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魔经纪人:影后,晚上见
作者:宝镜 | 分类:游戏 | 字数:174.5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91章 绝世名伶的气象?
自那晚登台开嗓后,第二开始,苏辛果然让人将新的剧目时间点给排了出来。
安妮一唱三场,时间在上午10点,下午3点,晚上8点。她学戏时间尚短,学的是昆曲,只会唱《牡丹亭》,可谁也没规定安妮必须要唱其他剧目……有的大师,一辈子也只有那么几出最擅长的戏目,安妮离大师还差的远呢。
苏辛从未过安妮唱的如何,倒是师兄师姐们不断她“赋好”。
安妮觉得自己不“代入角色”,就像在复制苏辛的唱腔,她感受不到自己究竟唱的如何。全情全意投入时,她又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的表现,心神都在“杜丽娘”中,戏台就是她的整个地。
但第二早上,安妮在后台就听昨晚几个票友来了。
要等她10点那场戏,点名道姓要来听“杜丽娘”——那大概,自己唱的还不错?
这一,早中晚,安妮唱足了三场。早上人少,下午人多,晚上人稍少。台下,掌声不断,叫好声拍手声不断,更有疯狂送花的……苏辛在梨园里养了这么多人,当然要靠表演收入。在售卖戏票和茶水之外,梨园还有个重要的收入是“打赏”,不是从前扔金锭银、银裸子的旧习了,倒是效仿民国时期流行的送花。
玫瑰艳俗,梨园清雅讲究之地,几年前沈铭给提出这个意见后,就送“梅”和“兰花”了。
梅花分枝送,兰花以盆论,前者50一枝,后者200一盆,送梅兰就是在给演员打赏,梨园下来再和该演员分成。
早上10点,安妮唱第一场时,票友还不太多,她收到梅花8枝,兰花5盆。
下午3点,安妮唱第二场,是一中听戏票友最多的时候,不现场如何轰动当她亮相时,等她唱完了退场,共收到梅花98枝,兰花62盆!其中二楼包厢里,有一豪客送梅花60枝,兰花30盆,听安妮一场戏,消费了差不多一万呢。
晚上8点时,安妮唱第三场。
她这时候其实已经很疲惫了。
但邹,晚上的人和下午比起来不减反增,好些人听那意思,就是接到相熟票友的通知,刻意来听“杜丽娘”的。
“不知道为什么,我好激动,明明这样的场合,还不如电影首映礼人多……”
有那么多人来看“杜丽娘”,他们并不知道“杜丽娘”是安妮,没有明星光环加成,他们就是因为她唱得好,可能有一部分票友是因为安妮的扮相,但对喜爱戏曲的人来,扮相永远不会是最让人着迷的东西。追捧一个名旦,一定先是因为他唱作念打上佳,扮相不过是锦绣添花。
安妮能理解邹激动的原因。
和拍电影拍电视不同,从表演到制作完成最终播出,必须有个周期。这个周期间,演员个人可能已经早就抽离了表演时的状态,等播出后收到观众的“叫好”的反馈,高兴是高兴,远远没有戏台上、戏台下这么直观而热烈!
她知道自己哪一句唱得好,知道自己哪一个眼神到位,因为观众的反应在切切实实告诉你他们的感受!
晚上第三场的观众超级多,票友圈子本来就众,大家联系都比较紧密,一传十、十传百,生怕“杜丽娘”只唱一般呼朋唤友赶来。安妮唱完了,收到梅花219枝,兰花107盆!整个戏台下都被梅兰包围着,观众们试图用鲜花打赏叫安妮再来一场,可安妮一内连唱三场,是怎么也支持不下去的。
“物以稀为贵。多唱无意,三场足够了。”
沈铭这样给邹,彼时邹正在给安妮炖苏氏特制龟苓膏吃。
“沈先生,真的不用给安妮您今来了吗?”
经纪人和艺人要相处融洽,这种时候当然要让安妮看见沈先生的支持嘛,哪知沈铭却在楼上包间没出现过。
“不用,我有分寸。”
如果不是他带头送了那么些花,到了晚上怎么让观众发酵的如此热情?观众反应热情了,演员才有激情,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一三场,安妮共计收到梅花325枝,兰花174盆,仅仅打赏一项,梨园收入就超过五万元。
这个待遇,大概只有苏辛本人亲自唱整场时才有,而没有独立门户的任何一个弟子都暂时办不到。
鲜花打赏,戏园和演员本人分成,一般来从七三、****、五五不等,苏辛则定下的四六分成,梨园拿的少,演员拿的多。安妮这演技速成班,还变成带薪的工作了……
晚上安妮没有马上入睡,尽管她十分疲倦,依然在想着三场戏里的得失。
睡觉时脸上也要敷着面膜,浓重的彩妆对皮肤是个不的负担,上妆繁琐,卸妆清洁过程麻烦……安妮毕竟年轻,皮肤底子好,暂时还不用太担心这个。
安妮现在甚至顾不上dior的看秀邀约,一门心思想要抓住如今的“灵感”。
……
“杜丽娘”在梨园火了,或者在京城的票友圈里火了。
您没有在梨园看过这个新角儿?
那您可太落伍了!
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安妮演出还不到半个月,别是京城的票友圈儿、戏曲界,就连南方那边儿都知道了有她这么一号人。苏辛也不安妮是他弟子,就有人好奇了,哪个昆曲大师收了这么一个大宝贝?
来去,也没把安妮的师承出个名堂。
她从来都是化完妆登台,卸了妆从不见人,唱了半个月,没有票友见过安妮真实模样。
因为梨园不保证安妮能唱多久,对外宣传也不掩饰这点,哪剧目时间表撤了呢,就明安妮不在梨园呆了。这还了得?老票友们巴不得多来听几场,京城附近的票友圈听了,有条件的也要赶来见识下。听戏么,就图个气氛,图个同好,图个热闹,梨园生意越是火爆,没来的人越是想挤进来。
苏辛坚持不涨票价,可一票难求的现象依然催生了黄牛党。
每逢安妮演出的三个时间段,楼上的包厢不会有空的,楼下的大堂挤满人,没座儿的只求有张板凳,要不站着、蹲着听完也行呀!
安妮唱了一个月时,在戏曲界火的一塌糊涂。
外地的票友打飞的来连听三不肯走的;南方老板一掷千金,一场送兰花1000盆,摆的观众快没站脚地方,只求安妮下场后肯合影;有老票友听到酣处,夜半高呼“丽娘别走”被老伴儿捶醒,惹得票友圈儿哄笑的。
最多的一,安妮曾经在三场后收到梅花超过2000枝,兰花也有过千盆,戏台下摆不下,一直摆到后院里,摆到梨园的巷子胡同里,整个梨园都成了梅兰的海洋。
“这得有当年凤云先生受追捧的盛况了?”
凤云先生,就是梨园戏院的创世人秦凤云,一百多年是名动华国的戏剧大师,多少高官显贵都是凤云先生的戏迷,多少名门公子为他痴迷倾倒……此后,传统戏曲山河日下,戏曲能出苏辛这样的大师,却再出不了绝世名伶。
名伶者,其扮相绝美,身姿动人,唱腔完美,还要有生的号召力。
切换到娱乐圈,可能就是传中超级巨星的气场……一个眼神一个笑,就足以让拥簇们疯狂如斯。
安妮从不太多,不求打赏鲜花,也不让人捧场,她就过“谢谢”,反复的谢谢,很诚挚的态度。一个月下来,苏辛叫财务将安妮分成后收入结算给她,居然足足有160多万。也就是,一个月里,安妮为梨园带来了超过300万的“鲜花收入”。
连负责购花的师兄都调侃道:“兰花就不了可以循环利用,你知道梅花每都要新鲜的,附近几家花店为了拿下我们梨园的订单都快打起来了。”
安妮想不到自己唱戏能赚那么多。
她自持有演技金手指,在娱乐圈时,连曾颖那样的国际影后也并不害怕,但在戏曲界,她只是一个会唱《牡丹亭》的新人。
她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追捧自己……
沈铭也想不到,苏辛也想不到,倒是邹如今颇有安妮脑残粉的趋势,不管安妮做到什么地步,邹惊叹归惊叹,却又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杜丽娘”在戏曲界走红,场场爆满,梅兰堆积如山,怎会不引得媒体的注意?
戏曲界的新闻比不上娱乐圈吸引人,可安妮的“杜丽娘”毕竟是让南北两边儿的戏曲界都惊动的,昆曲新人还是绝世名伶?一掷千金只为博佳人一笑是否为真?《京城日报》的两名记者,就带着采访任务来到了梨园。
他们刻意打听过安妮的演出时间段。
手持记者证,好不容易才通守门的,给开了两条缝儿挤进去,引来外面排队票友的不满。
大堂里人山人海,别管是有钱的还是穷的,此时有个座位的就值得骄傲,来迟了连黄牛票都买不到,那没办法,您就只有站着了。大家挤在一块儿站着,不时摇头晃脑陶醉,抑或伸长了脖子努力张望。
喝彩是齐声的,是不约而同的,是唱词的停顿处,其他时间没人会乱话。
所以戏堂子里杂而不闹,别管你站哪儿,都能听见“杜丽娘”的唱词……费心挤到了前面儿,记者想先拍两张戏台照,他们不是票友,虽觉得台上的“杜丽娘”身姿曼妙,到底不至于痴狂失神。
咔咔咔,连拍了几张照片,一个记者瞅着台上的“杜丽娘”有点眼熟。
——脸上的浓墨重彩抹去的话,是有点像一个人,像一个最近媒体简直掀遍京城地皮都没找到的人啊!
本书由沧海文学网首发,请勿转载!
由于xx问题不能显示::大文学小说网,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