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滴血瞳

作者:丫丫不学语 | 分类:悬疑 | 字数:297.6万

第六百四十三章 另类大傩

书名:滴血瞳 作者:丫丫不学语 字数:3104 更新时间:2024-11-16 22:06:54

但是就在我听得如痴如醉的时候,刹那间,这一切的声音全部都消失了,静默之后,便是那许久的宁静。

我和崔明丽也在讶异间,睁开了眼睛,看着面前的一幕,此时,阴羌手中的那支笛子也慢慢地从嘴唇边移动开来,慢慢地垂落在了一边,之后,他看向了我们,“丫头,你过来……”

他冲着崔明丽,慢慢地挥了挥手,崔明丽便朝着他走了过去,我有些担心,这阴羌也算是和我们刚刚认识,这样子会不会有危险,但是当我想要阻止崔明丽的时候,嘟嘟却飞到了我的身边,冲着我摇了摇头,“没事儿,韩小天,他没有恶意,我可以感觉地出来!”

嘟嘟的话算是让我的心落到了肚子里面,此时,崔明丽也走到了阴羌的面前,阴羌伸出了他那细如竹枝的手掌,放在了崔明丽的额头上,刹那间,崔明丽的额头和他的手掌接触的位置,放射出万道光芒,这光芒瞬间放大,几乎把我们的眼睛都给整的睁不开了。

“啊……哈……”崔明丽的呼吸变得急促,但是阴羌的声音却依旧平和,“放轻松,丫头,放轻松,你肯定可以,你一定可以……”

他的声音渐渐地小了下去,与此同时,手掌和崔明丽的额头在接触的位置,那光芒也黯淡下去了很多,不单单如此,崔明丽的呼吸也渐渐地缓和了下去。

之后,崔明丽也慢慢地闭上了眼睛,模样看起来尤为安详,呼吸也就在此时趋于平顺,“好好感受,傩舞,可以控制世间的万物,好好感受……”

周遭的一切都那么安静,我们定定地看着眼前的这一幕,我的心里面却充满了对于崔明丽的担心,但是在过了片刻之后,崔明丽却猛然间睁开了眼睛。

“阴羌大人…….”崔明丽声音晴朗,然而双目当中却似乎有水滴流出。

阴羌挥了挥手,“去吧,丫头,去做你该做的事情吧!”崔明丽点了点头,冲着阴羌施了一礼,而后,便清迈莲步,走到了一边,长袖甩动,她又取出了那条素缟,缠在了自己的玉臂之上。

与此同时,阴羌再次拿起了那杆玉质的羌笛,放在了唇边吹奏了起来。

崔明丽舞动着肢体,翩然跃起,腰肢轻盈的,就好像是一只敏捷的白鹭。

她双眉颦蹙间,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宛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贴的梳妆。

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在这灵气逼人的舞步中,她忘怀了周遭的一切,也忘怀了自己。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在阐释着这已然流传了千年的舞步。

只是,在我的记忆里面,傩舞是灵气十足,但是断然没有如此唯美,小的时候跟着姥姥的时日居多,当姥姥带我回老家的时候,每逢集会,都会有这傩舞,但是绝非崔明丽跳的如此仙气十足,反而在我看来,那带着一种粗犷的格调。

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及腰的长发,腰间的衣褶;用她细碎的舞步,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肌不污天真,晓来玉立瑶池里。亭亭翠盖,盈盈素靥,时妆净洗。太液波翻,霓裳舞罢,断魂流水。甚依然、旧日浓香淡粉,花不似,人憔悴。欲唤凌波仙子。泛扁舟、浩波千里。只愁回首,冰帘半掩,明珰乱坠。

月影凄迷,露华零落,小阑谁倚。共芳盟,犹有双栖雪鹭,夜寒惊起…...此情此景,我能想出的句子,便是这个,我看着崔明丽的舞步,觉着自己的心脏都要静止了。

傩舞,又叫”大傩”,俗称“鬼戏”或“跳鬼脸”,源于上古氏族社会中的图腾信仰,为原始文化信仰的基因,是广泛流传于各地的一种具有驱鬼逐疫、祭祀功能的民间舞,是傩仪中的舞蹈部分,一般在大年初一到正月十六期间表演。

现存傩舞主要分布在江西、安徽、贵州、广西、山东、河南、陕西、湖北、福建、云南、广东等地,各地分别有“跳傩”、“鬼舞”、“玩喜”等地方性称谓。傩舞历史悠久,成型于周代的宫廷“大傩”之礼,在《周礼》中有明文记载。

傩舞表演时一般都佩戴某个角色的面具,其中有神话形象,也有世俗人物和历史名人,由此构成庞大的傩神谱系,“摘下面具是人,戴上面具是神”。傩舞伴奏乐器简单,一般为鼓、锣等打击乐,表演傩仪傩舞的组织称为“傩班”,成员一般有八至十余人,常有严格的班规。

秦汉时,于腊日前一日,民间击鼓驱除疫鬼,称为“逐除”。宫禁之中,则集童子百余人为伥子,以中黄门装扮方相及十二兽,张大声势以驱除之,因此又称“逐疫”。

古书有云:“命有司大傩旁磔大傩,逐尽阴气为阳导也。今人腊岁前一日,击鼓驱疫,谓之逐疫。其仪:选中黄门子弟年十岁以上,十二岁以下,百二十人为伥子。皆赤帻皂制,执大鼗。方相氏黄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执戈以恶鬼于禁中,因作方相氏与十二兽舞。欢呼,周遍前后省三过,持炬火,送疫出端门;门外驺骑传炬出宫,司马阙门门外五营骑士传火弃洛水中。然颛顼氏有三子,生而亡去为疫鬼。一居江水,是为虐鬼;一居若水,是为罔两域鬼;一居人宫室区隅,善惊人小儿。”又“方相帅百隶及童子,以桃弧、棘矢、土鼓,鼓且射之,以赤丸、五谷播酒之。”方相,驱疫辟邪之神。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孔夫子看见傩舞表演队伍到来时,曾穿着礼服站在台阶上毕恭毕敬地迎接——乡人傩,朝服而阼立于阶。

由此典故引申而来,清代以后的许多文人,多把年节出会中的各种民间歌舞表演,也泛称为”乡人傩”,并为一些地方和寺庙碑文中引用。傩祭风习,自秦汉至唐宋一直沿袭下来,并不断发展,至明、清两代,傩舞虽古意犹存,但己发展成为娱乐性的风俗活动,并向戏曲发展,成为一些地区的”傩堂戏”、”地戏”。

至今,江西、湖南、湖北、广西等地农村,仍保存着比较古老的傩舞形式,并增添了一些新的内容。例如:江西的婺源、南丰、乐安等县的”傩舞”,有表现盘古开天辟地的”开山神”、传说中的”和合二仙”、”刘海戏金蟾”。

戏剧片段的”孟姜女”、”白蛇传”以及反映劳动生活的”绩麻舞”等。傩舞的表演形式与面具的制作,对许多少数民族的舞蹈产生影响,如藏族的”羌姆”,壮、瑶、毛南、仫佬等民族的”师公舞”,就是吸收了傩舞的许多文化因素和表演手法,而发展成为本民族特有的舞蹈形式。

装扮成传说中的”方相氏”,一手持戈、一手持盾,边舞边”傩、傩……”地呼喊,奔向各个角落,跳跃舞打,搜寻不祥之物,以驱除疫鬼,祈求一年平安。

这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舞蹈,一般有两种表演形式:一种由主角四人表演,表演者头戴面具如冠,身着兽皮,手执戈盾,口中发出”傩、傩”之声。另一种由十二人组成,每人朱发画皮,手执数尺长的麻鞭,甩动作响,并高呼各种专吃恶鬼、猛兽之神名,起舞时各有音乐伴奏。

可是崔明丽现在舞出的这段舞蹈,我却没有办法认定,这就是傩舞,毕竟和我印象当中的傩舞简直有着天壤之别,我甚至觉着阴羌教给崔明丽的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

“蕊宫阆苑。听钧天帝乐,知他几遍。争似人间,一曲采莲新传。柳腰轻,莺舌啭。逍遥烟浪谁羁绊。无奈天阶,早已催班转。却驾彩鸾,芙蓉斜盼。愿年年,陪此宴……”配合着这幽怨的羌笛声,崔明丽的清脆的声音传了过来,我深吸了口气,之前着实没有听到过崔明丽唱歌,却不想崔明丽的歌喉竟然如此的婉转哀怨,就好像是一只夜莺发出的啼哭,我甚至觉着这好像不是崔明丽的,俨然一个十足的古代女子。

衣袂飘扬间崔明丽旋转了一圈又一圈,不单单如此,这笛声也恰如其分地完成了乐律的蜿蜒盘旋,随侯珠的光辉洒在了她的身上,崔明丽浑身上下都在散发着明月之辉,那条素缟也身姿曼妙地在四处挥舞着,更像是一只舞动着的灵蛇,一端飞起,也不晓得这灵蛇要到何处探穴。

崔明丽猛然跃起,顿时身形离地丈许,而后,她缓缓落下,足间点地,白绫便飞到了“六道轮回阵法”当中的“饿鬼道”的位置,也就是刚刚我们站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