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失蹄
作者: | 分类:古言 | 字数:41.3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二百三十九章 完结1
这样走走停停,又用了一个来月,终于抵达了灵都城。
皇帝回朝,满城相迎。早有得了消息的已经安排周全了,连地面都用清水洗过,所有百姓的鞋底也不能有一点脏污,安站于街道两旁,静静等候御驾归来。不止如此,正街所有门脸上都挂了红布条,就差在城门上也缠大红花了,俗得扎眼,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皇帝娶亲的排场呢。除此之外,文武百官分列两队立于城门外,身着各品级朝服,站得笔直直的堵在城门外,等于是封了这座城门不让百姓进出了。
不用说,这事肯定是那帮爱整场面的老臣干的。
待看到马车驶近,群臣立刻伏地高呼“恭迎陛下凯旋,泰越永昌!”
马车停下,夏末自己推开车门走出来,一眼扫过前头这群人,皱了皱眉,也不用人扶就跳下马车朝人群走去。先是一把拉起了乌沛,瞪了她一眼怪她瞎跪。转头看向旁边一身武将服,双鬓斑白的将军,把他也亲手扶起来了。
“于国公请起。”
于国公,名于逍,武将出身,身形高大魁梧,端正国字脸,跟俊不沾边,长相不出挑,唯占一个可靠。于乔在外形上倒是一点都不像他爹,据说相貌是随了已逝的于夫人,也难怪他老惹祸他爹也没打死他。
于国公经历过鏖战依然精神健硕,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还从容不迫,但头一回面对垂询的女帝陛下,倒有些拘谨起来,躬身礼道:“迎君回朝是为臣本分,万不敢僭越。”
夏末拦了他的礼,微笑道:“多亏于国公此次力往狂澜护住了灵都城,才不致令反贼得逞。朕当感谢你才是,如何还要受爱卿一跪?爱卿护得都城之安,居功至伟,从今往后,都不必跪了。”
于国公正愣神,夏末已经叫来秉笔官。
“奉天承运,诏曰:加封于逍为一等忠勇护国公,享亲王俸,见君不跪。追封其妻乔氏一品端慧夫人,赐长明灯。其子于乔,忠君爱国,于叛乱中建树颇多,擢升为刑部尚书令,统管朝廷上下刑狱之事。钦此。”
大印一盖,此事已定。从此于家一门荣耀,一跃成为灵都城一流世家。
在场一众官员不论心中作何想法,此时都是山呼陛下圣明。
再寒暄几句后,夏末复又上了马车,众官员就自觉地跟在马车后头并入了队列。除了乌沛和于逍被特批骑马随行,其他来迎驾的文官武将皆弃车马步行,好在队伍速度不快他们还能跟得上。
大队人马齐整地走进城内,一阵山呼海啸般地“陛下万岁!泰越永昌!”直袭夏末的天灵盖,震得她一激灵。
夏末坐在车内,轻轻拍了拍怀里睡得酣沉的孩子,撩起帘子往外看究竟。
只见所有百姓跪于大道两旁,头也未抬,声声高呼泰越永昌,整得跟朝圣似的。
夏末十分不适应。
她登基那天不过是接受了群臣朝拜,也没像今天这样折腾满城百姓。若照如此,往后她都甭想出宫了,走哪都得劳民伤财。
夏末回宫第一件事就是召开了对于此次回朝铺张浪费事宜的批评大会。
没有当众点名批评,毕竟人也是为了讨好她才这么干的,直接拉出来示众实在有些伤人心。为了不过分打击他们做事的积极性,夏末就只明确且重点表示了好大喜功不必,劳民伤财不可这两点,纯属口头警告,不作实际处罚。
这叫马屁拍到马蹄上的人暗自庆幸不已,吐出一口悬在心中的气。不过这种无谓的排场之事此后都没有再重现过了,倒是给国库省了不少银钱,也算是间接拍中了马屁吧。
一场大朝会,除了批评,当然还有表彰。只不过要表彰的人员,除了乌于陈三家由女帝陛下亲自拟定嘉奖,其他官员封赏的品级,得要朝议过才能拍板拟旨。
大朝会从上午开到下午日头西斜,还有许多事情没争论出个明确答案来。尤其是关于人事任免上的问题,那简直吵翻了天,整个大殿里都是吵嚷的人声,就跟关了一大群鸭子一样嘎嘎叫得人心烦。
夏末揉着嗡嗡响的脑袋叫停了这场争吵,让他们各回各家,明天再战。
如此往复几天,再好的脾性也磨没了,尤其是一大摊子事堆在夏末面前还都是亟待解决的,她又不是个脾性温和的,免不了就脾气暴涨。于是屁事没有就知道上奏章拍马屁的就正好撞到枪口上了。夏末揪出几个典型狠狠一撸到底赶回家吃自己之后,朝廷上下的办事效率大大提高了,不日就达成了统一意见,决议出封赏名单和规制来。
所有有功将士均按军功发放粮饷赏赐,文职人员按照品级各自晋升了一级,重大突出表现的连升两级,只不过钱粮就免了,只给了些库存的摆件和衣料布匹当做恩赏。没办法,国库实在紧巴,还有一大堆的受灾百姓要养活。好在灵都城的官员不靠那点钱粮养家糊口,皇帝的赏赐也就是个象征意义,谁也不敢真拿御赐之物换米粮,大多数的物品都是供在祠堂光耀一下门楣,图个御赐名头罢了。
封赏内容商议完后,还有一大堆的事。既要督促户部批放有功将士的犒赏,还要审核被举报的墙头草官员,提拔有能之人填补这帮蛀虫的空缺,安置灾民流民,重建受损城镇,以及郑吴周吕几国的善后问题,一下子收回这么多属国,人事任免跟安抚百姓等等事情。
桩桩件件,繁杂到不行。夏末从早到晚都泡在御书房,恨不得三头六臂才够用。好在有内阁帮着梳拢重要事件呈递给她,朝廷的事总算理顺了些。夏末的心情也总算没那么暴躁了,想了想,还是安排了一场庆功宴,不说多么山珍海味,有鱼有肉的好歹算是慰劳功臣了。
人嘛,总是在吃饭的时候拉进彼此之间的关系,夏末也想跟功臣良将们把关系处好些,所谓君臣之谊,不能给人一个暴君的印象嘛。
仗打赢了,叛军之患已除,正是举国欢庆,人人欢歌笑语,犒赏功臣良将之时,但是吧,总有那么些倚老卖老的人跳出来找存在感。
庆功宴才过不久,他们就联名上书参奏于国公滥用刑罚无职渎公,胁迫各家高门包括皇族在内出钱出人,丝毫不将皇室放在眼里,是无视国法藐视君威的行为,此外还包括刘义以宦官之身领宫中侍卫巡城的越界行为,城门守将殴打贵族老爷的以下犯上之行为,和等等好些不太出名的人物,基本上都是参与了护卫灵都城的人,都被告了一状,且差不多都是越界逾制的罪名。
逾制这种事,可大可小。君王不在意,就能算恩赏,君王介意,那就是能抄家问斩的大罪。所以他们才敢在陛下表彰过于国公等人的功绩后还上书参奏,赌的就是帝王心思的捉摸不定。
今日看着风光无限的宠臣,明日就有可能戴上镣铐游街示众。所谓伴君如伴虎,就是如此。
揪着这种事告刁状的,大约也有试探皇帝心思的意思。皇帝的态度和处理结果,就是他们往后拿捏跟皇帝君臣相处的度,能在这个度里为自己为家族谋求最大的发展。那些百年世家,其实都是这么揣摩帝王心思,圆润地按着大框架稳步发展,才能令家族在每次改朝换代中屹立不倒。代代相传下来,世家其实都已经摸索出来一套完善的君臣相处模式,试探底线,揣摩皇帝心思以及皇帝的个人能力,根据皇帝脾性和能力不同,世家对皇帝的态度也会不一样,如此,最终都能安稳地渡过朝代更迭,代代遗留下来,形成如今的庞大家族势力,然后就想以家势胁迫,左右皇帝决策以谋更大私利。
他们满以为这次也能摸准新帝脾性,本来嘛,一个小女子,虽不至于才疏学浅,但是自幼流落异乡,没接受过帝王教育,哪里是能做一国之君的料?结果这位女帝完全不按套路来。
她好像压根就不急于拉拢权贵收拢权柄,对于他们所告之人别说交有司查问了,压根连提都不提一下。还当朝明旨斥责了几位蹦哒的最高的老臣,圣旨大概意思就是他们所告的都是在护城战中出了大力的有功之臣,情况特殊便宜行事没有任何问题,她一点都不怪罪,反而是他们这帮老家伙倚老卖老,护城不力于国无功,就知道长舌挑拨,若是不服,就自个儿也上阵杀敌去云云。
当场就把一帮老臣给怼得颜面无光,回家就称病告假了,好些天没脸出门。
附着斥令一起的还有几份圣旨和文书,是关于此次平叛的赏罚公示以及其他涉案人员的处罚,要发往全国通告的。
也不知是不是公怨中夹着私仇,夏末把捉到的一应涉案人员全都交由刑部审讯彻查,包括已经被收拾得不成人样的周太子和齐广林等人。
这在外人看来,就是泰越帝此次雷霆震怒,要大搞刑狱的意思了。不然怎么就交到刑部主理此案?属国是藩王制,只要王室没有谋反,各国案件都由王室决议,朝廷一般不插手。而且大宇朝立储的方式独特,藩王就是谋反也得不到比现在更好的位置,所以安居一隅的藩王是正常的,朝廷也就没有专门针对藩王谋反的处事机构。像周吕郑吴这几个奇葩,纵观大宇朝历史也实属罕见,群臣就奏请成立个治藩属也就是专案组来审理他们。
但是夏末拒绝了。理由是另外成立治藩属,费钱费力费时,不如就交给经验丰富的刑部处理,既省事又省心。
众所周知,但凡进了他于尚书的大狱就没有囫囵个出来过人!叛军首脑又是曾经有过来往的王室贵族,因此灵都城的朝廷官员风声鹤唳,不说在叛军攻城的时候有过动摇之心的个个都夹着尾巴做人,生怕被翻旧账,其他跟随于国公抗敌的人家也不由得谨慎许多,关门闭户,行事越发小心。
一帮朝臣绷紧了皮,不管平时是不是敬业爱岗的,这会儿都跑去住在衙门办事处了,生生熬得衣带渐宽,面黄眼赤,把鞠躬尽瘁做到淋漓尽致,可以就此期间的表现评个劳模了。
相较于朝廷官员,百姓们倒没什么顾虑,张灯结彩庆祝朝廷大获全胜,城内一派喜气洋洋,要不是天气渐暖,还以为是过春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