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华夏:开局对话十大皇帝
作者: | 分类:历史 | 字数:326.2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70章 曹操的毒计!
“父亲许是偶感风寒,孩儿这就去唤郎中。”
司马懿身旁,正在和他一起练五禽戏的司马昭停下动作,立即要亲自去请郎中。
司马懿神色凝重,抬起手:“不必,为父的身体自己清楚,这种预感为父曾有过不少次。”
他望向了丞相府的方向,忧心忡忡。
“这种感觉,只有在魏王对我动了杀心的时候才会有……”
“为父早已知道,魏王这些年在杀与不杀我的边缘徘徊过数次,尤其是当年的三马食槽一事,更是让他一直防着为父。”
司马懿叹了口气:“即便是为父,在魏王的虎威面前,也是次次如履薄冰。长此以往,魏王每次对我动杀心的时候,我就会或多或少的有这种感觉。”
“昭儿,这次为父的感觉很是强烈,马上让你的几个兄弟和娘藏身府中暗道。”
“若天黑前没人来找为父便罢,若有,我们就从暗道逃离此地。”
司马懿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父亲,那府中其他家眷?”
司马昭问道。
“魏王在司马府有很多密探。”
司马懿杀气腾腾的白了司马昭一眼。
司马昭心领神会,知道这是司马懿担心府中突然不见太多人,会立马引起魏王的警觉。
至于杀密探更是不可能,曹操是何许人也,万一还有未被查出的密探将此事上报,万一司马懿的预感并未成真,到时候司马家十张嘴也说不清。
唯一的办法,就只能是,让府中最亲近的几个人撤退……
至于其他人……
司马家,怎会在意?
……
与此同时。
正在和江逸对饮的曹操,在下令封城的同时,还让许褚亲自带兵去包围司马府。
“后世,孤改变当世,你就不怕么?”
曹操瞥向江逸。
“不怕。”
江逸摇头,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占用时间,过多解释什么。
反正自己对司马懿也没啥好感,司马家给中原带来的劫难实在太大,灭也便灭了。
更何况曹操也只是随口这么一问,压根不在意这个问题的答案。
真要在意是否会后世造成影响,就不是先下决定,而后再问了。
妥妥的奸雄做派啊,一棒子打下去之后,再象征性的关怀一下。
比起这些,江逸更好奇另一个问题:“魏王难道不怕,杀了司马懿,曹丕称帝之后,无人可抗衡诸葛亮?”
曹操眉头微皱,想起了他之所以留下司马懿的一个重大原因。
现在朝廷中,唯一可以对抗诸葛亮的人,便只有司马懿这只冢虎。
但很快,他便无所谓地继续喝起了酒:“诸葛亮又能活多久?”
“孤无非只需告诫丕儿几句,让他称帝之后,修生养息,以富国强兵为首要,以攻伐蜀吴为其次。”
曹操目色如炬,霸气言道:“若蜀来攻,则采取守城策略,严令各州守将只守不出,若一城即将失守,那在失守之前,必须让军士烧尽城中粮草。”
“他蜀国有多少兵马和粮草,能够在劳师远征的前提之下,与大魏耗?”
“大魏只需以逸待劳,以守为攻,他诸葛亮纵然可以想出破城之计,纵然能得魏城,却得不到粮草,靠什么行军打仗?”
曹操的一字一句响彻古今。
“卧槽,这是真正的毒计啊,烧尽城中粮草?”
“不愧是奸雄曹操啊,这是不顾全城百姓的死活了嘛?”
“楼上你在说什么?你怕是忘了,曹操可是个会屠城的狠人!”
“就算他对大汉有最后一丝忠义,但那都是他死后的事情了,你以为他还会在意?”
“生前且不在乎流言,更何况是死后非议?”
观众们看着曹操,忽然觉得,这才是真正的曹孟德。
他在江逸和后世面前,展现出了最为真实的一面。
那就是我得不到的,哪怕是毁掉,别人也休想得到!
如此一来,怕是诸葛亮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他攻破了城池,却得不到粮草,那蜀国大军上哪去搞补给?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啊,以当时的条件,从那里运粮就跟逆天而行差不多!
而且,他打着光复汉室的名义,却明知在己方攻破一座城的时候,城中的百姓就会再没有粮食,那还能继续攻嘛?
攻破之后,还能得人心嘛?
百姓们到时候,是会更痛恨烧了他们粮草的,已经死去的守城军队……
还是会憎恨这些打着光复汉室名义,非要占领这座城池,却让他们最后连饭都吃不起的蜀军?
古代的这些士兵一旦连饭都吃不饱,又有几个能够真正做到不扰民,不为非作歹,严守军纪?
到那时,其他魏地的百姓,岂不是会更加憎恨蜀军?
燕城别墅里。
秦汉明被曹操这个计策给惊到了。
他没有想到,曹操居然会狠到如此地步。
是,我死后,朝中是无人能跟你诸葛亮斗。
那我干脆就让我儿子跟你鱼死网破,你诸葛亮又能如何?
“奸雄,这是千古难得一见的奸雄!”
秦汉明发现,自己还是低估了曹操的狠辣。
这才是……曹孟德啊!
丞相府里。
江逸看向这个在谈笑之间,便思考出如此毒计的曹操,终于知道,为什么这个人可以坐上今天的位置。
如果,把狠、毒、奸,以满分150的形式给曹操的打分……
眼前的曹操绝对可以每个都打150分。
别人拿到的分数,是因为只能得那么多。
而曹操,是因为满分只有那么多!
“魏王,无愧为奸雄。”
江逸看着这个奸得十分明显,毫不掩饰的曹操,由衷说道。
曹操毫不在意的轻笑:“世人皆说孤为奸雄,但得天下者,往往就是如孤一般之人。”
“成美名者,大多极惨,孤不要美名,只要天下。”
曹操倒满杯中酒,
江逸和他又对饮了一杯,继续看起了歌舞。
“所以,魏王之所以不篡汉,的确是为了对汉室最后的一点忠义,和北方的安定?”
如果说,江逸最开始不相信曹操这句话的话,那么现在,他有些信了。
这是个在后世面前,都可以把毒计说得如此淡然自若的人。
要说他真正会为了名节,而至死不篡汉的话,这个设想,显然,已经不再成立。
因为他,压根就不在乎这些。
一样自己根本就不在乎的东西,又怎会为了它,去放弃至高无上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