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重回1980:请再爱我一次

作者:麻将君 | 分类:都市 | 字数:105.6万

第一百五十五章 战略合作伙伴

书名:重回1980:请再爱我一次 作者:麻将君 字数:3485 更新时间:2025-02-04 02:09:13

蟠禺县,某饭店。

沈家人有南方广阔的市场,甚至想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

赵文牧有优质且充足的干蘑菇、木耳货源。

双方都不满足于仅仅达成一个口头的合作协议。

“赵老板,相同的条件下,你优先给我们供货,我们优先从你那里采购。”

“这是咱们的基本共识。”

沈询老爷子并没有参与接下来的讨论。

竟然在一旁跟赵文秋下起了象棋!

代表沈家的是其二代目,沈从义。

赵文牧点点头。

“对,这是基本共识。”

“但这还不够!”

正在谈判的是沈从义、沈从武兄弟和赵文牧、赵静夫妻。

沈从义也点点头。

他认可赵文牧说的“还不够”。

口头协议没有任何约束力,所谓的“优先”,更是没有多少可执行性。

一个好的合作协议应当是强制、可执行的。

当然,前提应当是共赢。

“要不这样,沈家以1块2一斤的价格,预先确定收购10万斤干蘑菇。”

相当于双方签署一份期货协议。

到时候,不论干蘑菇实际价格如何,赵文牧必须按照1块2卖10万斤,沈家也必须买。

其实沈从武这个建议很诚恳,也很合理。

虽然1980年干蘑菇达到了2块钱,但正常年份其实只有1块钱上下。

1块2这个价格已经超出平均价格不少了。

赵文牧的成本大概不到7毛钱,这样每斤干蘑菇可以锁定5毛钱利润。

稳赚不赔。

一笔很好的买卖了。

奈何赵文牧知道,这些年物价会一直飞涨啊!

干蘑菇在1981年冬天的价格到底会是多少,他并不清楚。

但他知道,大概率不会低于1块5。

这样一来1块2就不是一个很好的价格了。

但是更高的价格,沈家人肯定不会接受。

他有信息优势,沈家人并没有。

这个问题就卡在这里了。

“沈老板,我认为今年冬天干蘑菇的批发价格不会低于1块5。”

“当然我知道,你肯定不能接受这个价格。”

沈从义听到1块5,脸都要抽搐了,好在赵文牧接下来的话安抚住了他。

“我的建议是我们成立一个合资公司,干蘑菇我会按照比市场价低10%的价格卖给合资公司。公司由你们掌控,我只要求20%的股份和派驻一名财务人员。”

赵文牧倒是想要40%、50%的股份,但是这根本不可能。

合资公司说白了是一家销售公司。

用的是沈家的销售网络,沈家不可能让渡出太多的股份来。

不然他们就可能面临既没赚到钱,还丢了吃饭家伙的尴尬局面。

因为赵文牧可能通过合资公司渗透进他们的销售渠道。

“大哥,这是个好主意,合资公司把大家捆绑在一起,经营得好对所有人都有利。”

沈从武高兴地说道。

合资公司确实可以把双方的优势集中在一起,而且是自愿、主动的集中在一起。

沈从义仔细想了想,觉得这确实是一个好主意。

“但是20%的股份是不是高了些?”

做生意嘛,少不了讨价还价。

“沈老板,公司的注册资金,我们双方按比例缴纳。所以实际上是沈家以销售网络占股80%,我这边用供货渠道占股20%。”

“20%股份是我可以接受的底线,低于这个持股比例,那么销售公司对我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赵文牧的态度很坚决。

合资公司可以帮他解决干蘑菇的销售问题,但是这并不值得他将干蘑菇的销售价格降低10%。

所以他需要有更多的收益。

沈从义看看沈洵老爷子。

老爷子专心的下着象棋,仿佛对这边的事情并未察觉。

犹豫了一会儿,他点点头。

“就这样办。”

最后双方还是约定,赵文牧至少要向合资公司供货10万斤干蘑菇。

毕竟比市场价低10%呢。

供货量越大,合资公司赚的越多,也就意味着沈家赚的越多。

除此之外,双方还约定了信息共享、管理合作等多方面的合作。

“我想我们之间的合作关系可以称之为战略合作伙伴”

“相信我们的公司,将来必然能有所作为!”

赵文牧笑着说道。

“战略合作伙伴……”

沈从义轻声重复着。

“好!”

落下一枚棋子的沈询老爷子,高兴地大声说道。

赵文牧与沈家兄弟相视一笑。

事情就这么决定了下来。

粤省是改革开放排头兵,沈家在当地也颇有能量,工商注册的事情自然交给他们处理。

公司的注册资本只有1万块,赵文牧只需要出资2000块钱。

他丝毫不担心沈家会出什么幺蛾子。

这趟蟠禺之行可谓是收获满满了。

时间已经不早,赵文牧一行人还是步行返回酒店。

今天他们不打算返回羊城了。

国营饭店和酒店所在的街道,同样是这座县城最繁华的地方。

九点多仍然有不少人在摆摊。

也有人在收拾东西,准备结束一天的奔波忙碌。

一个老人拉着板车慢慢走过去。

老人只有一条胳膊,拴在板车扶手上的绳子斜绕在胳膊上,他佝偻着身子,费劲往前走着。

每一步都是那么吃力。

不远处,是一对做鱼丸的小夫妻。

他们蹲坐在路边,用一点点鱼丸汤泡着硬邦邦的饼子吃。

一个四五岁的小姑娘,站在小摊前,帮爸爸妈妈看着摊子。

一些记忆涌上心头。

那是前世赵文牧刚到泉城市的时候。

租住在城中村破旧逼仄的出租房里,身上只有17块钱。

房子所在的小街是一条小吃街。

楼底下是各种小吃摊。

赵文牧的房间就在二楼。

他每天闻着楼下炒饼的香味,却只能白开水就馒头。

就这么吃了一个月。

那时候,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有一天能够尽情地吃炒饼。

加肉,加火腿肠。

之后他去了别的地方。

直到好多年后,钱财对他来说已经不再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动动手指,几十几百万就唾手可得。

他偶然间又来到了那处城中村。

还是记忆中的样子,城中村依然破旧、脏乱。

而那家熟悉的炒饼摊子竟然还在。

他坐下来。

如同多年前梦想的那样。

炒饼,加肉,加火腿肠。

看着盘子里堆得冒尖的炒饼。

他迟迟没有动筷子。

突然就觉得不想吃了。

期待着吃到炒饼的那个少年,并没有吃到炒饼。

他只有馒头和开水。

西装革履、豪车名表坐在这里的赵文牧,不是那个他。

回忆及此,赵文牧淡淡苦笑。

豪赚20万和解决了干蘑菇销路的喜悦之情,也在不经意间从指间溜走。

众生皆苦。

敏感地察觉到赵文牧情绪上的变化,赵静把在前面蹦蹦跳跳,跟几位姨姨玩得欢脱的小囡囡给逮了回来。

塞进了爸爸怀里。

“爸爸!”

小小柔软的稚童,软软糯糯的声音,将赵文牧的思绪拉回现实。

那个西装革履看着肉炒饼却吃不下的中年人,他当时在苦恼什么呢?

赵文牧想起来了。

他在回忆自己的父亲母亲,回忆自己的亲人们。

回忆自己去世多年的老婆和孩子。

“哎!乖宝!”

赵文牧把小囡囡举在头顶,欢快地朝前跑去。

回忆中青年人和中年人那淡淡的身影,一点点消散在月光里。

众生皆苦,唯有自渡,天意无常,顺其自然。

拉车的老人、摆摊的小夫妻,所有人都在努力自渡。

天意给了赵文牧重来一次的机会,只需顺应本心、顺其自然即可。

......

回到酒店,所有人并没有休息。

反而进入到工作状态。

赵文秋、郑晓文整理着一天的所见所闻,两个小姑娘自始至终没有忘记这次出来的目的所在。

她们每一天都会把自己见到的新鲜事物记录下来。

以这些事实为依据,合理分析其背后的运行逻辑。

并为以后发展进步提出意见建议。

这就是她们的写作思路。

这次收获远超预期,她们现在有好多个专题想写,简直多到数不过来。

荣欣怡在为她和赵静的那批货物谋划销路。

2000块钱的货物,能赚好几千呢!

她准备提前预支这些钱,在香江给大家买一些礼物。

郑光明没有参加晚宴,到现在还没回来。

这次不是给赵文牧和赵静腾地方。

而是他有别的任务。

妹妹郑美云交代的任务。

每到一地,考察当地的纽扣、衣服配件市场。

郑美云给出的考察项目简直详细到让人头大。

甚至需要郑光明将纽扣样本标号带回来,还要登记售卖地点、价格、估计一天的销售量等等。

这位顶级侦察兵化身纽扣刺客,到处打探情报。

嗯,愈发的得心应手。

赵静也没有闲着。

合资公司的事宜需要她来详细规划。

还要调派一个信得过且有能力的人到合资公司帮他们盯着账务。

这些都要有人去安排。

赵文牧当起了甩手掌柜,这些事情也就落在了她身上。

赵文牧在做更重要的事情。

他在教小囡囡说粤语。

“食咗饭未?”

“扑街仔”

赵文牧一遍遍不厌其烦重复着。

小家伙跟着爸爸学得有模有样。

“屎左泮美”

“抔歹仔”

赵静专心致志地写着计划书。

完全没有在意父女俩说些啥。

“食咗饭未?扑街仔!”

小家伙脆生脆气地说了一遍。

这次吐字清晰,十分流畅。

还看着爸爸。

赵文牧:你莫不是在骂我。

赵静也听清楚了。

她放下笔,握了握拳。

冲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