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永明
作者:令狐蒜 | 分类:历史 | 字数:62.2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百一十八章 收复凤阳
次日清晨,洪承畴在让士卒饱食一餐后,留下部分士卒继续打扫战场外,率领剩余大军直奔凤阳而去,由于高迎祥所部已经连夜遁去,洪承畴的大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开进了凤阳城。不过很可惜,洪承畴得到的也仅仅是一座残破不堪的空城,流民军盘踞凤阳期间,在凤阳城内大肆烧杀抢掠,昔日那个繁花似锦的凤阳城已经变成了人间地狱,房屋烧毁大半,百姓死伤殆尽。
众人眼见如此人间惨剧,收复凤阳后的那股兴头也弱了几分,不过更让众人难堪的是流民军在凤阳皇陵上的所作所为。大明立国之初,朱元璋就给自己的老爹朱五四修建了豪华的陵墓,整个陵区绵延数里,而且还有专门的太监看守,禁止普通百姓进到陵区内放牧砍柴,大明天子每年都会派皇族专门来这里祭祀。可流民军在走之前不光将陵区内的建筑付之一炬,而且对陵区内的树木大肆砍伐,三十万棵松柏已经被砍伐殆尽,整个皇陵千疮百孔,惨不忍睹。
洪承畴身为钦差大臣,收复凤阳之后自当亲自率领文武大臣到皇陵内收拾残局。
“吩咐下去,把皇陵收拾好之后,抽调三百士兵到这里看守,防止闲杂人等进到这里。”洪承畴看着满目疮痍的皇陵,阴着脸吩咐道。
“属下这就去办。”洪承畴发了话,立即有人答应道。
洪承畴官高威重,看到洪承畴满脸阴雨,随行官员吓得大气都不敢喘,只能默默的跟在洪承畴后面。洪承畴知道凤阳皇陵内传说有三棵帝王柏,传说当年皇陵落成,朱元璋亲自回到凤阳给自己的父亲朱五四上坟,并亲手种下了三颗柏树,近三百年过去了,原本的小树苗早已经长从了参天大树,大明皇族来此祭祀,必到此处瞻仰一下太祖当年的手植柏树。洪承畴身负皇命而来,今日到了凤阳皇陵自当要到这三棵帝王柏前面,替崇祯皇帝祭拜一番。
可当众人来到帝王柏下后,眼前的一幕让众人既愤怒又难堪,原来帝王柏上刻着“古龙真元皇帝”六个大字,这正是张献忠的杰作。
参天的柏树被剥去外皮露出洁白的树干,古元真龙皇帝几个大字格外的显眼,柏树受伤,剥皮处留下了点点柏油,仿佛是整个大明朝的眼泪。
众人身为大明朝的臣子,张献忠这一做法不光是打了崇祯皇帝的耳光,也让这些大明臣子无地自容。
“这些乱臣贼子,千刀万剐都嫌轻了。”洪承畴身边的王太监看到这几个大字,咬牙切齿的说道。
“派人上去把这几个字给刮了。”洪承畴沉声说道。
“可这树是当年太祖爷种的,小的们不敢动啊。”底下人为难的说道。
“放屁,不刮掉难道留着这里丢人现眼嘛?”没等洪承畴说话,洪承畴身旁的王公公先骂道。
有了这两人开口,底下人自然没有顾虑,赶紧搬来梯子,将这帝王柏上的字迹刮干净。可树上的字迹刮的干净,那留在这凤阳百姓身上的苦难又怎能轻易抹去呢?
就在底下人刮字的时候,洪承畴对王承恩说道:“王公公,如今凤阳已经收复,还请王公公给皇上报个信吧。”
“洪大人所言极是,皇上最近为这事茶不思饭不想,如今凤阳光复,刚好可以给他宽宽心。”经洪承畴一提醒,王太监立即反应过来,收复凤阳乃是天大的功劳,不管这凤阳是流民军自动让出来的还是官军拼命打下来的,总之这凤阳现在是在官军手里,此番自己凤阳一行算是圆满的完成了崇祯皇帝交给自己的使命。
“王公公,挑上一些反贼头领会同太和知县抓获的贼首九条龙一起押往京师,你看如何?”洪承畴思虑片刻后对此王太监建议道。
这次凤阳之变,朝廷脸面尽失,若能献俘阙下也能稍微挽回一点颜面,不过此次虽然大破贼军,可惜没能抓获贼首高迎祥,好在当日李廷栋生擒了九条龙,也算能遮掩一下。
“还是洪大人想的周到。”王公公一听立即明白这其中深意,不禁点头称赞道。
处理完凤阳皇陵的事宜,洪承畴这才开始着手准备追击残敌的计划,今日清晨,洪承畴已经派出斥候查看贼军行踪,如今正是听取他们汇报的时候。
“如今贼军撤退的方向分为南北两路,往北的是高迎祥和罗汝才两部分,这两部分人马虽同时向北但并未相伴而行,两队人马相距十余里。往南的则是张献忠所部,昨日脱离战场之后一路向东,到达怀远后掉头一路南下。”斥候赶紧将自己打探到的消息向洪承畴汇报道。
洪承畴听完汇报后闭目沉思,为将者当通地理晓天文,对于洪承畴如此名将而言,整个山川河流都装在自己的脑海里,沉思许久后,洪承畴猛地睁眼吩咐道:“昨日一败,淮北已无贼军容身之所,贼军要想活命一定会设法再入河南,往北的贼军想要进入河南,宿州是他们的必经之地,吩咐徐州的朱大典和许昌的陈永福加强戒备,待我大军跟进之后,可在宿州亳州一线将这股敌人尽数围歼。至于南边的张献忠所部,让庐州、六安等地衙门务必加强戒备,严防贼军偷袭,并让杨一鹏带兵跟进,邓杞和左良玉两部分人马做好接应,务必在贼军进入河南前剿灭此敌。”
“属下明白。”随军的文书将洪承畴的命令记下后,立即拟成军令,尔后盖上钦差大人的大印送往各地军营。
洪承畴的大网已经张开,只是能否将这几尾大鱼一网打尽,还要看天公是否作美了。
至于前来宣旨的大太监王公公,此次凤阳之行也是赚的盆满钵满,抛去龙亢镇大破贼军、收复凤阳这两件军功不说,洪承畴在他临走前还特意奉上白银万两,算是他王公公的润口费,央求他在皇上面前替他多多美言几句。
阉人自有阉人的好处,就好比这信用二字还是能保证的,在这一万两白银的光环加持下,王公公带着洪承畴的奏报心满意足的上路了,为了尽快将这喜讯告诉北京城内的崇祯皇帝,王公公一路披风戴雨、昼夜不息,原本半月有余的路程,仅仅用了七八日就赶到了北京城内。
紫禁城的暖阁内,大明至尊崇祯皇帝正和内阁成员商议国事,自接到中都凤阳被占的消息以来,崇祯帝这些时日经常夜不能寐,让他原本不算年轻的脸庞显得越发憔悴。按道理来说,崇祯皇帝今年不过二十六岁,正是人生血气方刚之时,可此时的崇祯皇帝脸色苍白,眼角已经有了几道深深的鱼尾纹,眼窝也有些发暗,反而有未老先衰的迹象。
不过今日王公公带回的消息总算让崇祯皇帝松了一口气,洪承畴在龙亢镇大破贼军,并顺势收复了中都凤阳,总算是给他这个皇帝挽回了一些颜面。
“把这奏报给阁老看看。”崇祯合上洪承畴的奏报递给身旁的大太监曹化淳,让他给一旁的内阁首辅看看。
崇祯皇帝嘴里的阁老不是别人,正是内阁首辅温体仁,自崇祯皇帝继承大统起,为了中兴大明,崇祯帝是事必躬亲任劳任怨,不过事与愿违,当年他的爷爷和哥哥常年不理朝政,大明朝这个烂摊子反而能凑活着过。可轮到他当家做主时,他越是想“励精图治”,越显得力不从心、一事无成,只见全国局势特别艰难,一天乱似一天,崇祯皇帝的心也是一天比一天着急,这内阁大臣也是换的越来越频繁,不过暖阁内的温体仁还算得崇祯赏识,从崇祯三年入阁起一直干到现在。
“洪承畴总算没有辜负陛下的信任,给我大明挽回了一些脸面,不过微臣欣喜的是我大明朝廷又多了一位能征善战的将才。”温体仁接过奏报仔细阅读后,见洪承畴收复凤阳,心里这块石头总算落了地。中都凤阳被占,他这个内阁首辅难辞其咎,当日凤阳巡抚杨一鹏早就上书朝廷,凤阳城防空虚,朝廷需增派大军严防闯贼南下,正是温体仁将杨一鹏的建议给驳了。
“阁老此话怎讲?”崇祯皇帝不解的问道。
“陛下容禀,这奏报上说太和知县李廷栋以八百团练击溃贼军数万,并生擒贼首九条龙,这不正是一个难得的将才吗。可见这闯贼并非传言中的那么不可战胜,只要底下的臣子们认真办差,何愁这闯贼不灭。”不得不说温体仁这招祸水东引使得漂亮,表面上是夸赞李廷栋办事认真剿匪得力,可李廷栋的认真不正衬托出凤阳巡抚杨一鹏等人的无能吗?李廷栋能以一县之力击退数万乱匪,那杨一鹏为何不能阻止乱匪占中都烧皇陵?可见此次凤阳失守不是当初自己决策失误,而是杨一鹏等人办事不利而已。
“如此说来这凤阳巡抚杨一鹏当真该死。”崇祯不知不觉就落入温体仁的套路之中,此次中都被占,皇陵被焚,崇祯可谓丢尽了面子,胸中怒气正无处可发,今日被温体仁这一提醒,终于算是找到了发泄的地方。
“有过则罚,有功则赏,赏罚分明方能让底下的臣子们进行办差,这太和知县李廷栋此次剿匪得力,陛下可重赏,给天下的臣子们立个表率。”温体仁见崇祯已入套中,又在杨一鹏的棺材上踏上一脚,给了李廷栋奖赏,那杨一鹏的惩处还少的了吗?
一旁的曹化淳闻言微微皱眉,温体仁的话语能忽悠住崇祯可逃不过他的眼睛,李廷栋的优秀与当初温体仁的决策失误并不能混为一谈。可温体仁圣眷正隆,自己贸然揭穿不但于己不利,反而得罪了这个内阁首辅,只是他不得不暗自赞叹这太和知县李廷栋当真是走了狗屎运,有了温体仁这一番举荐,日后仕途恐怕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