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代码分身
作者:某程序员 | 分类:科幻 | 字数:61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60章 历史上的回形针计划
一开始陈旭没对查克教授口中说的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当回事,直到七月份的时候,诺贝尔协会打电话告诉他,他和基汀斯教授的研究项目入选为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候选。
他惊呆了。
他一个完全不懂物理学的计算机学生竟然有可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赶忙去查了历届获得诺贝尔奖的人选,才看到只要是对某个领域有卓越贡献的都有可能受到颁奖。
有的科学家在实验中无意中证明了前人的某项理论,都会获得诺贝尔奖的橄榄枝。
官方消息宣布的时候,整个MIT上下都忙活了起来。
劳瑞教授让陈旭把手里所有的项目都停下来,按照校领导的意思,全身心备战诺贝尔。
陈旭很奇怪,这个还能备战吗?又不是高考中考。
后来他跟校领导谈话过后才知道,诺贝尔奖的颁发有很大的弹性。
用领导的话来说,每年有资格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有一大堆,最后到底花落谁家全看协会那群糟老头子的喜好。
而且诺贝尔奖的获奖者必须要有两位及以上的往年获奖者的提名,就相当于是介绍信。
而这个举荐的人越德高望重越好,数量也越多越好。
所以接下来陈旭要做的,就是和基汀斯教授一起参与科研界的‘诺贝尔玩家联欢会’,讨好那些能在诺贝尔奖门前推他一把的前辈们。
校董事会知道这些做科研的学者们不擅交际,所以他们给陈旭安排好了一切。
首先介绍人就有近十位,全是MIT里获得诺贝尔奖的校友,其中有两位是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
在校领导的安排下,陈旭和基汀斯教授出席了酒会。
和陈旭之前参与的怕踢不一样,这里没有帅哥美女,也没有娱乐节目,只有一群戴着眼睛的老者们。
当陈旭扫视全场,被十几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包围的感觉就像是当年高中为了参加数学竞赛而投入题海的感觉。
格格不入,令人窒息。
好在这些学者们都是MIT的校友,而且陈旭年纪还这么小,他们对陈旭都像是对自己学生一样温和亲切。
有一个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老奶奶一直称呼陈旭是小甜心,像是对她的亲孙子似的。
宴会的中间,基汀斯教授上台给大家讲了他这次实验,陈旭在一旁听着,完全没有参与感,因为他根本听不懂。
等基汀斯教授说完,大家又让陈旭上去说两句。
陈旭没办法,便跟大家讲了自己是如何根据数据建造一个计算机算法模型,然后在巧合中发现了异常数据。
不知道大家是安慰陈旭还是说真的,他们普遍认为在这项实验里,陈旭的功劳也不小。
因为通过大型粒子对撞机寻找暗物质的试验,前人做过,并没有发现丝毫踪迹。
他们认为,这次实验数据最后直指暗物质,陈旭建立的计算机算法模型功不可没。
晚宴结束,陈旭被校领导找去谈话,领导让陈旭准备一封言辞恰当的申请信,他们负责把这封信递交给诺贝尔协会。
陈旭对此完全没有经验,不禁疑惑这样的申请信到底怎么写。
校领导像是变魔术一样,从背后拿出一张信纸,上面写满了字。
领导笑呵呵地说道:
“当然,我们也给你准备好了说辞,你只要完完整整地抄录下来就行。”
陈旭看了一眼,发现是英文,他好奇地问了一句:
“能不能用中文呢?”
校领导拍了拍陈旭的肩膀,说道:
“不要在意这些小节,等你真正获奖了,你在获奖致辞上用中文都行。”
“好的。”
陈旭从MIT离开,心情不错,便去找了南希一块喝酒。
原本他资助基汀斯教授这个项目,并一路支持基汀斯教授完成这个理论就是为了给南希的基金摆好第一块砖,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能有机会获得诺贝尔奖。
这样的话,南希的基金肯定一炮而红。
南希也很开心,举起酒杯的祝酒词就是提前祝贺陈旭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南希问了陈旭,他们要成立的这个基金叫什么名字。
陈旭随意道:
“你的基金你自己定呀。”
南希很认真地说道:
“表面上是我的而已,我觉得应该征求你的意见。”
陈旭想了想,说道:
“就叫南希基金吧。”
“啊?不太好吧,不好听也不低调。”南希哈哈大笑,以为陈旭是开玩笑的。
陈旭说道:
“怎么了?我看华尔街好多对冲基金都是创始人的名字命名,你看艾利克斯基金,索罗斯基金,还有那啥加百利基金。”
提到已经破产的南希前公司,加百利基金,气氛有些微妙地变化。
南希不以为意,笑道:
“我能和那些大佬相提并论吗?”
陈旭端起酒杯说道:
“在这里预祝金融街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南希女士,未来能够屠宰华尔街,屠宰整个美国金融圈。”
南希摆摆手,说道:
“哎呀你别说了,我都不敢想。”说着,也端起酒杯,呯地和陈旭碰杯,然后将半下的酒一饮而下。
全世界的科研界都在关注的诺贝尔颁奖一步步推进,物理学领域的风向标渐渐向德国一个关于弦理论的项目组倾斜。
校领导从各个渠道打听来消息,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大概率要颁给德国那两位科学家。
陈旭见校方似乎是认清了局势,对他和基汀斯教授的项目不再抱有希望,一些原本在行程上的为诺贝尔预热的活动都被取消。
陈旭失望之余,打算自己做点事情。
他通过一些手段搜集了诺贝尔协会在任的负责人的信息,从十几位德高望重的学者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情。
其中有一位美籍学者,他竟然是当年二战结束后来到美国的德国科学家。
当晚,他就连线了这位科学家。
“二战后,JIOA和OSS的不少官员不顾杜鲁门总统的禁令,私底下消除了一些纳啐德国科学家的犯罪档案,给其新身份,进入美国科学界,此事件被称为回形针计划。据记载,回形针计划前后输送了近千名德国科学家,有证据指明,后来和CIA局长赫尔墨斯相关的MK-Ultra事件的参与者就是回形针计划送来的德军科学家。而现在,在科研界最高殿堂中,竟然有一位戴着美国帽子的德军科学家,并且打算把今年的物理学奖颁给德国,这个事情如果让记者报道出来,物理学奖颁给谁我不确定,普利策奖肯定是定了。”
“您怎么看呢?”
屏幕前的老人家听完陈旭的话,气得浑身哆嗦,脸皮抽动,半响才说道:
“你想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