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爱皇妃
作者:棠梨果子 | 分类:古言 | 字数:96.9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这次不是最糟糕的,曾经的江南,水旱从人,不知饥谨,被誉为大楚粮仓,全是仰仗着这里几十年前朝廷出资大力兴修水利工程。
可是谁承想,江南接连数年五风十雨,偏偏就是今年着了旱灾,光是春旱就无比严重,本来湿润多雨的南方,很多地方,整个春天都只下了一场毛毛雨。
可是从前五风十雨时,光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不启动水利的情况下,自然降水就已经可以满足当地粮食的用水需求。
这水利多年不用,自然老旧失修,甚至是很多地方官,从头至尾都没有开启水利,以至于很多人的庄稼活活旱死在了地里。
在金陵都尚且无法早日熬过旱灾的时候,这县城最早控制住了物价,农田里的庄稼也都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金陵财大气粗,都暂且无法迅速做到的事情,县令做到了,单凭这件事,还是说明县令是有些真本事的。
如果不是上任县令将粮食低价贱卖,还把得来的白银都悉数贪污,才上位三年,以至他家底不足,恐怕都不用他来到这县城舍粥,这个县城甚至都已经摆脱了灾情。
单凭这里与平常无异的物价,长势喜人的庄稼,四王爷就觉得他有必要把这样的人才引进到户部做官。
只是如今八字还没一撇,地方官想要升任京官,整个程序也很复杂,哪怕他做的很好,现在四王爷还是不能给县令一张空头支票。
毕竟户部侍郎手握财政实权,又是正儿八经的三品官,究竟能不能一入京就得到如此高位,也全看肖策愿不愿意为他破例。
何况,有句话说得好,那就叫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此次彻查江南贪官一案,势必会有大批地方官落马,但是能得到升迁,而且还是升迁到京城的,想来也只有县令一个人吧……
这样的待遇,怎么可能不会遭到普遍贬官或者原地踏步的地方官的嫉妒呢?到了京城,从正七品直接升到正三品,恐怕也会有不少人来非议吧……
大楚国整整四年没有举行朝廷恩科,此次开考,势必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批的空缺也会名正言顺被被进行的进士们顶上。
不过就算最不济,他也要让县令去担当金陵县这个职业,虽然看起来是平迁,官阶也还是正七品,可是在江南官场收到的待遇,那则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坐在金陵县这些位置上,同他打交道的,是两江总督,是知府知州,是朝廷派下来的钦差大臣,一品大员。
县令虽然为人正直,可也颇有些玲珑劲,也懂的如何在官场的明争暗斗里之中保全自己,如果他真的升到了金陵县这个位置,不出两年,他就能升到京城。
没办法,有人少年得志,就得有人大器晚成,如今已然年近不惑的县令就是后者。
他期待朝廷恩科为大楚国带来的新鲜血液,同样也一样原本像县令这样本不受朝廷重用的官员可以后来居上。
只是可惜,如果不是今年朝廷恩科人数众多,录取人数也是历史之最,最起码这县令就算当不上侍郎,当下最要紧的,也还是想办法给县令在京城谋划一个好一些的官位。
隔了半响,县令作揖这才又慢慢开了口:“四王爷在江南整整一月,虽说是抓住了金陵县的把柄,可是他最后带着一个府衙的人畏罪自杀,也终究还是死无对证。微臣以为,如果是想要尽快处理贪官,还是要给地方官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尽快确立一个举报和鼓励自首的机制,这样才会有更多的贪官浮出水面。”
没错。以金陵县如此壮烈的死法,这事传扬出去了,要不就是逼得地方官连夜毁坏证据,要不就是逼得不少的地方官为了保全家人的性命,纷纷效仿金陵县。
人命关天,这样的事情,一但发生,江南的案子就永远别想彻底得到彻查……
这也是为什么整整两三日,他除了给皇上八百加急去了一封密信之外,便再也没有向外界透漏半点有关金陵县和金陵衙役的事情。
金陵县一死,只要还没有审判,他的贪污就算得上是死无对证,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一个王爷把一个县令和一群衙役逼得服毒自尽,就是他自己也尚且觉得不可思议……
如果这件事传言到了民间,江南这么多的话本先生,这么好的素材他们又怎么会不用?
把事情杜撰的夸张离奇玄之又玄是他们一惯的本事,他真的是害怕,谢谢说书人为了自己小茶馆的生意,会搞出来颠倒黑白是非的那一套……
如果真的有人大放厥词,或者是被人暗中操控,为死有余辜的金陵县辩白申冤,那他将来想要彻查贪案,不仅要顶住百官的压力,还要承受来自民间的压力。
都说防民之口甚防于川,这也是为什么,他一直都不想要把金陵县惨死消息传扬出去。
舆论就已经足够可怕,如果舆论在被人操控,那么就如同洪水,顷刻之间将人湮灭。
怎么说他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之上的王爷,就算底下的官员想给他施加压力,只要肖策还坐着王位,只要他还是大楚国的王爷,那些地方官就得掂量掂量自的斤两。
再怎么讲,就是在贪污腐败昏庸无能官员也还多多少少都会为当地做一些实事,也会有百姓以为他是一个好官。
金陵县这样倚仗这金陵天然优势来获取良好政绩的官员更是如此。
没错,偌大金陵,物华天宝之地,多出富商巨贾也不为奇,这样十万繁华的金陵,如果不是今年的旱灾,如果不是整整一个多月的调查。就是他自己也不愿意相信金陵县是一个贪官。
一但这些百姓被地方官利用,说是他四王爷亲手逼死了一个好官和百来名衙役,这样的罪过他又如何担待的起?
“兹事体大,我去上一封信问问皇上,看看皇上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