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热土
作者:不戒赌 | 分类:其他 | 字数:38.3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03章 南京的暗流
103
高主席履历复杂,毕业于保定军校,历任一系列非核心职务,后来以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副军长的身份参加北伐,算是革命了一把。
可抗战爆发后,他大节有亏,不跟着抗战也就算了,反而投了梁鸿志成了维新政府的重要干将,担任南京市长一职。
3月份,汪精卫还都,维新、临时两个小朝廷傀儡合并成了“南京政府”这个大木偶后,他也算从龙有功,从市长直接升任伪江苏省主席。
要知道眼下的江苏算是南京政府唯一拿得出手的省级行政区了。
首先江苏全境都在汪伪政府或者说汪精卫势力的控制下,这差不多就是独一份的了。
理论上南京政府还控制了河北山东(但这是王瞎子的河北政务委员会地盘,水泼不进),广东浙江安徽江西湖北理论上也算控制了大半,但剩下部分到处是抗日武装游击队,这倒也不奇怪,要知道新四军前身就是南方八省游击队嘛……这种名义上的控制可以用来做宣传,实际上却像是一件湿布衫,脱了冷,穿上更冷,不但不能提供税赋钱粮人丁,反而像无底洞一样不停的吞噬着各种经费和部队。
这样一来,江苏的地位便尤其突出,何况还有“首都”南京与特别市上海的加成,加上江苏为主要产粮地,可见高冠吾身上担子着实不轻。
高冠吾上任后对主子忠心耿耿,这次征收夏粮税的时候,他调动日军和伪军,荷枪实弹的下乡,横征暴敛,让江苏百姓对他恨之入骨,私下称他为“交给我”,那是高冠吾名字的吴语谐音。
也就是六场日子好过,毕竟有了四大队到处开源弄来的钱粮,加上周得同的老滑头,大家日子倒是还过得去。
眼下高冠吾也在头痛。
虽然等于是派兵明抢,但夏粮的征收依然很不理想。
其实很简单,被兵祸反复荼毒的地方生产怎么恢复得起来?
道理他都懂,但是也有人不懂,或者是不愿意懂。
比如,财政部长周佛海……
周是汪精卫心腹,当然看不惯梁鸿志麾下的高主席,不但把这次夏季征粮的指标制定的高不可攀,而且还吩咐粮库国库收货时对江苏加紧严格……
高冠吾当然明白这是周大人在眼热省主席的职位了。
于是除了加紧找人抱大腿外,也在琢磨如何在秋收时打个翻身仗,尽可能完成征粮指标,这样才能有力的支援皇军的圣战,也给他自己在皇军面前留下个好印象。
看到冈田酉次的亲笔信,高冠吾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于是他亲自召开会议,决定要把浦东打造为模范农村。
首当其从的就是要从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把那些抗日份子都踢出去。
对于整个浦东的武备力量他也心里有数,一千多老弱病残日军是不指望了,这种事情还得靠自己动手。
对此他倒是不外行,毕竟保定毕业的懂专业有人脉,但……没人……
确切的说,真正具有战斗力的伪军太少了。
而且大部分都在前线,高冠吾到处化缘,东拼西凑,又弄出来小一千人的队伍。
虽然人数还是不多。
但有了这点生力军下去,他对浦东的控制力可大了许多。
小林师团那儿也接到了指示,“积极主动的配合高主席”。
但具体行动细节没有,于是怎么积极如何主动就都在皇军自己手里。
现在二线守备部队战斗力和战斗意志不如当日的甲种师团太多。
可面子工程还得做,于是皇军一反之前整天缩在据点里的套路,开始逐步向外扩扩展,在大镇的外围开始修建碉堡群,由三到四个碉堡构建成一个阵地,中间是供部队休息的营房,几个碉堡相互倚靠,用铁丝网一拉,形成掎角之势,。
碉堡中的驻军由日军和直接听从日军指挥的黄道军混合编成。
一开始只是在镇外修,第二步打算向各种交通要道扩张。
而杨锡桥的和平军也配合行动,其治下所有部队全部发动起来,帮助皇军看守次一级的村镇。
张金昆的二营驻地就在六场东边十多里,这次被分配到严密监视六场镇的任务。
至于高冠吾那那支900人部队,则负责野外作战任务,被命名为治安别动队,分成三个大队,分别驻守在三个县城里,彼此间以军用电台相互联络,一旦发现各路游击队的踪迹,便立刻三路齐发,从多角度对其进行封堵和镇压。
……
高冠吾这个做法也是纯属无奈。
他太清楚这些部队的战斗力了。
从北伐到抗战,什么样的军队他没见过?
眼下日占区军队的战斗力根本不像样。
尤其是战斗意志极其薄弱,见到大股游击队干脆掉头就跑,见到小股的呢?
倒是会开枪,但与其说是进攻不如讲是是警告,大队的装备着机关枪和掷弹筒的伪军“警告”人数只有自己几分之一的游击队“不要过来,赶紧走……咱们井水不犯河水”
第103章 南京的暗流
这样的队伍自然是靠不住的。
现在要把浦东的游击队和那些灰色的民团清理掉,只能靠新成立的部队,高冠吾作为省主席,手里钱和枪还是有点的。
至于士兵,他把主意打到了自己在保定的师兄,眼下任苏浙皖三省绥靖军总司令任援道的头上。
后者眼下算是一等一的实力派,手下辖有七个师一个独立团的编制,并且掌握有海军……好吧,实际上就是几条鱼雷艇和汽船,但这已经是南京政府内头号军头了。
任援道也是在战争爆发初期就从了梁鸿志的。
这下两个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人之间,便有了种种的联系。
都是江苏小同乡,都是保定毕业,都履历复杂,都参加过北伐,又一块儿跟着梁鸿志成了汪精卫的手下。
于是一拍即合。
任援道这儿拨出个独立团来,装备由高冠吾提供,双方类似于合伙做生意,一人出一半。
等这支部队完成了浦东的“清扫”工作后,等于也有了经验,那可以以此为基干进行扩编,扩编出来的队伍就是高冠吾的自己的御林军了。
到时候原本那个团还给任援道,枪械武器也全套奉送算是利息。
而高冠吾这儿也不亏,他一个省主席也拥有了完全听从于自己的指挥的部队。
对于在南京体制内厮混的他来说,这可是巨大的筹码,极其巨大的筹码!
要知道北伐成功后,国民政府对承袭自北洋的省级官制进行了修改,取消了主管一省军政的督军和主管民政的高官,取而代之以省主席。
应该说这是进步的表现。
首先,省级军事长官督军事实上已经成为北洋后期乱相的根源之一,地方大员拥兵自重,然后威胁中央,导致生灵涂炭的事情屡见不鲜,国民政府直接将辖区内的军事权直接收归中央,至少在表面上是大幅度提高了军阀化的门槛。
其次,高官乃一省民政之长,从政治制度上说是长官制即长官拥有最高决定权。
省主席则不然,按照法律规定省委员会才是一省最高权力机构,省主席的职责只是代表省政府执行省政府委员会的决议和监督全省行政机关职务的执行等等,也就是说省主席实际上就是个协调人,其本质上和一众省政府委员是平等,乃是标准的合议制。
这种制度上的改变,在当时来看具有相当的先进性,可以加强中央权威,减少封疆大吏的独立性,增加地区对中央政府的倚赖。
只是,北伐成功的民国,虽然表面上气象一新,但底子里是个什么样子大家都清楚,别的不说,就那些军阀头子,可个个都挂着“辛亥元老”“革命先锋”的牌子呢。
还有一批依靠委员长升起来的军中新贵,和那些老军阀一样,嘴上都是三民主义,可背地里都把枪杆子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名义上是省主席实际上却是地方土皇帝。
比如山东韩复榘,陕西蒋鼎文,这两位一个是冯玉祥系统投过来的老军阀,一个是黄埔教官曾经的北伐先锋。
但占了山东和陕西后,还不是恢复到老样子。
在省委员会里说一不二,靠的是什么?不就是私底下掌控的军权么?
高冠吾对这些同行羡慕不已,下定了向他们学习的心,也要在自己手里弄点部队。
作为保定军官学校的毕业生,又参加过北伐,这原本并非难事。
只是……
江苏省主席乃是一等一的肥缺,汪记系统能拿出来给梁鸿志系统作利益交换用,那么不再上面做点手脚那也对不起,太太陈璧君的小肚鸡肠与周佛海那变态的权力欲望。
陈璧君的“公馆派”与周佛海的“湖南帮”在此刻非常默契的捐弃前嫌共同对敌。
高冠吾这个省主席当得缚手缚脚,要什么没什么,反而是因为江苏富庶而给他加上了大堆的税负压力。
收税是归财政部管辖的,税警总团团长熊剑东是周佛海的心腹爱将,这就导致了,明明地方上的年度税负是十块钱,但国库只说收到了5块,而高冠吾私下一统计,实际上支付了15元都不止……
思来想去,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手上没兵。
倘若有支小部队,把地方厘清,然后自己收税,回头转交给国库,那么一方面可以避免税警系统的过多插手,降低“火耗”,二来还能把税警团挤出去,让周佛海占地盘的想法成为泡影。
高冠吾的思路,任援道一清二楚,后者能成为“还都”大典中的最大赢家之一,自然也是“精明”过人的。
原本在军政系统中是靠边站的籍籍无名之辈,在抗战爆发初期,借着时局混乱各大机构间缺乏联系的情况下,利用自己的“冀察政务委员会外交委员”身份打了时间差,买空卖空之下竟然收编了镇江鱼雷学校的三艘炮艇和部分官兵,以此为班底又在江南的湖泊水网中继续收编水匪,最终凑出一万多人马。
靠着这些人和枪,他成了梁鸿志麾下第一大军头,甚至可以说与梁实际上是盟友关系。
随后,他参与合并“政府”的上海会谈,最终成功在汪记政府中依然继任他的苏浙皖三省绥靖军总司令,所辖人马一律不变。
这样的巨奸自然对各路人心摸得一清二楚,他有枪但无地盘,高冠吾则恰恰相反,两人一拍即合各取所需,只是不知道梁鸿志这两个下属背着自己结盟作何感想……
当然,他的感想也没啥用处了,眼下梁某人就是个监察院长而已,位置很高,名望很大,但实权么……啧啧,监察院?他能监察谁?除了那些县团级别小汉奸外,谁卖他账了?
高冠吾治下有钱,至于枪械问题……倒也简单。
他直接去找冈田酉次。
后者作为南京政府的顾问,名义上主管经济工作,毕竟东大经济系毕业的高材生嘛,但别忘了这位也是正牌子陆军少将。
冈田酉次四十出头能做到这个位置,至少说明他也不是蠢材,不是只钻研业务而不管人际关系的怪物,相反,他深得官场三味,在中日之间混得如鱼得水。
对汪记政府中的内斗暗流看得一清二楚,侵略者最怕治下的汉奸们铁板一块,因为那样的话,汉奸们团结起来是有可能架空主子的,下面四分五裂彼此斗个不休,这样才符合天皇的利益。
故而高冠吾一说,冈田酉次立刻明白其弦外之音,拍着前者的肩膀,让他回去安心等消息。
回头就给上海方面军的老战友去了几个电话。
对于这些侵略者而言,武器从来不是问题,至少单兵武器不是问题。
而前线鬼子兵一路打仗下来也着实缴获了不少国军的武器,因为口径不同没法混用。
简单整理后,一部分就地发给新收编的伪军,另一部分则打包运到上海等地集中存储,以待不时之需。
对于冈田酉次的请求,上海方面军的首脑,稍微考虑一下就从善如流了。
毕竟才千把支枪……这真的不算什么。
……