一切都没发生。到了九点半,他实在坐不住了,便打了电话问党政办,吴主任告诉他,今天魏书记不来雾山村了,去了罗家枰村。他又问魏书记什么时候会来。吴主任说,这几天都不会来,要袁桂山听候通知。
放下电话后,袁桂山心里不是滋味。
新书记的走访调研具有风向标的作用。新书记第一个去调研的村与部门是哪个,接下来又去了哪些地方,是村支部书记和部门负责人非常关心的事情。因为新书记下去得越早的地方,那个地方在新书记心目中的位置就越靠前,地位就越重要,以后在新书记面前说话就越有份量,也越能获得新书记的支持与帮助。同时,这也是对村和部门工作的另类肯定。
魏书记这几天都去了别的村,没有来雾山这个黄桥镇最富裕同时也是各项工作都走在前列的村,说明了什么?魏书记刚从县委办下来,不可能就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看法和意见,对其他村干部更不可能有看法和意见,那么一定就是雾山的这些造纸厂让魏书记首先选择了其他村。魏书记在两次镇村干部大会上的讲话和整治纸厂环保问题的强硬举措,就说明了这一点。
看来是得好好想想这些纸厂今后的出路了。袁桂山想。
这时,左东明来了。袁桂山连忙拉条椅子让他坐下,刘妹辉泡了一杯茶端过来递给他。
左东明喝了一口茶,说:“桂山哥,马上就有几笔钱要出账,一是信用社二十万,九月十号到期,二是,九月二十号是中秋节,工人的工钱要发了,还有煤钱、废纸和化工原料钱、九月的税钱,以及一些往来,这一块要十七万多,加起来总共要三十七八万块钱。现在厂里账户上只有不到六万块钱,你看怎么办?”
袁桂山说:“这一段时间没有货款回来?”
左东明说:“就是那天彭志平拿了五万块钱来了,其他销售员的一分钱也没回。”
袁桂山烦躁地说:“请他们来开会也不来,销售的货款也不回,这些人……这些人是怎么啦?一海就没去催吗?”
左东明说:“一海哥每天都在外面催,只是今年市场真的不好,不管什么类型的纸都滞销。”
袁桂山说:“是啊,市场不好,政府抓环保工作又抓得紧,看来这纸业生产不能搞下去了。”
说到这里,两人心情都不好,便都不说话了。
过了一会,左东明说:“桂山哥,这些钱从哪里去想办法呀?”
袁桂山说:“我去找了姜镇长,他答应去农行帮我贷些款。”
“多少?”
“昨天他告诉我,周主任答应借十万。”
“十万?还是少了呀!”
袁桂山看了看左东明说:“看来我们又得凑钱了。”
左东明听了,不情愿地说:“我们又要凑钱呀?”
袁桂山叹了口气说:“我也不想凑。明天我们再商量商量吧。”
左东明没有及时回复,过了一会说:“桂山哥,是不是我们纸厂的一些作法要作一些调整了?”
袁桂山听了一惊道:“东明,你怎么有这种想法?是不是青莲妹子跟你讲了什么?”
左东明说:“那天销售员会议没开成,我跟任志坚谈了一会。他认为我们的产品竞争力不强,销售方式也比较落后,还谈了他的一些想法。我仔细听了,觉得他的一些观点是对的。后来,我又看了青莲妹子写的那份报告,她的观点与任志坚的差不多,不过更全面、更有操作性。”
袁桂山问道:“你之前看了青莲妹子的报告?”
左东明看了看袁桂山,说:“看了,当时我没仔细看。后来认真看了报告以后,我觉得我们的观念与做法都要调整了。”
袁桂山想了想,语气平静而坚定地说:“东明,今年是市场出了问题,不是我们的观念老化,做法跟不上。你不要信青莲妹子的,她一个细妹子晓得什么!”
左东明说:“桂山哥,市场是不好,不过,我去了解了一下,没有哪个厂囤的货有我们厂多,这就是一个问题。任志坚跑的多,看的多,他说的与青莲说的差不多,这说明什么?”
袁桂山不悦地说:“东明,照你这样说,我们老了,不行了?”
左东明见袁桂山生气了,连忙说:“桂山哥,你千万不要这样说,我们俩个是兄弟一样的我才这样说。我的意思是,我们能不能参考一下他们的意见?”
袁桂山说:“东明,这个问题放后吧,我们先来解决资金的问题。明天开个会商量商量吧。”
左东明有点不太情愿,但看到袁桂山这样说,只好应道:“好。”
第二天,三位股东开会商量,九月十日前凑十万块钱,以后视情况而定。在此期间,三人催货款回笼,并进行了责任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