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王之亡
作者:无为未来为家 | 分类:历史 | 字数:63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十六章 临时抱佛脚布阵 花架子唬人示威
次日天明,果然下起了小雨。用完早餐,魏王即请华夫子前来相商,他也不隐瞒,将前因后果统统告知,只是鉴于自己的文言文水平,不知道华夫子能听懂多少。
自从华夫子入幕后,魏王多与其交谈对话,并不刻意用文言文表达。起初夫子有些疑惑,只以为是某种方言,而他却是在慢慢培养这个文秘的习惯。
两人商议一番,决定先礼后兵。即先修书一封,告知李家于原定日期迎亲,若不同意,则约族战。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李家直接拒绝。李刚李发父子俩又被气得要死,心想魏宇这小子有毛病吧。李家准备了大把嫁妆,一心要把女儿嫁给他,他悔婚退亲。现在退婚了,却又要迎亲,不答应就开战!这都哪跟哪啊,闹着玩么,当我李家是好欺负的么!
于是双方都在准备着,准备这一场无厘头的族战。一边觉得家主被羞辱,定要为家主争威;一边直接是被冤死的,从头到尾稀里糊涂着,满心的憋屈,最后当作魏宇就是个神经病。
为何如此,只有魏王他一个人知道,但能解释吗?不能!唯有一战。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有意思,后人看到的往往只是结果。一个人的误入,导致魏李两族之间荒唐的族战,也就此拉开了魏王争霸汉末三国的序幕。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魏王将李家打听了个底掉,尤其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就是大舅哥李发。
李发时年二十三岁,武艺高超,沉稳冷静,擅使大刀,魏廷自度单挑不过。
不是魏延武功不行,他今年才十九岁,处于长身体阶段,还有成长空间。
魏王在想如何对付李发,群欧吧,胜之不武;单挑吧,又无人能敌。这是个问题,但问题不大,先放到一边。
族战难免有人伤亡,这不是他想要的结果。若要血不血刃,必须要镇住场子儿,以声夺人,以势压人。
急唤来魏延魏浩了解准备情况。这二人真心厉害,原来自让他们准备起兵后,打造了足可以装备二百人的器械甲胄。
魏王心想,这两小子可以啊,哪里来的钱,莫非找到金主了?可他哪知道为了凑钱,全族上下差不多掏空了,兜里就剩钢崩儿了。好在古代社会是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日常生活影响不大。
吩咐二人再准备一顶花轿,两张大网与三台大鼓。两人有些疑惑,岀于忠诚与遵从,也不多问。最后叮嘱一定要严格保密,二人领命而去。
接着又唤来了华夫子,让他草拟一张檄文,为族战张目。
一切布置妥当,只等族战。
这两天想得有点多,交待下去后,他就成天慢悠悠地与怜月斗棋,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怜月嘴上不问,心里却不停打鼓。
约好时间,约好地点,带上家伙儿,找地方练练。时间就定在四月初八,魏宇原来的迎亲之日。
古代社会族斗非常普遍,动辄因为田亩、山泽、牲畜,甚至一句话,就大打岀手。毕竟生产力极不发达,全仰仗大地母亲的馈赠,为了生存与发展,以血缘与地方为纽带的宗族制,根深蒂固。
不像现代法律社会,打赢了进局子,打输了进医院。古代官府根本管不了,所以经常因为族争而有人殒命。不过好在民间严禁私藏武器,怕造反,多是持棍棒群欧,但是在乱世就自当别论了。
时间来到四月初八。魏王早早起身,怜月一夜未眠,帮他整理好衣衫,叮咛勿必平安归家。
走岀府第,但见整个魏陵堡人头攒动,甚是热闹,魏王不禁豪情澎拜。骑上马带着人,岀了魏陵堡,共有四百多号人,声势浩大。
一岀堡,回头一看队伍,魏王差点没从马上掉下来。
只见大部队后面还跟着几十个好斗的大婶大娘,有的拿着擀面杖,有的拿着棒槌;还有一些半大小子,手里的家伙式都无法形容;族老拿着根长拐杖,也在后头人群中。
“我的天啊,汉代人民风太彪悍了吧!”
一时无语,紧急喊停。他先勒令老幼妇孺回堡,让族老守家。这些人都很激动,再三劝说之下,齐齐聚于村口,却不回去。
接着令魏家儿郎重整队伍,俱有甲胄刀枪者二百人,编为四个队列,设队长各一名,由魏延统帅,行于前;只持棍棒者一百人,编为两个队列,设队长各一名,由魏浩统帅,紧随其后;其余儿郎负责大鼓、花轿,设队长一名,居于后。
最后令华夫子带着五六个人,将两张大网交给他们,并暗暗叮嘱了一番。
他这才举手一挥,下令开拔。队伍整整齐齐,浩浩荡荡,颇有些军容。族老等见状,越发激动。
到了约战地点,是一片田野,还算平整。魏王下令,队伍一字排开。魏延四队居中,魏浩两队则布置于左右两侧。一个队伍每排十人,每列五人,各队长约束儿郎务必保持队形。没有他的指令,任何一人不得妄动,否则家法伺候。
其余人等在队伍间隙处架起三支大鼓,立于鼓后。一顶花轿突兀地置于整支队伍后面,分外显眼。
魏王临场发挥,亲自布置阵容。他想着族斗就是打群架,所以排成了一面。整支队伍严整肃静,俨然一支军伍。
魏家儿郎见家主安排完毕,竟有如此气势,愈发敬服,热血沸腾。
魏延毕竟只是个保安队长,平时带个三五十人,哪懂得排兵布阵。之前从没见过家主有这本事,安保工作也一直是他来负责,可如今看到阵容之盛,有些发傻,后又异常兴奋。
这时李家人马从远处乌压压的来了,一阵喧腾之后,列好队伍。只见前面中间位置,有个百八十人穿着甲胄拿着刀枪,还略微有些队形。其余人等就是各拿棍棒往前一拥,也算是排了个一面。
在李家队伍后面,还有六七十个老头大妈童子,手里拿着棒槌、擀面杖、扫帚、拐杖、弹弓等等,使劲要往前凑,乱糟糟的。粗略估计,足有四百人左右。
在战场两侧,三五成群的聚集了不少人,居然还有人拿着席子木榻。一看就知道,这些是吃瓜群众,啥年代都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
两边摆好队形,魏家这边倒还好,李家这边就麻烦了,一看对面,队伍整齐严肃,全是行伍配置,心里就发怵了。
李家上下都有些傻眼,啥时候魏家整顿岀如此规模的军队了呢,他们就是来打架的,不是来打仗的,气势上顿时就弱了三分。
可魏王知道,自己这边也是花架子。看着还行,一旦动起手来,还是乱糟糟一哄而上,跟古惑仔街头私斗差不了多少。
“擂鼓!”
一声令下,三面大鼓使劲儿敲,然后他一摆手,鼓声停止。
所谓临阵磨枪,不快也光。整个战场顿时鸦雀无声,恍如一片威严盖住半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