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家园梦
作者:匆忘青春年少 | 分类:科幻 | 字数:83.2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搬砖
清咸丰二年,时任云南曲靖知府邓尔恒到府衙厨房视察工作,在一块案板上看到一块有字的豆腐,他看到豆腐上的奇怪的字,马上就意识到这事情不同凡响。
于是他就追问厨子说:这块豆腐你是从哪儿买来的?他一路追寻,找到了一家位于杨旗田村的豆腐作坊。邓尔恒在这家作坊里看到了他家用来盛放。晾干豆腐的一块石板,这石板上有字,经过仔细询问得知,这块石板在他们家已经使用了好几十年了。
乾隆年间,这家人在耕地时发现了这块石板,他们家还做豆腐,觉得这是一块挺好的石板,又大又平整,用来放豆腐刚刚好。这石板一用就是几十年,至少用了三代人。这块石板正是《小爨碑》。发现《小爨碑》后,邓尔恒便将他运回府衙保管,并对碑文内容进行了研究和考据,还特意撰写了跋,记述了发现和安置石碑的经过,并刻在了石碑左下角的空白处,之后《小爨碑》就被移植到了曲靖的武侯祠里面。
1927年《小爨碑》被士兵抬去修筑防御工事,张士元知道这件事后,冒着生命危险跟士兵交涉,最终将石碑搬回家中,使石碑逃脱了被毁的危险。后来时任民国**内政部长的周钟岳,委托云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校长谢显林,建造爨碑亭,将《小爨碑》收藏于此,直至今天。
清末名士袁嘉谷为爨碑亭撰写楹联“奉东晋大亨,宝子增辉三百字,称南滇小爨,石碑永寿二千年”此时距立碑的时间已经过去了1500多年。
《爨宝子碑》全称《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墓碑》,通高1.83米,宽68公分、厚21公分,碑首呈半圆形,碑额题衔5行,每行3字,碑文共13行,每行7到30字不等。碑下端列职官题名13行每行4字,共400字,均为正书,除最后一字缺损外,其余都清晰可辨。碑的主要内容是记述爨宝子的生平、家世和政绩。
爨宝子380年出生于建宁平乐,公元403年去世,年仅23岁,19岁就任建宁太守,同时承袭了“振威将军”一职。根据碑刻的年号东晋大亨四年,可以推断它凿于公元405年。
邓尔恒推测,爨宝子当时尊奉东晋司马政权为正朔,改年号的通知来了,他就改了,后来可能再改年号的通知没有来,爨氏偏居南境,导致他不知道中原变迁,四年后还在使用大亨年号,这才有了“大亨四年”的碑文纪年。
邓尔恒在跋中还提供了另外一个信息“仪征阮文达师见爨龙颜碑订为滇中第一石”。阮文达就是阮元,不但是三朝阁老,九省疆臣,还在经史、金史、编撰、教刊、书法等方面有极高的造诣。
1826年阮文达出任云贵总督时,偶然在一个晒谷场上发现了一块被用来打稻谷的石板,这块石板就是《爨龙颜碑》。后来阮元让时任知州建了碑亭,将石碑保护了起来。
《爨龙颜碑》全称叫做《宋故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邛都县侯爨使君之碑》。这块碑始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二年,碑通高3.38米,上宽1.35米,下宽1.46米,厚有0.25米。正文24行,共904字,碑阴刻职官题名3列,共313字。碑阳左侧刻清代阮元、秋均恩、杨爨,三跋及“道光七年知州张浩建亭”字一行。《爨龙颜碑》比《爨宝子碑》晚立53年,但比《爨宝子碑》大很多,所以称为大爨碑。
碑文追溯了爨氏家族的历史,记述了爨龙颜的事迹,为研究爨氏家族以及两晋南北朝时代的云南历史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
爨龙颜,字仕德,是建宁郡同乐县人,爨氏的祖先曾受封爨帝,以“爨”为族人的姓氏远祖名叫爨肃,官至曹魏的尚书仆射兼河南尹,后世子孙辗转到了四川、湖广一带,一部分又漂泊到了南中,爨家经过九代人的发展,家族兴旺。
爨龙颜于刘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445年逝世,享年61岁。
虽然先祖是谁难以考证,但是爨氏是中原南迁的汉人则是可以肯定的。到了东汉时期,爨氏已经是南中的豪族了。
339年,爨氏开始独霸南中,直到748年南诏灭爨时,爨氏已统治南中400多年,形成了独特的爨文化。
“二爨碑”最有价值的是他们的书法,被人们称为“爨体”。“小爨碑”是隶书至楷书过渡的典型。“大爨碑”年代稍晚,虽为楷书,但隶书意蕴明显。
阮元发现“大爨碑”后,在碑下作的提拔中说:“此碑文体书法皆汉晋正传,求知北地亦不可多得,乃云南第一古石奇永保护之”。
清朝中期,金石学大兴,影响所及,书法界绝碑之风盛行。以阮元在当时的影响,加上他对“大爨碑”“ 云南第一古石”的评价,该碑立刻声名远播,受到书法界、金石界的高度重视。康有为后期的字明显受二爨碑的影响,康有为将爨体字发挥到了极致。
上世纪70年代末,有一群日本人,辗转到了云南曲靖,目的就是为了瞻仰“二爨碑”由于当时的社会原因,他们的请求被拒绝了,过了很多年以后,他们再一次来到曲靖,终于看到了“二爨碑”如愿以偿。
有一位日本八旬的书法家,来到了《爨宝子碑》前,在离碑七八米开外的地方,双膝跪下,用标准的普通话,高声背诵《爨宝子碑》全文,令人动容。
如今“二爨碑”还都在发现地云南曲靖,《爨宝子碑》静静地矗立在曲靖一中内的爨碑亭中而《爨龙颜碑》则在曲靖陆良斗阁寺的大殿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