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地主家的傻儿子
作者: | 分类:历史 | 字数:182.9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二百六十章 皇帝陛下是好人
“我们可以募集志愿兵。”李东升道:“现在国库充盈,可以募集人员志愿前往高句丽作战,我大唐可以出一部分的兵器给养,答应他们这些志愿兵只要骚扰抢来的财物全被都归他们所有。到时候那些有先人死在高句丽的、想发财的游侠还有不甘心做农夫的人肯定会踊跃报名。官府只需派遣几员大将,就能把高句丽轻松的拖住。”
“这个办法好。”李世民眼前一亮:“召集雇佣兵啊!只要开始给点东西,然后你们自由发挥,抢到了就是你们的运气,死了还需要抚恤。”
“不过这个办法是不是有些过于狠毒,有损我大唐仁义的名头。?高句丽百姓在饥荒中饿死肯定要对大唐产生怨恨,到时候就算打下高句丽,管理起来也很麻烦吧?”李世民话风一转,突然说出这个担心。
“陛下,我们现在谈的是怎么把高句丽打下来,至于后期管理的问题,是不是想的有点太早了?”李东升听了李世民的话就想笑,鱼还在水里游呢,你就在考虑鱼刺可能会扎到嗓子的事情了,你想太多了吧。“而且战争的结果都是由胜利者来书写,陛下纵横四海,这个道理肯定比微臣要清楚!”
“可是这个计策要等几年才见效。。。。”李世民心中其实已经认可了这个方案,但是还要矫情一下:“等我明天跟房相再商量商量。”
这个话说完,李东升就知道自己该走了,在宫城里边走边心中腹诽,把人家喊过来请教问题,连顿饭也不请,一点礼貌也不讲。白送那么多钱给他了。
“陛下,臣对您新提出的这个非常规作战十分支持,以最小的代价达到最大的战果,陛下不愧是统帅,兵法中的精髓已经吃透了,我们只能说声佩服。高句丽境内多高山地形,这么多年跟我汉人学习也建了坚城,攻打起来比打突厥还难,不然也不会有杨广三征高丽之败。现在按陛下的设想,以小股部队去骚扰他们的春种秋收,消耗高句丽的实力,等到它精疲力尽的时候,我们才一击致命,陛下能想出这样的计策真天纵之才也!”长孙无忌在朝会上听了李世民的话,立刻出来大拍马屁。
群臣也相继点头叫好,只要不是起全国之兵去进行国战,那都好说。再说了陛下都说用募兵去高句丽,那不就是花钱嘛!现在大唐别的没有,国库那是绝对充盈的。李绩还受到这个点子的启发出来道:“陛下,现在辽东也有很多部落跟高句丽不和,我们也可以向他们发出公告,让他们也参与进来,到时候高句丽必然是遍地烽火,首尾不顾。”
李世民给他们揭开了谜底:“呵呵,这个计策是蓝田候李东升所献,看爱卿们都赞同,那就照此执行吧。”李世民可不想把臣子的功劳给抢了。
一听到是李东升出的主意,朝臣中有人点头,有人摇头,有人微笑不语,只有一个人就像是吃了屎一样的恶心,那就是长孙无忌。
现在朝中都知道他跟李东升不对付,上次都亲自出马也没有把李东升给落下马,今天为了拍李世民的马屁第一个出来称赞这个主意好,连天才这样恶心的话都说出来了,现在却突然变成了他仇人的建议,这个落差他真受不了。
他站在文官队伍当中就感觉到了群臣们的嘲笑,自己也是老江湖了怎么今天就这么冲动呢?以前不是这样的,难道李东升竟然跟我思路有相通的地方?不应该啊,想到这里他又怨念的看着李世民,不谈我是宰相,你有事应该跟我们商量下,我还是你大舅子呢,你最少给我提个醒吧,让我今天出了这么大的丑。
不过李世民可以没有时间来关心他的小心思,他正在兴致勃勃的讨论征高句丽的各种具体方案,李东升提的只是一个概念,怎么把他变成现实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而且是非常细致的。
三天后,尚书省正式颁布大唐皇帝陛下的圣旨,正式向天下人宣告大唐要征讨高句丽的决心。
“……高丽莫离支盖苏文,弑逆其主,酷害其臣,窃据边隅,肆其蜂虿。朕以君臣之义,情何可忍。。。
这一篇《亲征高句丽诏》,不知道是那个才子写的,那真是字字如刀,锋芒毕露,把前隋说的狗屎烂臭,把高句丽说的残暴不堪,把大唐说的委屈不已。反正是大唐如果不去攻打高句丽就不足以平息大唐百姓心中的冤屈。诏书一出,洛阳纸贵,大唐百姓官员争相传抄。
其实大家对这个事情早有心里准备了,因为风声已经传了好多年,现在圣旨终于出来了,但是大臣们所担心的隋朝那种老百姓情愿把自己的手脚都打断也不从军的景象根本就没有出现,相反的是所有的百姓都同意出征。他们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粮价低廉,生活平和,有军功就有田分,就能让一家人过上好日子。
李世民对这个迹象非常的高兴,这说明什么?说明了大唐的百姓心中就认我这个皇帝啊,什么太子谋反,那都不是事。
然后第二道圣旨出炉,就是征召志愿兵去高句丽骚扰,圣旨上说明是自愿参加,家中独子不许,然后就把去的要求写在上面,到县城报名领取身份证明,然后发盔甲兵器,马匹自备,干粮自备,可以自由组合,也可以在大唐将领的带领下,所有在高句丽的缴获全部归自己,官府不收任何税。
顿时天下轰动,还有这么好的事情,这就是官府发牌照给你去抢劫,而且东西东西不要上交,谁抢到就是谁的,这。。。皇帝陛下是好人啊。
于是那些祖辈有人死在辽东的,那些不甘心做一辈子农夫的,那些逞强斗狠的游侠儿,还有街头混混大家托人找关系,想要搞到一张证明,各个县衙那都是人山人海,衙役跟主薄都忙的不可开交,小外快也挣了不少。那些商人们也是闻风而动,都做好了去辽东开店的准备,到时候低价收,回内地来高价卖那是稳赚不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