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永明
作者:令狐蒜 | 分类:历史 | 字数:62.2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百五十九章 有回信了
在外奔波许久,李廷栋本想和多陪陪柳如是以接离别之苦没,可李廷栋回颍州的消息顿时传遍了整个颍州城,等李廷栋洗漱完毕后就有人来汇报说外面有人拜访。
李廷栋只能对柳如是歉然一笑,嘱托她晚饭无论如何要一起吃后这才起身往外厅走去。
花厅之内等候的不是别人,正是许久未见的慕容燕,见李廷栋出来,慕容燕赶紧起身说道:“打扰大人休息,实在抱歉。”
慕容燕口中虽说着抱歉,可脸上丝毫未见一份歉意,整个颍州城谁不知道李廷栋的后衙内住着一位国色天香的美人,李廷栋刚从外地赶回来,这个时候稍微有眼色的人都不敢在这个时候打扰李廷栋,可慕容燕却还是不管不顾的来了。
慕容燕府邸与李廷栋的属衙只有一墙之隔,李廷栋回衙的消息传到慕容燕的耳中之时,慕容燕就迫不及待的让底下人备好礼物,亲自来到李廷栋的衙门拜访。
“事态紧急,自己只是担心误事而已。”慕容燕如是在心里对自己解释道。
“无妨,无妨,慕容公子如此着急见我想必也是有要事。”李廷栋说完立即吩咐底下人给慕容燕上茶。
“正是,大人托我所寻之物已经有了眉目了。”慕容燕脸上颇为自豪的说道。
“什么?”刚刚坐下的李廷栋闻言当即被惊的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李廷栋深知自己所求的这几样农作物代表着什么,有了这批种子,淮北十几万百姓的口粮就有着落,甚至说整个大明百姓的口粮都有了着落,如此大事由不得李廷栋不激动。
“抬上来。”两人相识这么久,慕容燕还是第一次见李廷栋如此失态,心里不禁有些小小得意,看来这些看起来丝毫不起眼的土疙瘩在李廷栋心中的分量可着实不轻。
随着慕容燕的吩咐,一个个竹筐被人抬了上来,先是土豆后是番薯最后是金灿灿的玉米。
李廷栋疾步上前,凑到那竹筐之前拿起一个番薯仔细观察起来,眼前的这个物事确实是番薯,可又不是李廷栋认识中的番薯。因为自己印象当中一个番薯大的有七八斤小的也有两三斤,可眼前的这个番薯足足比自己印象当中小了一大圈,根本不是自己印象当中的番薯,反倒是和日后的紫薯有些类似。
李廷栋放下番薯转身看了一眼旁边的玉米,更是大失所望,后世的玉米一根棒子足足有将近三十公分,可眼前的这个玉米至多不过十公分,玉米棒上的颗粒也不十分饱满,与后世的玉米一对比,眼前的这玩意就是个未成年。
至于最后一个箩筐中的马铃薯,李廷栋对比一下发现这马铃薯的个头倒是和后世的差不多,只是不知这产量到底如何。
“叫先生和陈庄等人速到花厅议事。”李廷栋起身后对一旁的小厮吩咐道。
“大人,难不成这几样物事不是大人所寻之物?”李廷栋身后的慕容燕见他先喜后愁立即问道。
“东西倒是没错,只是与我印象当中有些小差别。”李廷栋无法向慕容燕解释四百年后的番薯玉米可比眼前的大上许多,摸了摸下颚后对慕容燕问道:“慕容公子,去闽南寻这几样东西的伙计来了吗?我有几个问题想想他咨询一下。”
“喏,眼前的这位就是。”由于李廷栋交代的时候甚是隆重,慕容燕丝毫不敢马虎,让自己最信得过的伙计去闽南跑了一趟。
“草民拜见大人。”那小伙计赶紧上前参拜道。
“起来吧,待会有几个关于这几样作物的问题要问你,务必和我们仔细说说,越详细越好。”李廷栋挥了挥手后对他交代道。
正在这谈话间,吴为和陈庄等人刚好从厅外进来,当吴为见到厅内一筐筐番薯土豆之时不禁好奇的问道:“大人从何处弄来这许多番邦之物?”
“先生认得这些东西?”李廷栋听得吴为的话语心中一震,吴为能说这几样作物来自番邦,必定对这几样东西甚是了解。
“不能说特别清楚,只是当年我在福建游学之时见过这几样东西,听当地百姓所言皆是从南洋等地传入。”吴为当即如实回答道。
“哦,原来如此,那先生不妨听听这小伙计的介绍,待会我有要事和你们商议。”李廷栋这才知道吴为只是见过此物,看来还不清楚这几样东西所蕴含的能量。
吴为和陈庄等人不知李廷栋这葫芦里到底卖的怎么样,如此着急忙慌的喊他们过来,只为这地上的几块看似不起眼的土坷垃,可李廷栋如此郑重其事,众人丝毫不敢怠慢,纷纷竖起耳朵仔细听着小伙计的话语。
一旁的小伙计在如此多位大人的注目之下,这心里着实有些发慌,可好在平日里经过慕容燕的调教,也算是见过一些世面,经过最初的慌乱之后,小伙计如实向众人介绍了这几样作物的名称和习性。
正如历史书上记载的那般,红薯一开始由闽商陈振龙从南阳吕宋引入福建,名字也不叫红薯,当地百姓更多的时候叫它番薯,毕竟是从番邦而来。
一开始番薯传入中国名声并不如后面那般大,可一场闽中大旱让番薯迅速走红,原来陈振龙之子陈经纶趁着闽中大旱向福建巡抚金学曾建议推广番薯的种植,在灾情的逼迫之下福建巡抚只能冒险一试,番薯得以在闽南大地大规模的推广种植。
由于番薯的耐旱性远远大于水稻,闽中的大旱丝毫不影响番薯的种植,当年番薯就大获丰收解了闽中旱情,陈经纶也因为荐薯有功受到福建巡抚衙门的赏赐。
不过虽然番薯在福建的种植大获成功,可度过旱情之后的番薯立即被福建的各位官老爷抛之脑后,决口不提推广种植之事。推荐番薯种植的任务只能交到陈经纶手上,但一人之力如何能与朝廷相比。所以自番薯传入中国时间过去了将近二十年,可番薯依旧没有走出闽南大地,很多大明百姓都未曾听说过此物,更不用说靠这番薯填饱肚子。
至于玉米和马铃薯,其实流传的途径与这番薯差不多,皆是由海外流入,可只是在沿海各地小范围种植,并未大范围的推广。
听完这个小伙计的叙述,李廷栋不由的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