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王者降临
作者:黄牛道人 | 分类:历史 | 字数:80.4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五十七章 议定婚嫁
接到侄儿李利的来信。李傕表示感到有些羞愧。兄嫂都已经过世,只剩李利这根独苗,到了这般年纪,早就该开枝散叶了。可惜自己还没有把他的亲事安排好。
李傕早就想过李利的婚姻大事了。一是想着侄儿早点成家,然后延续长房血脉。二是想着通过婚姻,能不能绑定个靠谱的政治盟友。
结果杨家、马家、王家、赵家等家中有适龄女郎的世家纷纷婉拒了他,搞得李傕好没面子。只是现在他做为四府大臣之一,正是要竖立威望,收拢人心的时候。总不好用些强逼的手段。而且,有几家,你还真不好对他用强。
像马日磾家,像杨彪家,这些人只能拉拢,哪里能翻脸……最关键的是,强娶了人家的女郎,却得罪了一家人,又有什么意义呢。这并不是李傕所需要的结果。
现在侄儿写了封信来,却似乎看了上蔡家的小寡妇?嗯,李傕摸着满脸的胡茬,觉得若是蔡家能同意,小寡妇就小寡妇吧。
于是李傕就派人去打听,没多久消息就回来了。蔡文姬熹平四年(西元175年)生的,和侄儿李利同年,只是要小月份,前年嫁给河东卫家卫仲道,没多久卫仲道就去世了,蔡文姬因夫亡且无子,遂又回到了蔡家。董卓征蔡邕入朝,蔡文姬遂随其父到了洛阳,而后又到了长安,一直至今。
董太师以前对蔡邕很好,蔡邕的声望也很不错。要是能娶蔡邕的女儿,对侄儿李利来说,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还好侄儿来信来得快,不然蔡家就要走了。李傕为了表示重视和诚意,亲自登门拜访。蔡邕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臣年四十有六,孤特一身,得托名忠臣,死有余荣。”这是蔡邕熹平六年上奏时说的话;而曹操后来赎回蔡文姬的一个最主要原因也是因为心痛蔡邕无嗣。
蔡邕也是考虑到后事问题,遂过继了堂兄弟蔡谷一子为嗣。也就是前番李利上门祭拜蔡邕时见到的蔡三郎。
也幸好过继了蔡三郎,不然蔡邕一死,长女蔡文姬是个寡妇,次女更是还未成年,连个撑孝子棍的都没有,那才是惨。
蔡三郎见李傕亲自登门,心中就是一个咯噔,夜猫子进宅必无好事,李傕身份何等贵重,他跑来想要干什么?转念一想,又觉得现在家里没有什么是李傕可图的。于是又放下心来。
李傕寒暄了几句,见蔡府门庭冷落,不禁叹道:“伯喈当日音容,仍历历在目。想不到就突遭横祸,如今想来,真是令人泫然。”
认真算起来,李傕还是蔡三郎的恩人。因为他逼死了王允啊。蔡三郎在一旁执礼甚恭,唯唯称是。最后耐不住就问道:“将军纡尊降贵,来小子寒舍,可有事吩咐?”
李傕就道:“伯喈与我,素有交情。故友离世,我不胜感慨,也自当关照他的家人一二。”
蔡三郎心中不禁就想道,我父与你这个家伙,能有什么交情?只是以李傕的身份说出这番话来,蔡三郎也只能低头听着,然后还得装出一副感激不尽的模样来。毕竟这也是人家的一片好心好意。
蔡三郎在谢过李傕的盛情之后就摇摇头正要开口说他马上就要扶柩回老家,然后在家里居父丧不出来了。并没有什么需要李傕帮忙的地方。
话还没说出口,就听得李傕道:“我知伯喈有一女曰文姬,吾亦有一侄,两人年龄相近,正好互为婚姻。如此两家结为秦晋之好,未来蔡氏若有事,我李家也能照拂一二,岂不是好?”
蔡三郎又气又怒,谁想要和你们李家攀亲了?别看文姬寡居在家,但她又不是没人要了?还秦晋之好,我呸!
你李傕口口声声说与先父有交情,结果你在我居丧期间就登门强行要娶我蔡氏女?还要不要脸了你!
蔡三郎胸中一口气憋了半天,最后硬生生的吐出一句话来:“将军莫要无礼,国朝以孝治天下,须知居父母丧期间不得婚嫁!”
李傕笑道:“我岂不知?我不是要立刻便要侄儿娶亲,只是我家侄儿之前见过文姬一面,心中惊若天人,发誓非文姬不娶。我也无法,只好厚着脸皮来走上这一趟,先定下这门亲事。等你守丧结束,我再派人上门下聘,如何?”
蔡三郎心中一转,立马就想到当日李利上门祭拜之事来。心中不禁大悔,一时心软让那家伙进了门,结果那厮却盯上了自己可爱的妹妹!真是个禽兽!
李傕把话说成这样,又说是什么李利非蔡文姬不娶,又说是什么守丧结束之后再下聘。话说成这样,蔡三郎一时半会也没法拒绝,只好找了个理由,迟迟艾艾的道:“此事重大,小子还需要告知家中长辈,不如……”
李傕哪里会听蔡三郎的,他把脸一沉,就道:“此去陈留,道阻且长。你可得要想好了。”言罢,转身就走。
徒留蔡三郎一个人在房中,欲哭无泪。李傕这言语中的威胁,他怎么能听不出来。他不愿把妹妹嫁给李利,但也不能拿全家人的性命去做冒险。
李傕都能反攻长安,逼迫天子和朝廷,惹急了他,什么事是他做不出来的?真让他恼羞成怒了,这一路之上,派支兵马假扮盗匪,自己一大家子就完了。
自己死了不要紧,要紧的是,父亲大人的灵柩不能有失,两位妹妹也不容有失啊!
第二日,蔡三郎就亲自来寻李傕,说同意这门亲事,不过要三年居丧结束之后,再行婚嫁之事。李傕心想,侄儿房中有了个女人,再等三年也是无妨。只要和蔡家先把这门亲给定下来再说。
于是就高兴的笑道:“贤侄,三年之后,可愿出仕?”李傕还是很有底线的,你同意这门亲事,我就自当回报于你。老子大权在握,你要想出仕,绝对轻而易举,还会给你选个好位置。
蔡三郎把头摇得拨浪鼓似的:“小子只想在家读书,暂时还无出仕之念。”他可不愿把自己再与李傕绑一块了。先父蔡邕被董卓所逼出仕,结果惨死狱中,自己再和董卓的余部李傕搅到一起,那不是坐实了王允指责先父蔡邕同情董卓之死的话来?
文姬嫁给李利,可以解释是被李傕所逼,自己没有办法了只好同意。但自己要再通过李傕出仕,那就真的是黄泥巴掉裤裆,不是屎也是屎了。
而且自己要出仕,还需要你李傕吗?蔡三郎在心中冷笑一声: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