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作者:明镜要高悬 | 分类:历史 | 字数:172.5万

第342章 朝廷集积百万大军,吃饭都吃不起了

书名: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作者:明镜要高悬 字数:3349 更新时间:2024-11-16 22:51:00

朱棣对陈旭有很大的期待。

自从朝廷在各省连续大败,交趾那边现在成为朱棣心中最有希望翻盘的地方。

而且他自认为自己对陈旭有情有义,陈旭是不应该这么对他的。

陈旭父亲陈彬当年就与朱棣交好,常年在北方驻守。

靖难时,陈旭第一时间投降,之后跟着朱棣南征北战。

朱棣对他非常信任,靖难中曾派他驻守德州,结果盛庸带兵过来时,陈旭直接弃城就跑。

当时军中有几个大将很不满,都想朱棣治他的罪,将他砍头。

但朱棣看在其已故父亲陈彬的面子上,没有追究,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现在想想,陈旭看到盛庸来了就跑,连德州都不敢守,他在交趾,恐怕胆子更小?

陈旭太让俺失望了,朱棣心中恨恨的想着。

纪纲跪伏在地上,见朱棣好久不出声,微微抬头,发现朱棣神色变来变去的想着心事。

他眼珠转了几下,小心翼翼的道“张海山去见陈旭未归,陛下,要不要将陈旭的家人?”

将他全家尽诛之,朱棣很想如此暴喝。

可现在没有真凭实据,仅凭商人一面之词,肯定不能这么干。

万一陈旭已经被逆子杀了呢?张海山也没见到呢?

“再探。”朱棣厉声道“再往交趾——吴哥派人——锦衣卫一定要继续往那边派人,带上朕的旨意,无论如何,查清楚陈旭是死是活——”

“朕不相信,朕不相信,陈旭会背叛朕,会帮那逆子——”朱棣知道陈旭胆小,就算暂时真的没反应,可能是被逆子所迫。

陈旭也正是胆子小,肯定不敢背叛朕。

“臣遵旨。”纪纲伏首道。

这会他心里已经在骂娘,朱棣专门给他难题,又要往万里之外的吴哥派人,还要抓海上走私粮商,每件事都挺难的。

最近锦衣卫折损严重,特别往交趾那边派,简直是找死,只要去了,几乎没有回来过的。

“走私粮商的事怎么样了?”朱棣突然问。

朝廷准备集中力量和叛军在湖广决战,粮食是重中之重,绝不能让江南的粮食,流向叛军。

纪纲硬着头皮道“回陛下,已经有些眉目,等有真凭实据,立马就会抓人。”

“尽快。”朱棣沉声道“湖广会战之前,朕要杀鸡儆猴,好好敲打下江南的商人。”

“这些江南商人,个个品德卑劣,为了赚钱,什么事都敢干,心中毫无朝廷,俺父皇给他们重税就是对的,依朕看,还得加他们的税。”

纪纲听着他一口一个朕,心中慌的一比。

“陛下圣明,臣,一定竭尽全力,不会让陛下失望。”

离开乾清宫后,纪纲也没回家,因为快要上朝了。

他来到午门边上锦衣卫值堂。

明朝的锦衣卫除了要干些抓人审案的事外,还是皇帝的侍卫亲军和仪仗队,朱棣上台后,又从锦衣卫里选出一批体格较强,孔武有力的为殿廷卫士。

平时锦衣卫约有一百人驻守午门,在皇城诸卫里,象征着地位最高,最受看重。

另外在皇帝御门听政时,锦衣卫上官一员侍立在御座西侧,负责传旨(现在基本是纪纲在干这事)。

锦衣卫另有一百二十九人与千户二人、百户四人,分别守护在丹陛、御道、金水桥以及奉天门广场的各个门前。此外还有锦衣卫校尉五百人,排列在午门内外,负责鸣鞭及执掌仪仗。

所以皇城里锦衣卫挺多的,纪纲有时当值,就不回家,晚上住在锦衣卫值堂等侯。

因为皇帝有时突然想到什么事,会让他去办。

如果没事,晚上还会睡在这里。

在汉王起兵之前,朱棣心情很好,纪纲经常睡在午门边的值堂,白天黑夜的跟着朱棣,那会他比侯显还当红,朱棣到哪都带着他。

今天锦衣卫当值的千户庞英。

庞英在值堂看到纪纲来了,赶紧过来施礼拜见。

这庞英是他铁杆亲信,原历史上,在永乐十四年时,还配合纪纲专门演了个指鹿为马的事,之后纪纲就信心暴膨,感觉自己和赵高的权势可以比一比了。

刚刚庞英就是把纪纲从外面放进来的,知道纪纲去见皇帝了,看到纪纲脸色不好,他左右看看,四下无人,小前小声道“怎么了,交趾那边又不好?”

纪纲心情也正烦燥道“张海山都没回来,且毫无音迅,交趾还能好到哪去?”

庞英脸色微变“听说朝廷在交趾,有三十万大军?”

“就是。”纪纲想说什么,还是没敢说。

要是交趾这三十万大军再为汉王所用,朝廷的形势,会变的更加的恶劣。

一直想着脚踏两只船的纪纲,此时心里的天平,已经微微向汉王朱高煦倾斜,如果有机会的话,他愿意再向汉王示示好意。

“那小宦官亦失哈是李贵妃身边的人?”纪纲突然问庞英。

庞英道“是的,亦失哈要么出宫,只要在宫内,必然在李贵妃身边。”

“他经常出宫吗?”

“经常,反正下官五天一当值,十次当值,至少有一半能遇到他出宫。”

纪纲一脸若有所思的表情。

之前他怀疑亦失哈和朱高煦有联系,但是亦失哈身为李贵妃的贴身太监,这么勤快的出宫,肯定是有问题的。

其他贵妃,包括皇后身边也没有太监这么勤快的出宫。

这证明至少亦失哈得到李贵妃的首肯才会出宫。

有啥事要经常出宫的?难道李贵妃和朱高煦也有联系?

不可能吧?

但李贵妃年纪,可是和朱高煦差不多。

难道?难道两人有一腿?

再想想朱高煦都敢造反,也没有啥事干不出来的。

“你当值时,守丹陛百户是谁?”纪纲问。

“是下官心腹周青。”

丹陛是太和殿前的平台,也是锦衣卫距离后宫最近的地盘。

可以说,进了午门之后,丹陛以北,都不归锦衣卫管,丹陛以南,几乎全是锦衣卫在守。

丹陛左右有四个门,分别叫中右门,中左门,右翼门,左翼门。

一般从后宫出来的宦官宫女,都是从这四个门出来。

“让周青找机会,交好亦失哈,给他行出方便。”纪纲不动声色的道。

锦衣卫负责驻守午门,这是他很好的机会。

庞英立刻点头,也不问为什么。

他以为纪纲想交好李贵妃,因为听说皇后不行了,而李贵妃年轻貌美,以后可能会得宠。

庞英心想,纪指挥使真是聪明,知道早点铺路,万一将来皇后不在,李贵妃得宠,纪指挥使还得发达啊。

纪纲又在值堂小眯了会,很快就到了上朝时间。

上朝时朱棣的脸色还是不好,然后议的事更是不好。

兵部尚书先报了些数字,什么卫什么卫出动多少兵马,什么所什么所出了多少人,浙江调动了多少,山东来了多少。

纪纲听了会,感觉到大明国家机器正在运转,从去年三场败仗开始,就一直在到处征调兵马。

但大半年过去了,似乎还没有完全到位。

这效率有点慢啊?纪纲也没带过兵,都感觉朝廷效率有点慢。

但此次朱棣要集结八十万左右的兵马,动员二十万民夫,号称百万之众。

所以整个集结过程是极为漫长的。

这是一个皇朝后勤供给,水陆运输,动员能力、部门配合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体现。

兵部尚书说到一半时,被朱棣打断了。

纪纲也没想到他记性这么好。

“朕记得的十月份时,山东宁海卫、成山卫两卫一万多人,就开始往杭州调,这都两三个月了,还在山东?”

兵部尚书苦笑“臣想报完了,再说此事。”

“陛下。”户部尚书夏原吉又来了。

朱棣听到他的声音,就嘴角一抽,现在最怕夏原吉说话。

“陛下,真的没钱了。”夏原吉又来这句话。

“宁海卫,成山卫从山东到杭州,不带辎重,需要舟船一百到二百艘(看船大小),带辎重最少要三百艘以上。”

“每船就以八名船夫计,每人每天需支付钱二十文,加上粮米,每天最少耗银五百两。”

当地布政使司没钱,户部也没钱了。

前段时间朱棣从各地征调兵马,动用船只,准备粮草,打造火炮,各种花钱。

没钱就啥事也干不成,你把军队从后方运到前方,不要钱吗?

路上吃粮就是个巨大消耗,如果运辎重,还要大量民夫要养,还要马骡要吃草料,全是钱啊。

朱棣脸色漆黑一片。

朱高煦的钱好像花不完,他大明帝国花起钱来却刻捉襟见肘。

“朕不是让暂停北平皇城的建造。”朱棣怒道。

“北平的银子运回来也用完了。”夏原吉摊摊手“陛下集结百万大军,每天吃顿饭都是巨大的消耗。”

“。。”朱棣。

奉天殿里突然安静下来。

朱棣沉默了会,缓缓抬头,看向右边(东侧)的侯显。

上朝时,纪纲在御座西侧(左边),侯显在右边(东侧),都是有传旨和传话的作用。

侯显在郑和走后,接管了朱棣的内库。

他内库当然有钱。

朱棣现在知道,不出血本是不行的。

一旦打仗输了,内库再多的钱,都会变成逆子的。

“银钱的事,朕来解决。”他也不会当众问侯显有多少钱,立马表态自己会解决。

“陛下圣明。”夏原吉终于笑了,应该开心不用自己想办法弄钱,因为他实在也弄不到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