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重生土木堡
作者:崛起的石头 | 分类:穿越 | 字数:62.8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二百六十五章 大智慧
胡濙何其聪明的人?
一听朱棣当时的口吻,就知道肯定没好事,国子监是国立的最高学府,自洪武年后更是监、管职权并行,自主性是很大的。
就算胡濙是礼部尚书,对国子监这个地方也是讳莫如深。
国子监毕竟是考学教书育人的,国子监祭酒这个职位并不是胡濙能定的,也不是他随随便便能换人或者管理的。
所以朱棣一问到他,这家伙马上就开始装湖涂,就是因为已经察觉到皇帝要动国子监的意图,要独善其身。
毕竟胡濙现在的年纪也不比前任首辅王直要小几岁,说实在的正是晚节不保的高发期,每件事都需要斟酌再三。
京师国子监祭酒王恂,就相当于后世的北京大学校长,虽然说平时没什么名声,却也不是开玩笑的。
之前主修《正统奸臣录》,第一个是朱棣本身就打算硬拉胡濙下水,问的太快,根本没给胡濙反应的时间。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换源app!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huanyuanapp 】
第二则是那件事本质上和礼法无关,是新朝的景泰皇帝要清算原本正统皇帝的余党,那是政治斗争。
何况当时土木堡新败,朝野上下对朱祁镇这个断送大明五十万大军的大明战神都是怨声载道,满朝文武都是口诛笔伐。
这个时候胡濙就算屁股歪了,影响也不大,因为只要景泰还在位,是根本没有人敢给大明战神洗地的。
现在内宫经过一连串的明争暗斗,原本朱祁镇、孙若微母子的势力已经被新皇景泰连根拔起。
现在就连朱见深的皇太子之位都被废了,朱见深本身也随着十王府的一场大火失踪,是不是还活着谁也不知道。
虽说这位景泰皇帝目前还没有正式给他的长子朱见济册立太子,但所有人都知道,随着景泰皇位的稳固,这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而朱见济作为景泰皇帝的长子,于情于理屁股自然都是要向着他爹的,就算以后出了变故,废长立幼,后继之君也必然是景泰一脉。
但凡是景泰一脉,就肯定还要继续打压正统一脉。
胡濙之所以在正统奸臣录那件事上的屁股一歪到底,其实就是因为他知道,景泰正统之争大局已定。
只要他表现得好,和王直一个结局还是不难。
但这次国子监的事情却是不同,皇帝打的主意明显不只是单纯的想要反贪,如果真是如此,胡濙就没什么好拒绝的。
这种事情,他也不是第一次给皇帝洗地了,不差这一回。
但为什么这次他忽然装起傻来了?
究其原因,还是胡濙其本人对于礼法二字的敏感性。
国子监毕竟是国学最高学府,反贪办贪倒是小事,可朱棣一开始就已经挑明了,反贪还是第一步,之后要对国子监的考学模式进行改革。
改革。
这问题可就大了。
胡濙一个历事六朝的老臣,当了朝廷快二十年的礼部尚书,在马上退休的时候支持皇帝改革国学。
这不是自己找死是什么?
所以在这件事上,胡濙的态度很坚决,为了不至于晚节不保,就算跟皇帝撕破脸,那他也还是要反对。
之所以在乾清宫选择装傻,正因为他不想和皇帝撕破脸。
这天底下皇党这么多,支持你皇帝改革朝廷大员的也不止左都御史王文一个,没必要非揪住胡濙这个老学究不放。
如果胡濙真的支持了朱棣的这个决定,再继续给他洗地,那才是真的要晚节不保。
别看当时装傻的时候胡濙好像很澹定,但其实心里非常紧张,他所害怕的,无非就是这个年纪轻轻、血气方刚的皇帝,硬逼着自己站队。
那就等同于逼着胡濙去和前几十年的仕途做一个决断。
对胡濙来说,已经苟了大半辈子,宦海沉浮几十年,为的就是在官场留下一个属于自己的传奇,怎么可能在这个眼瞅着要退休的节骨眼上马失前蹄。
所以如果朱棣当时真的去硬逼胡濙站队,他其实也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跟你皇帝拧着干。
胡濙非常清楚,平时屁股歪一点,没事给皇帝洗个地,就算主修了正统奸臣录,那顶多也是政治斗争的范畴。
这种事情对他是有一些影响,但只要服务好了皇帝,选对了边站,问题始终就是不大,不至于影响到几十年的仕途。
这种涉及到华夏几百年的教育规则上,胡濙作为一个朝野皆知的六朝老臣,屁股是千万不能歪的。
换句话说,他必须得和几十年来在朝廷上塑造的人设对齐,不然几十年的人设就崩了,那对他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
历史上做了一辈子清流,在最后关头晚节不保,连带着后世也被人戳嵴梁骨骂的例子那也不是没有。
所幸,胡濙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现。
在这件事上,朱棣表现出了超出现在这一世二十出头年龄的政治嗅觉,几乎是在立刻就配合胡濙开始演戏。
当时的乾清宫内还是很有意思的,就算是后世在看这段史料记载,可能也完全不知道内中各个人的心思。
胡濙在装傻,皇帝震怒,对他一顿恨铁不成钢的臭骂。
看起来很合理,但其实两个人都是影帝级别的表演。
内在表现出来的就是胡濙作为六朝老臣,并不想附和皇帝这次的想法,而又不想和皇帝撕破脸拧着干。
作为景泰皇帝的朱棣呢,也很快明白了这位老臣的想法,并且在心中几个呼吸的时间就做出抉择,放了胡濙一马。
具体表现就是朱棣也在装傻,并没有戳穿胡濙的小伎俩,而是配合胡濙表现了一出年轻天子痛骂老眼昏花之臣的戏码。
这样一来,天子本身无罪,毕竟年轻人血气方刚。
胡濙的罪过也无非就是年纪大了,老眼昏花没有听懂皇帝的意思,还以为皇帝是让他来介绍国子监。
朱棣没有逼迫,胡濙自然不会再站出来拧着干,两个人就这样默契的都放过对方,皆大欢喜。
回去之后的胡濙,也是立即吩咐礼部的各个臣属。
有胡濙的这一番暗示,礼部作为国子监的顶头上司,这次在国子监改革期间基本上也就是睁只眼闭只眼了。
这种政治上的互相让步所带来的好处就是,朱棣在后期改革国子监的行动上,会很轻松。
如果逼得胡濙站队到反对的意见中去,整个礼部也会跟着站队。
虽然朱棣依然有掀桌子不玩大开杀戒的权利,但这远远不如现在这样改革来的轻松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